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曼谷博物馆,想念故宫博物馆

文摘   2024-05-22 15:45   印度尼西亚  

逛曼谷国家博物馆时,我突然意识到,现代人通常会有一种非常本能的误解,就是觉得古代人特别是远古人相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低端的,特别是看到一件件制作原始的工具和日用品时,有种成年人看儿童手作的心理姿态。

不要把远古人、古代人当作落后和幼稚的人,在当时相应的时代背景、环境、信息量下,Ta们做出的实践和发明创造,是非常了不得的。

看人的水平高不高,应该是一种相对的判断,而非绝对。因为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好。要看其条件和局限,与其迸发出的创新能量之间的张力,那才是最迷人的。

除了工具,除了生活,我们还能通过一件件艺术品,来一窥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比如雕塑、比如字画、比如装饰品,等等一切形而上的,非必要的物件。

这次在曼谷博物馆,看到的这类物件,则大多是神像、皇室陈设。

结合之前在中国看过的大量佛像,我感到泰国的佛像是很不一样的。中国的佛像更圆润、饱满,更有一种流动性的“软”姿,像山也像水。而泰国的佛像,线条更直,形状更尖,佛像的眼神更具一种高位的压制性,你被激发的臣服感,更多的是出自于一种外在的约束。中国的佛像,你从中感受到的威严和敬畏,更多的则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就像那句古话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你的神明,往往随着你当下的行为,而自然生发于自己的内心。

其中陈列的皇室用品,比如高大的出行轿辇、超长的象牙雕塑,都给人一种比较直白的高调感,似乎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可藏,没有什么更深的东西可探索的感觉。于是这种用心的高调,反而给人一种粗糙感。

这都是我个人的感觉,也是只观看了一个博物馆的单一视角,也许是有失偏颇,也许是幼稚的,待以后验证吧,反正此刻是真实的。

于是,非常想再回国多看几个博物馆了,特别是故宫博物馆。在中国,身处其中时,会认为一切都是自然,便不以为然。有对比后,才发觉,自己对中华文化缺乏充分的品尝。

不过,东南亚确实是别有风情的,历史越往前追溯,越有这种感觉。

fafafaye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