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年看境外产业园区发展

财富   2024-10-02 22:20   中国  

导语: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已从单纯的资本输出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国际产能合作驱动。境外产业园区是由我国首创的全新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本质上是产业集群形式以紧密更加细化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以两国优惠政策为依托、具有双边国家互利互惠特征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


作者:郭莹  郝旭  刘晓斌 

立足当下:境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在国际经济新格局深刻变革、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中国对外投资地位演变的背景下,我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理念。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同有关国家深化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一带一路”等重大经济外交战略的重要抓手。当下,境外产业园区正在成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全球产业布局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区域人口高达44亿、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30%,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极具优势,通过建设境外产业园区,加速富余优势产能向外转移,拉动产品对外出口,可以缓解因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带来的产能过剩。国家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分布在46个国家的113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吸纳投资507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6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9.2万个就业岗位。除此之外,未纳入统计范畴的中资企业境外产业园区预计有100多个,多由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建设。

目前境外产业园区集中分布在亚洲、欧洲和非洲这三个大洲,农业产业园区在欧洲分布最多,共计28个,多为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轻工业在亚洲分布最多,共计14个,且日益形成以某类产业为概念,以公寓、酒店、办公、会展等服务元素为配套形成规模化的城市综合建筑群;重工业园区在亚洲最多,共计12个;高新技术园区分布在欧洲最多,共计7个;综合产业园区在亚洲最多,共计28个。总体而言,境外产业园区大部分建设在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其中新兴经济体最多,高达81个,反映出园区的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存在密切关联。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产业园区分布最多的五个国家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走出去网,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产业园区类型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走出去网,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复盘历史:境外合作区发展历程


2.1 自发萌芽:企业自主探索时期(1992-2004)

1979年8月,国务院明确了“出国办企业”的经济改革措施,开始尝试性地对外投资,而我国境外产业园区的雏形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出现。起因是某些沿海地区大型企业为满足自身长远发展需要,自己在境外购置土地建设园区,并吸引少量相关企业入驻,数量较少并且分布分散。1992年,中国电气进出口有限公司最早开始境外产业园区的投资与建设,与胡志明市工业区开发公司联合开发越南铃中加工出口区。随着2000年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正式提出,更多的企业为降低对外贸易成本、开拓国外市场,开始自发探索境外产业园区建设。这个阶段我国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缺乏统一政策支持,早期境外产业园区雏形主要由企业自身推动建设,整个流程全部由企业自己负责,园区建设仅仅以服务建区企业自身国际化需求为导向,呈现企业自发建立、独立使用的特点。

2.2 有序发展:政府扶持下的成长时期(2005-2012)

2005年至2012年,在政府扶持下境外产业园区步入较快的成长阶段。从2005年底开始,为鼓励和引导国内优势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协助企业应对日益复杂的贸易环境和冲突,降低贸易摩擦和规避东道国风险,中国商务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扶持和规范境外工业园区的发展。商务部于2005年正式提出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公共平台,并于2006年发布《境外中国经贸合作区的基本要求和申办程序》,项目申报和评标工作正式启动。同年11月,“海尔—鲁巴经济区”成为商务部认定的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推进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意见的批复》,标志着通过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境外产业园区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园区开发模式基本成型,并有大型的企业带头走出国门,将中国的园区模式引入到一些急需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2012年我国境外产业园区数量由2005年的13家增长至69家,其中民营企业实施建设44家,占新增园区数量的68%。

    2005-2012年境外产业园区数量变化        

该阶段的境外产业园区主要有两大特色,其一是以实力雄厚的实体企业为开发主体,以核心企业的主业形成园区的主导产业链,例如以海尔集团为核心形成家电、电子产业为主的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其二是以专业工业地产开发企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境外产业园区,如招商局和天津泰达集团等国内龙头产业地产开发商依靠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开发和建设了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若干综合性境外产业园区。

2.3 重点开花:“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快速发展时期(2013至今)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境外产业园区提供了重要发展契机。同年,我国新增商务部认证的境外经贸合作区27家,同比增长69%,增长速度达历史最高,其中20家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74%。2015年商务部、财政部发布《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办法》,明确不再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园区,允许企业自主申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并提供专项财政支持。我国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由此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外产业园区作为企业走出国门,走向海外的重要载体,本身具备产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995-2019年境外产业园区数量变化                    

2015年至2017年,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境外产业园区数量和为东道国创收也越来越多,增幅甚至翻了几番。截至2021年,商务部认定的113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中30%园区处在陆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36%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占比超过66%,而通过商务部考核的20个国家级境外工业园区大多数也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它们也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承接点。历经30余年发展,境外产业园区已经逐步发展成熟,已成为我国技术、标准、融资等相关配套服务整体输出的重要手段。

中交方案:中交参与境外产业园区经验路径


作为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骨干力量,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深度参与到“一带一路”相关工程的建设。通过对比相关建筑央企国企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可以发现,从2013年至今中交集团一直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一梯队。

“一带一路”倡议期间(2013-2022年)八大建筑央企和四大国际工程企业海外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司公告

