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百炼总结出的京剧谚语,看了都长知识!(四)

文摘   2023-12-03 18:04   山西  

三形六劲心意八 

无意者十

此系钱宝森先生所言。

形,指演员表演的外形塑造;劲,说的是演员表演的度数;心意,讲的是演员表演的内在根据;无意,是指演员表演所进入的化境。三、 六、八、十,是讲这几项表演要素,在整体表演中所居之位置。

“三形”:在舞台上不管运用任何身材或亮像,处所儿可以摆准了,让观众看着像样儿啦,要按练工夫的水平来说,也就是三分。

“六劲”:练功练到领会应用劲头了,用的劲还不是犟劲,把劲还得要透到形状上来,这就到了八分水平啦。

“心意八”:内心这么一想,劲跟着就来了,并且,还能为所欲为地把“神”带出来,这曾经就到了八分水平啦。

“无心者十”:内心一想,也不必特殊留意,自然地把身材使出来,而还能把心劲和形状结合在一同,构成一种妙造自然的韵味。到了这种火候,才算到了非常水平。

然而,这“非常水平”做老师的是教不出来的,得用心揣摩和感悟。

一清二混三不见

意为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每一次都要集中精力,精心表演,不应当认为某某戏我已演过数十次,十分熟练,不会出什么差错。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台上演戏就会因为精力不集中,而影响表演的质量,长此下去,就会一次不如一次。小生名家姜妙香先生曾说,我每次演戏,哪怕是演得很熟的戏,在演出之前也要背一遍,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表演创造,在台上应当总像第一次演戏那样认真,才不会出差错,才能保持表演的完美和新鲜感。

手眼通心 

心到 手到 眼到

此语为尚小云先生所讲。手与眼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手段,但手与眼的动作是受心灵(思想)支配的。心灵(思想)活动起来,手与眼的动作才能做到真实准确。

演人不演行

意为京剧角色有行当之分,如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文丑、武丑…等等,京剧表演中的行当,只为演员创造角色,提供一个类型基础,演员成功的扮演一个角色,除参照相应行当的造型特点和表演技术外,更重要的是不可忽略对所饰角色的思想行为和性格特征的研究。既参照行当造型特点,又能够从人物、剧情出发钻研角色,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才能把戏演得生动感人。

好戏能把人唱醉

坏戏能把人唱睡

意为艺术水准高的舞台演出,可以引导观众进入剧情,并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震撼观众的心灵。表演水平低劣的演出,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甚至使观众感到疲劳而产生困意。

休道亮相无身段

越是无词越有词

此系雷喜福先生所言。

戏曲中的亮相,是指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动作结束时的短暂停顿,亮相虽是静态的,但要通过形体造型,揭示人物的精神状态。这里的“身段”即指亮相的内在神情。

演员在表演中遇到没有台词,只有表演动作的表演时,应注意每一个身段动作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都有其内心根据。演员在表演动作时,多把动作的内心根据固定为不念出来的台词,剧界称为“内心独白”。只有找准了身段动作的内心独白,才能把身段动作做得准确自然,真实动人。

微笑不张口

狂笑口如斗

意为两种笑的不同口型。即人在微笑时嘴不可张开,而在狂笑之时嘴张得很大。

上台切忌三张脸

鬼脸 死脸 一幅脸

意为演员在舞台上演戏,面部表情的三种毛病。鬼脸,是指演员脸上硬直,不知所措的样子;死脸,是指演员脸上僵涩,无动于衷的样子;一幅脸,是指演员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一个表情。

造成这些艺病的原因有:技术同题,即演员缺乏学习训练,功夫不到家;实践问题,即舞台演出太少,缺少表演经验;心理问题,即表演者怕羞,不敢放开表演,属于心理障碍问题。

装龙像龙 装虎像虎

又有“装农像农,装贾像贾”和“扮戏不像,不如不唱”之说。这里的“装”与“扮”,是指饰演一个剧中角色,从外形的装扮到表情动作,都要与所饰角色的身份、性格相吻合。

京剧886京剧名段
京剧886京剧名段每天为您推送京剧,点击下方关注即可免费收看...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