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0道2024年3月6日-2023年12月7日
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6道2023年9月7日-12月6日
4.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2道2023年6月7日-9月6日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5.小学试题仓库
小说考什么
从2019年的《理水(节选)》《小步舞》到2021年的《秦琼卖马》《石门阵》,近年来,小说阅读的考查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文本特点看,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更具可读性与易读性;从题目设置来说,小说阅读题的命制更具灵活性。高考语文试题中,小说的选文内容与《课程标准》保持了方向上的一致性,牢牢扣住了时代精神,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自然地融人考题之中,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充分感悟中国文化、中国精神。2021年的《秦琼卖马》《石门阵》,2020年的《书匠(节选)》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小说怎么考
高考小说阅读选文相对集中的主题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如2019年的《小步舞》、2021年的《石门阵》《麦子》。这些小说不仅引导我们去读懂故事、品味语言,更让我们感受其中的文化与审美价值。高考小说选文都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并且为了达到“为国选材”的目的,小说文本的阅读难度一般并不大,所以“读懂”不是问题,“读透”才是难点。如2019年的《理水(节选)》,对于高中生来说,大禹治水的故事一定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在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小说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观照,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大禹身上展现出的新时代品质,因此,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品读小说文本的语言要素,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发掘文章的艺术之美。品读小说语言要素,一是要分析鉴赏语言表达的手法,如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使用、句式的变化等;二是分析鉴赏整体的语言风格,明确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语体特色等。如《秦琼卖马》多用书面语,用语考究,古朴典雅;《越野滑雪》大量使用修辞手法,生动细致,有感染力;《理水(节选)》新颖深刻,讽刺性强,有时代气息。
高考小说命题特点:
首先,注重教材篇目的学习及迁移。《课程标准》中设置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等任务群都有与小说阅读密切相关的内容,加大对这些任务群作品及其衍生物的研读力度,可以在提升阅读品质的同时,对作品思想整体把控大有裨益。如我们研读《哦,香雪》可以了解改革开放初期山村的巨变,了解人物看似平静而又波澜起伏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再去阅读《表妹》,其主题思想、心理变化也就不言而明了。再如我们研读《老人与海》,充分理解海明威的“冰山理论”,那么再去分析《越野滑雪》中提到的“冰山理论”也就手到擒来了。
其次,注重对文化、社会、自然、人性四大母题的研读与思考。从近三年的阅读选文不难看出命题者对以,上四大母题的关注与青睐。当然,这四大母题并非独立存在,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如《秦琼卖马》《书匠(节选)》关乎文化传承和人性良善,《表妹》《少男》关乎社会变迁与人性心理。对于四大母题的挖掘与思考,不仅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
最后,以分析要素为解读作品的关键。抓住作品的内容要素和结构要素,对分析文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阅读理解受阻时,要素分析便成为突破理解的关键之处。以2020年《越野滑雪》为例,其情节要素线索为热爱滑雪一酒馆话别一相约滑雪,而“滑雪”这贯串文章始终的一个事件恰恰是“冰山理论”中那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透过“滑雪”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对友情的思考。
【小说反套路考情分析】
反套路题型多样,形式新颖。反套路是建立在套路基础之上,没有套路,何来反套路?反套路是给考生答题设置难度,但反套路并不是说让题目超越考生答题能力范围。题目形式不管怎么变,答案内容都不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简单解释:题目没见过,但是背后的知识点“我”学过。这就是“以生考熟”。在近年的高考题中,小说阅读主要考查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考生和老师也总结出了“3+2”(即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旨、读者)的答题套路,行之有效。
但近几年反押题反套路思路明显,因此,考生需要学会如何破解反套路的小说阅读题。“反套路”既是为了防止考生押题、套路答题,更是为了让考生能真正读懂文本,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同时,也是为了向新高考过渡,侧重学科的情境化命题。
套路:
1.《祝福》:社会环境描写、倒叙、标题含义和作用、肖像描写、次要人物作用;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明暗双线结构、自然环境描写、伏笔与铺垫、人物心理变化;
3.《装在套子里的人》:漫画式夸张笔法、比喻与象征。
反套路:
【2022新高考1卷】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题的基本思路:
一是审题,问什么,答什么,找到答题方向;
二是找知识点,题目考察哪一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体系要牢固掌握(必备知识);
三是认真分析文本,对照知识点来做分析解读(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反套路题有本质也就是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
备考关键能力
1 历史小说(历史与现实)