在参与境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方面,自2008年开始跟踪推进境外产业园,经过多年经营,中交集团已在多国开展境外产业园和产业投资业务。中交集团重点参与了“一带一路”沿线数个境外产业园区项目,分别位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摩洛哥、塞尔维亚等国。

中交集团部分境外产业园区项目列举
经过十年发展,中交集团开发的境外产业园区多具有综合开发或项目集群的特点,形成以港口支点(海港和陆港)、产业集聚、城市支撑为主的契合“一带一路”建设的特色布局,具体如下:

3.1 依托重大交通枢纽开发有助于园区尽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从世界版图看,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中交依托自身港口建设实力,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产业园区作为开发重点,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港园开发模式的核心是港口,港口作为一个国家物资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不但有助于产业园区更好地对接全球原料和消费市场,更可促进区域甚至整个国家融入到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当中,对于处于工业化初期或工业化中期的国家来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于中交来说,可通过港口、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介入到园区开发当中,一方面可促进园区对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园区产业的发展也可助力交通设施物流量的提升,保障有货可运,实现交产融合。

3.2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海外产业新城

产城融合模式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开发区建设经验借鉴的基础上,选择区位适宜的东道国,着力打造优质、有影响力的产城融合新区。除了引进生产企业外,还需要在园区周边引进商业、住宅、办公、研发等配套设施。境外新城适合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产业基础优良、人口密度较大、具有国际型物流大通道等条件的城市开发建设,最终目标是将园区发展成为产业多元、功能齐全的城市化区域。产城一体的开发模式有助于解决生产员工的生活配套问题,同时对投资企业回款也可实现有效拉动。中交集团在斯里兰卡开发的科伦坡港口城就属于此类项目的典型示范工程。

3.3 “联合出海”催化转型升级

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链主”企业为龙头,与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兄弟单位、上下游企业打造战略联盟,在东道国建设有影响力的产业园区,带动中国企业“集聚”海外投资。“联合出海”某种意义上讲,不仅能促进企业自身转型升级,也能整体推动两国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生态融合。中交集团通过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建筑等领域积累的“走出去”优势,通过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产能、优势装备到境外产业集聚区投资,实现跨界合作的共赢,在帮助当地完善产业体系的同时,也能创造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增量。

经过若干年发展,中交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构建了“中央企业+地方政府+境外园区+境外企业”的价值网络发展模式,与多个省地两级地方政府达成境外合作意向,展开实质性合作。如在中交(埃塞俄比亚)RRERTI工业园一园区开发中,中交产投创新模式,建设资金以中交产投为主,积极吸纳入园企业参股,通过将部分园区经营收益让利于入园企业,鼓励入园企业入股园区公司,鼓励企业参与园区建设,中交投资在其中扮演平台角色,成为资源整合方。本项目充分发挥中交集团的“大树效应”“集群效应”和“灯塔效应”,带动中国相关企业以产业集群的形式“走出去”。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境外产业园区集成了中交集团在产业、建筑、交通等擅长领域的业务优势,为中交集团“走出去”拓展了新的走出去路径。未来,中交集团将以港产城为理念,以自贸为特色,以“联合出海”为举措,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多的中交力量。

来源:中交发展研究


上市公司委托寻找投资标的(13-29)第二期寻找标的有母婴、诊断康复、半导体等;

上市公司委托寻找投资标的(1-12)第一期寻找标的有医疗、新材料、大宗、财务投资等

点击上面链接了解详情👆🏻



关于我们:

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
一个覆盖全国的产业金融合作组织
我们与多家上市公司大型金融机构、投资银行、投资机构密切合作,致力于为全国优秀的企业与全球投资机构高质量的合作交流网络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兼并收购、投融资顾问、直接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若企业有融资、并购的需求,也敬请通过以上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本联盟将会提供项目推介或是全程财务顾问服务。
我们的优势:
1.平台依托庞大的上市公司资源网络,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良好的业内关系,与国内三十多家上市公司、境内外一流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保障项目资金来源。
2.联盟依托于相龙投资管理公司,及其旗下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能够为企业融资并购项目提供全程专业的咨询、财务与法律服务。
3.联盟多年与专业的财务咨询机构的深度合作,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
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是您值得托付信赖的合作伙伴!


感谢对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的支持,我们联合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大型投行、并购基金、投资机构、银行、信托、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成立本联盟。
如果您需要免费发布项目信息或联系我们请发邮件到LJZ8868XM@126.com审核。
微信群请先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群友通讯录,向群主发送验证信息后等待拉群(验证信息:城市、公司、职务)。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版权及广告合作联系方式:微信:xjyq8868,联系电话:021-61079612,邮箱:LJZ8868XM@126.com。欢迎原创作者主动投稿或认领稿费。






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
联合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大型投行、并购基金、投资机构、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成立本联盟,提供一个咨讯交流平台,本平台可免费为大家发布并购信息,发布信息均为经审核的有效买卖信息。专家团队可免费提供交易方案及结构设计、并购融资、税收筹划等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