京剧大师张君秋,想娶20岁女学生,妻子气得回娘家,一周后却笑着回来,还带10根金条参加婚礼

文摘   2024-09-06 18:03   山西  

京剧大师张君秋,想再娶20岁女学生。原配妻子气得跑回娘家,一周后却笑嘻嘻回来,揣着10几根金条参加婚礼。可不久后,2位妻子竟双双离世。张君秋仰天恸哭:是我害了你们啊!


张君秋是京剧界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嗓子得天独厚,嗓音甜美嘹亮,号称“十字音”嗓子。


他在事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的婚姻方面也为人津津乐道。他的两位妻子,都在同一年去世,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1940年,在双方父母做主下,张君秋和赵玉蓉成亲。


赵玉蓉是赵砚奎的女儿。赵砚奎是一名琴师,为人精明,眼光不错,他觉得张君秋是唱戏的好苗子,肥水不流外人田,他就赶紧把女儿许配给了张君秋。


虽然是包办婚姻,两人的关系也还不错,而且赵玉蓉与婆婆相处得很融洽。


婚后不久,赵玉蓉为张君秋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当时的张君秋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很多女戏迷对她爱慕有加,甚至大胆的提出要嫁给他。


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张君秋抵制住了诱惑。


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却让张君秋打破了他多年好男人的形象。

1941年夏天,张君秋去青岛演出,住在戏院附近的一家旅店。


他闲暇之余,就在房间里吊嗓子。这无意间引起了同旅店一个女孩的注意。


这个女孩叫吴励箴,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学生,他的父亲是上海知名的银行家,当时担任国华银行的董事长。


在听了张君秋的一场戏之后,吴励箴就喜欢上了他。


之后,张君秋在青岛的每一场,吴励箴都会去看,每次都会买同一个位置,而且都是张君秋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


演出结束后,她会约张君秋去吃饭。见了几次之后,张君秋也不自觉的喜欢上了他。


张君秋在她身上体会到了恋爱的感觉,不久,两人就坠入爱河。


但是,他们的恋情却遭到了反对。


吴家人知道后,他们认为女儿和张君秋在一起,丢了他们的脸面,因为当时戏子的身份地位很低。


可是吴励箴却不在意,非张君秋不嫁,在父母都极力反对的情况下,她拎着行李箱就去了张君秋的家里。


看到风尘仆仆的吴励箴,张君秋也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个女孩这么义无反顾。


当他把两人的事情说给家人后,赵玉蓉气得跑回了娘家。


张母也不同意,她认为吴励箴嫁给自己的儿子是受了委屈,毕竟儿子已经结婚生子。


于是她苦口婆心劝说吴励箴,继续回去上学,她还有更好的前途。


几天后,张母便派人把吴励箴送走了。


没想到,吴励箴只是口头答应,实际她刚到上海就返回了北京。

这次到北京她是有备而来,她把自己全部家当:珠宝和十几根金条,全部拿来了,交给张母。


看样子,她是铁了心要嫁给张君秋了。


张母见状,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好同意。


另一边,张母又劝赵玉蓉,当时的法律还是允许有一夫多妻的,况且吴励箴拿的十几根金条到时候也可以分给赵玉蓉的。


赵玉蓉心软了,同意了。


就这样,吴励箴嫁进了张家,和赵玉蓉平起平坐。


吴励箴遵循张家的规矩,每天都会给婆婆请安,伺候婆母,还要料理张君秋的生活起居。


吴励箴的到来,给张家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张君秋受她的影响,在很多方面思想都很先进。比如家具是欧式的,喜欢西洋音乐等。


吴励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不仅把家事料理得井井有条,在外也能替张君秋维系人际关系。


1948年,张君秋和马连良在香港演出,按规定他来港演出是免税,但是香港税局来函追讨税费。由于税局人员说的是英文,其他人都听不懂,在关键时刻,吴励箴出面交涉才解决了问题。


张君秋的弟子薛亚萍说的那样:“我的师娘是一位好儿媳妇、好太太、好母亲、好师娘,如果没有她的奉献,就没有我老师在上世纪60年代那样的辉煌。”


1966年,张君秋受到迫害,全家被扫地出门,住进一间半房,每人每月的生活费只有9元钱。


1969年,张君秋重获自由。


此时的吴励箴经历了大悲大喜,她没能承受住,离开了人世。在这一年,赵玉蓉也去世了。


张君秋一下失去2位妻子,他自责不已:“都是我害了你们啊,如果不是受我的牵连,你们也不会那么走那么早。”


1974年,张君秋又娶了谢虹雯。不过,吴励箴在他心里的位置永远没有人能取代,而且也没有人比吴励箴更爱张君秋。


世事无常,我们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人。

京剧886京剧名段
京剧886京剧名段每天为您推送京剧,点击下方关注即可免费收看...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