历史小说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发展趋势,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历史并得到某种启示。它容许适当虚构,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应有历史根据。历史小说的创作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统一;二是还原历史的情境;三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创作原则 | 内容阐释 |
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统一 | 历史小说创作要以历史事实为骨架,以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为血肉,从而使作品所写的人与事既符合历史的真实,又符合文学的要求。也就是既有“历史感”,又有“文学味”,能够让读者在强烈的文学趣味引导下加深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理解。 |
还原历史的情境 | 历史小说创作要让作品中的人物活动于其生活的特定时代环境中,他们所做的事与所见到的人,即使于史无据,也应该合情合理,而不能跨越其生活时代的范围。 |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 历史小说在语言表达上既要浅显易懂,又要不失简洁优雅。历史小说的创作涉及历史上的人与事,因此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对话语言,适当地运用古语词(文言词),往往能形成一种浓浓的历史韵味。但历史小说面对的是普通大众,语言又不能太过于难懂,所以在语言表达上最好是走中间路线,即“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
2 红色小说(革命与文学)
红色小说呈现了社会政治的变革和变革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并通过人物塑造来完成革命历史的讲述,揭示现代民族国家的艰难孕育过程,彰显人格典范,起到了将革命历史经典化,整合思想,统一认识和树立新生共和国威信的作用。典型作品: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浴血罗霄》《碧血黄沙》;反映抗日战争的《西征记》《青春之歌》,反映解放战争的《保卫延安》《红岩》,反映抗美援朝的《东方》《黑雪》,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创业史》《暴风骤雨》。
红色小说阅读要点
1.了解革命斗争发生的具体时空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历史很长,自从它诞生至今,前后百年。阅读红色小说首先要了解清楚小说反映的革命斗争发生在哪个时期或哪个地域(地方)。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 |
2.把握革命人物的类型与品质 |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始终是小说阅读的重心,红色小说也不例外。阅读时要善于对文中的人物分类,尤其要把握住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与品质,这是有别于其他小说的显著特征。革命志士包括将领、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 |
3.领悟主旨内涵 | 领悟红色小说的主旨内涵:(1)要了解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互结合;(2)要体会军民融合、鱼水情深的革命情谊;(3)革命的人情等。除了要结合革命时代精神外,还要从主要情节和革命人物入手,红色小说的主旨内涵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这一点需要根据具体小说而定。 |
3 科幻小说(科学与幻想)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4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代表作家有陈忠实、贾平凹、张炜、韩少功等。
(一)关系类特征
1.虚构性与真实性
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所展示出的内容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有别于我们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2.真实性与文学性
社会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小说要表达的是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单纯呈现他所目睹的事实。因此,文学的真实、小说的真实不只是生活的真实,更是加工、提炼过的艺术真实。文学性是指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也包括作家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其他手法,如典型化等。
3.科学性与文学性
科幻小说的科学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内容、题材有关科学问题;二是以科学事实和预见为基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科幻小说的文学性一是指有较强的文学思维,如注重场景设计、想象奇幻;二是指有丰富的文学手法、方法,如精巧的构思、出彩的叙事、精彩的描写等;三是指表达目的不只是表现科学原理、发现等,更是科学幻想背后的人情、人文、文化和文明因素。
4.魔幻性与真实性
魔幻性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所具有的特征,在小说中主要指:①题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或者用神话故事形式;②情节荒诞、离奇;③笔法荒诞离奇的描写、意识流手法、时空穿梭的构思等。魔幻是现实的变形,魔幻中既有生活真实,更有艺术真实,如人物真实、情节合乎逻辑,反映的内容和主题都符合生活的本质。
(二)个性类特征
1.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
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传奇
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3.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现象挖掘深刻的社会内涵
即以小见大,强调琐碎与深刻的鲜明对比,一般要充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思考。
4.突出群体、淡化个体
塑造群像,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5.对话体小说
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香菱学诗(其实是一则文学短评)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短评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评论;可分为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等。文学短评又叫鉴赏论文;评论对象为作家、作品、和其它文学现象、作家创作的得失、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高考真题呈现】
