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人民简单的快乐,是落后还是领先我们几十年呢?
文摘
2024-05-31 00:38
印度尼西亚
精心的摆拍,话语体系下本质雷同的社交文案,又或者是,某种报复性的“对自己好一点”的用力感和刻意感。何为景观感,就是漂浮在空中。就像大家的心,也是飘在空中的。但是,大家确实需要这样的漂浮。这种漂浮,基于一些现状和精神危机来看,“也是个办法”。开不了口去批判,开不了口去诉说厌倦,因为你自己那时也身处其中,你深知现象深处,那形态不一定相同,但本质上类似的身不由己。在找到答案前,让自己舒服点总归是好的。周末去了一趟雅加达的老城区,提前下了出租车,想多走几步路,多感受感受沿途。刚下车就看到一群鸽子在空地上啄食。一个家长走向鸽子,然后放下抱着的孩子。那孩子早就等不及了,几乎是挣扎着从爸爸怀里挣脱出来,连蹦带跳地奔向鸽子。他张开双臂,虎头虎脑地像小飞机一样穿梭在鸽群中。对,虎头虎脑。圆圆的,饱满的,原始的,要迸发的...在国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少再见到这样的小孩子了。继续往我们的目的地——Cafe Batavia走去,来到了店门前的大广场。广场上布满了周末来这里休闲的居民,大多数是一大家子集结而来。大家或直接坐在地上,聊着、笑着或吃着带来的野餐,或站着寻找合适的背景,欢快地来几张家庭大合影。小孩子们则在广场上疯跑、嬉笑,充满着释放不完的活力。有的还会骑上色彩鲜艳的自行车,穿梭在人群中,尽情地感受着工具带给自己飘逸的快感。这些自行车应该是在广场上租的,很多大人也会租来骑,女性们还能获得一顶和自行车配套的遮阳帽。看到一对兄弟两,装扮穿着和广场上大多数小孩不同,明显破旧些。他们骑的也是辆明显破旧些的自行车,应该是自己从家里骑来的。在广场上花钱租车,也许不在他们父母的开销计划里,但他们也想要广场上的这些快乐。置身于这样的广场和人群,我有种恍惚感。这样的气息似曾相识,又实在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