2023年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陈村《给儿子》)第9题: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
首先,研读作品。这是写好文学短评的关键。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较深刻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阅读作品时可结合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便更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其次,找准角度。要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再次,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
第四,结构要清晰明快。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选择短评的角度
1. 主题思想(主要情感)
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 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诗歌中指的是意象(寄托作者情感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分析意象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二是作者如何表现这些特点(即描绘意象的艺术手法)。
3. 作品的语言
⑴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⑵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幽默、辛辣等;⑶熟悉不同的语言风格常用的表现手法。
4: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①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②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③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④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⑤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⑦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5、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③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琵琶行》第二小节文学短评示例:(观点+叙述+分析)
诗中大量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观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及后面的三句,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这样的喻体,把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变化、音色的清脆圆润都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灵活翻译诗句大意——简要叙述)//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不仅得到听觉的享受,而且得到视觉的美感。(自己的分析评论)//
《声声慢》最大的成功,在于叠字的巧用。篇首三句十四个字,连用叠字,实分三层,由浅而深,含意深刻,韵味十足。“寻寻觅觅”劈空而来,侧重写行为,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当时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侧重写状态,是闺房独处清冷环境的描写,又是她抑郁寂寞的心态描写。“凄凄惨惨戚戚”着重描绘内心感觉,是悲凉心境的形象化描写。叠字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丰富了语言的含意,突出强调词人的悲愁。
五大创新题型
题型一:写文学短评
题型二:文本比较
题型三:分析文体特征
题型四:文本改写及探究
题型五:观点评价与迁移
题型一 写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就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小说的写文学短评技巧主要是:
1.读懂作品 精读小说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2.选准角度 认真阅读小说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也就是说,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体会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3.安排好结构
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4.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5、弄清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
小说人物是小说情节的基础,是构成小说的基本元素之一。小说人物通常包括主要人物(如主角和反派)以及次要人物(如支持者和对手)。小说情节是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情节通常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阶段,通过这些阶段来展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小说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和场景,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环境通常包括自然环境(如山水、天气等)和社会环境(如城市、乡村、宫廷、江湖等),这些环境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和场所。在写小说的文学短评时,要注意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和价值。
典题展示
(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Ⅰ卷《给儿子》)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参考答案】
甲组答案示例: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
题型二:文本比较
1. 题材比较:比较不同小说文本在题材方面的异同点,如战争、爱情、成长等。
2. 主题比较:比较不同小说文本所传达的主题思想,以及其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展现出来。
3. 人物塑造比较:不同文本主要人物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人物关系等,考察其如何反映主题。
4. 环境描写比较:不同文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等描写,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氛围和人物性格。
5. 情节设计比较:比较不同小说文本的情节设计,如连贯性、曲折度、伏笔等,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的讲述和读者的阅读感受。
6. 创作技巧比较:比较不同小说文本中的各种创作技巧,如悬念设置、倒叙回忆、心理描写等,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的叙述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7. 语言风格比较:比较不同小说文本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叙述角度等,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的呈现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8. 背景设置比较:比较不同小说文本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典题展示
(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文体特点:文本一是小说,具有虚构性/艺术性;文本二是纪实文学,具有真实性。
②情节方面: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过程较具体;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
③人物塑造方面/手法方面:文本一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塑造老胡的形象;文本二通过回忆录结合采访的形式真实记录陈毅的经历。
④环境方面:文本一有较为细致的环境描写;文本二缺少环境的烘托渲染。
⑤语言方面:文本一重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文本二叙事平实,语言简洁。
题型三:分析文体特征
高考小说分析文体特征常见的分析角度:
1. 情节设计:分析情节的连贯性、曲折度、伏笔等,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的讲述和读者的阅读感受。
2. 人物塑造: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人物关系等,考察其如何反映主题和塑造故事。
3. 环境描写: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等描写,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氛围和人物性格。
4. 主题表达:分析小说所传达的主题思想,以及其如何通过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展现出来。
5. 语言表达: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叙述角度等,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的呈现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6. 结构安排:分析小说的整体结构、章节安排、故事节奏等,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的推进和读者的阅读节奏。
7. 背景设置:分析小说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8. 创作技巧:分析小说中的各种创作技巧,如悬念设置、倒叙回忆、心理描写等,考察其如何影响故事的叙述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1.(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 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参考答案】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发读者想象。
2.(2018年全国卷Ш《微纪元》)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
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案,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
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3. (2019年全国卷Ⅰ《理水》)《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参考答案】
①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荒诞:
①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招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招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招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②笔法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招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
(2)真实:
①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
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从而使后面他把广告招牌当成树木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③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情况)真实。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题型四:文本改写及探究
1、(2022年新高考Ⅰ卷《江上》)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①效果上:将渔夫由义士改成普通人削弱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性、文学性。
②人物上:心境平坦的渔夫与在仇恨中挣扎的伍子胥形成对比,凸显了伍子胥的内心冲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主题上:把渔夫改成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示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凸显出人情温暖。
2、本文依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改编,《兰亭记》结尾记载:唐太宗临终下令,将王羲之的《兰亭》真迹陪葬。本文删去这一结尾,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一:
(1)主旨更集中明确。本文侧重批判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巧取暗夺的阴险;原作结尾则是突出皇帝对《兰亭》的喜爱,与本文的批判主题无关。
(2)情节更加合乎逻辑,前后贯穿。本文皇帝是以暗线方式存在,未正面出场,删去原作中的结尾,情节更加合理。
(3)人物形象更突出。删去原作结尾,以辩才禅师昏倒收束,与前文渲染的人物的"欢喜”形成巨大反差,更能突出人物的悲剧性。(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二:
1.主旨更集中明确:以禅师欢喜出场开头,悲愤晕倒结尾,余不涉及,照应了标题,集中表现强权之下老百姓无处可逃的悲惨命运;
2.情节更合逻辑:明暗两线在禅师见御史时已有交集,高潮、结局已定,再写皇帝用《兰亭》陪葬,赘余,画蛇添足;
3.高潮处戛然而止,留有余韵。(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题型五:观点评价与迁移
高考小说观点迁移是指考生在阅读小说时,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答题时进行迁移,以准确地回答问题。高考小说观点评价是指考生在阅读小说时,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1. 关注情节和人物形象。小说是以情节和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文学形式,考生应该关注情节的转折点和人物形象的变化,从中捕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抓住主题和情感。主题是小说的核心,情感是小说的灵魂。考生应该抓住小说的主题和情感,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3. 避免过度解读。考生应该避免对小说进行过度解读,尤其是在回答问题时不要牵强附会。要紧扣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
4. 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考生应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小说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语气。作者在小说中表达观点和态度时,通常会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和语气。考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朋友们来看雪吧
迟子建
先说胡达老人吧。我脚上穿的毡靴是胡达老人送的, 是狍皮做成的,又轻便又暖和。我被大雪围困在东北冰城已有三天,是胡达老人赶着马爬犁把我接到乌回镇的。他七十多岁,终日穿着一件山羊皮大衣,胸口处老是鼓鼓的,一个酒葫芦就掖在里面。我到达乌回镇的当夜,他就醉醺醺地来敲门。
胡达老人来找我的目的是为了看我那只栗色皮箱。我想起来他接我的时候就对皮箱产生了兴趣。我就把皮箱从炕上搬到火炉旁,嗒嗒按下锁鼻子,将箱子打开。那嗒嗒两声响起的时候,他的薄耳朵也跟着微妙地颤动着。他凑近那个皮箱,先是目不转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样一样地用手拈起里面的东西,放到眼睛下仔细地瞧。照相机、微型录音机??他看东西的时候表情格外丰富,一会儿惊讶,一会儿扫兴,一会儿又是愤怒(他不满意我把布娃娃掖在里面,认为这是要闷死她)。我把耳机塞进他的双耳,放了一段音乐给他。他最初听到音乐的时候吓得一跳老高,“哎哟”叫着,酒葫芦也被甩在地上。他说:“这音打哪儿来?”不过他听了一会儿就习惯了,当我帮他摘下耳机,他嘟嘟囔囔地说:“这音不好,闹。”
胡达老人看够了我的皮箱,又问我在乌回镇住多久,一个人怕不怕。我说要呆到开春后才走,我在城市里也一个人住,没什么害怕的。他便对我说,你要是害怕,我就唤鱼纹来跟你做伴。对了,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大儿媳刚死),一大群孙儿。他最喜欢的是二儿子家七岁的鱼纹。
第二天早晨,我在门口发现了这双毡靴。我不知道是谁悄悄送来的。问邻居大嫂,她一看便说:“这是胡达老人的手艺。”
你们问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编铜钱,它是鱼纹送给我的。记得是某一个中午,我刚吃完饭,一个小孩子推门进来了(我像当地人一样不锁门),他就是鱼纹。他穿件蓝布棉袄,脸蛋冻得通红。他进了门口被热气给熏了个激灵。他说:“我能换你的东西吗?”我问:“你是谁?”“鱼纹呀。”他挺骄傲地说着,仿佛我到了乌回镇没听说过他,是大逆不道的。我便笑了。鱼纹从怀中取出一串草编的铜钱,对我说:“它不能当真的钱用,可是比真的钱好看。”我问他想换我的什么东西,他挺老练地说他得先看看我的货。我便把一些零碎东西拿给他。
鱼纹留下的那串草编铜钱被我当成装饰挂在墙上。我告诉你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过年的吧。他们一进腊月就开始忙年,屠宰家禽、做新衣、蒸干粮、除尘,一直忙到除夕的早上才罢休。无论男女老少都里里外外换上新衣。老人们挂灯笼,家庭主妇忙着祭祖,小孩子则将兜里装满瓜子到处跑。
应邻居大嫂的热情邀请, 我是在邻居大嫂家过的除夕, 刚回到家里,门就被撞开了。一股白炽的寒气中“嗵”地跌下一个小人,不住地给我磕头,磕得真响啊,鱼纹来讨压岁钱来了。我给了他五十元钱,鱼纹将钱拿在手中,说是要买几个小礼花留待正月十五拿到他爷爷的院子里放。我便问他爷爷在哪过年。鱼纹一梗脖子笑着说:“还不是跟往年一样?爷爷在每个儿子家的炕沿都沾沾屁股,然后就背着手回他自己住的房子。”
“你爷爷年年都这样?”我问。“年年是这样。”鱼纹说,“他就喜欢我,每年正月十五我都去给他放花。” 正月十五的那天早晨,我还躺在炕上借着炉火的余温续懒觉,邻居大嫂忽然慌慌张张地进来告诉我, 胡达老人没了。
我在胡达老人的家里见到了鱼纹。他通身披孝,也许因为泪水的浸润,眼睛更显明亮。他见了我,现出一种大人才有的凄凉表情。正月十五的夜里有许多人为胡达老人守灵,长明灯在寒风中瑟瑟抖动。鱼纹点燃了那几簇礼花。他每放一个都要说话:
“爷爷,快看,这个花像菊花!” “爷爷,这花跟冰凌花一样白!” “爷爷,这个花像是在泼水!”
仿佛胡达老人真的用另外的眼睛看到了似的。
胡达老人的死,使乌回镇失去了一个有光彩的人物。我几乎天天都穿着他送我的狍皮靴,用温暖的心境来怀念他。他的手艺真是好,所有的针码都压在靴帮里了,靴口还轧着一圈花边。葬礼过后,雪一场比一场大,人们几乎足不出户在家“猫冬”,只有鱼纹常常到我这里来。他通常是雪住后的早晨来,他带着一条黄狗,狗脖颈处的项圈是胡达老人最后的手艺。
我真希望你们能来乌回镇看看,虽然见不到胡达老人了,但他的坟还在,也能看到鱼纹。当然,如果这些人物都意外错过的话,雪是绝对不会拒绝你们的。因为漫长的冬天还未结束,雪三天两头就来一场,你们来看雪吧。只是如果你们也被雪意外围在冰城,胡达老人再也不能赶着雪爬犁接你们去了。
(迟子建《朋友们来看雪吧》)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用“忧伤而不绝望”评价迟子建的小说创作, 试举文中两例, 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6 分)
【参考答案】
①“忧伤而不绝望”是就作品的内容、主题而言,小说虽然也有生活的悲苦,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爱以及人性的善良,让人感到温暖,所以“忧伤而不绝望”。
②小说集中叙写了胡达老人的晚年状态,大儿媳刚死,虽儿孙满堂但晚年独住,作为一个老人,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淳朴善良的品性,让人不绝望。
③乌回镇有光彩的老人胡达逝世,其精湛的手艺也随之而去,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所传达出的善意、暖意,让人铭记怀念,让人不绝望。
④胡达老人逝世,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爽朗、善良、热情的品性在鱼纹身上得以延续,乌回镇的人情依然,让人不绝望 (或鱼纹与爷爷的深厚感情,爷爷逝世后表现出的坚强与成熟,让人不绝望)
材料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材料三: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三则材料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答案 这三则材料的诗意之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误解却有情趣。
②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寂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荷花淀》选取诗意的意象,如洁白如雪的苇席、透明的薄雾、荷叶荷花香等,字里行间充满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
品味语言艺术“三角度”
诗化小说的语言特色
诗化小说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具有画面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拥有含蓄美。
(一)听觉上的音韵美
1.句式的音韵美。
听觉上的韵律美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时具有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之感。
如高考全国Ⅱ卷阿城《峡谷》“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这段文字以四字句为主,中间夹杂着一些长句。并且这些四字句都是平仄有序,加之句式的变换,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平仄、顿挫感。让骑手质朴自然的力和美跃然纸上。并且,此处短句居多,节奏鲜明,也能展现出骑手骑术高超,御马动作行云流水,驾轻就熟,干净利落。
2.叠词的巧妙运用。
叠音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有着独特的声韵美,能使韵致、神情、动作等呼之欲出,形成了独特的韵味。
如全国Ⅰ卷叶紫的《古渡头》“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彩色来。微风波动着绉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这里的画面唯美生动,富有诗意,而“渐渐地、轻轻地”这些叠词让音韵更加和谐,氛围更加轻柔静谧。
再如江苏卷阿城的《溜索》“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此处三个叠词连用,让表达节奏加快,写出了怒江的势极雄豪,峡谷的深不可测,渲染的紧张的氛围。
(二)视觉上的画面美
1关注“色彩”词
全国Ⅰ卷叶紫的《古渡头》第一段“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在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这是环境描写,阳光、树林、微风、湖泊、浪头、沙岸,构成一幅夕阳西下古渡图,一些颜色的词语,如“太阳的红”“晚霞”“淡绿的湖”“灰白色沙岸”色彩搭配有层次感,让画面很唯美生动,富于诗情画意,初读很难感受得到动荡年代农村的苦难。但只要细细品读,品味其中的“隐没”“散射”“凌乱”“皱纹似的”等词语,就会觉得意境有点苍凉与低沉,心中会隐约升起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觉,整个意境显得哀而不伤。
安徽高考张炜的《蓑衣》中
“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小说结尾处,月亮升起来了,大地显出一片白色,此时色调柔和,有朦胧之美,接着,浅水处的油绿让原本纯色的背景有了亮色,但此时的绿是“油油的”,给人一种流动之感,这就是写出了蓑衣草的柔软、青翠欲滴,这样的色彩与朦胧的白色相互呼应,让画面充满诗情画意,给人留下审美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2.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
《孕妇和牛》小说开头,写孕妇和牛在回村的土路上走着:“节气已过霜降,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干净”本是常用词,但用“干净”形容阳光,却十分新奇。霜降后的平原,成熟的庄稼都收割了,因而是坦荡的,霜降后的阳光,也的确如秋水一般是澄澈的。用“干净”来形容照在霜降后的平原上的阳光,新奇而准确。常用词新奇而准确的使用,总让人眼睛一亮。
3.善用修辞
《峡谷》中:“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被直着 “劈” 开的山形成一个峡谷, 森森冷气漫出峡谷。这“劈”字出手便是精彩,最初只是让人感到警策, 可等你看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才让人发现实际上是一个比喻,修辞之妙如盐入水,不着痕迹。以此写出了峡谷的寂静荒芜,神秘莫测。
(三)诗化表达的含蓄美
1.多用象征手法
如《蓑衣》中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如《锄》中的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
如《秋雨》山茶花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因其凋落的姿态并非落英缤纷、铺满一地,而是毅然决然坠落枝下,毫无贪生之念。是日本人一种豁达的生死观的体现。山茶花以及和服都体现了日本文化中,渗透在他们每个人的生命力,那样一种对生死的豁达,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强劲与韧性。
2、多用单音节词和文言词汇
例如,阿城的小说,句子大多短小精悍,少有复杂的长句子,字字如珠,极其传神。同时,大量使用单音节词和文言书面语。单音节词的使用,在阿城的小说中是最为常见的。古汉语多是单音节字词,而阿城小说中的实词,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多是单音节词。
如《溜索》中“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 “精”字形象地体现出汉子的瘦,而“瞟、走、扯、跃”这些动词精准贴切,让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如《峡谷》一文中的三处: “峡顶一线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
“顶”字不仅有拟人的作用,更能体现出峡顶立于天地之间的器宇轩昂和巍然屹立。第二处的一个“荡”字也用得十分传神,声音本无形,文中一个“荡”字,使无形的声波也变得有形,我们仿佛能看见一条条声波在幽深的峡谷由下而上地漂浮上去。第三处的“挤”字的使用,也是极为传神的。一个“挤”字,不仅赋予中午的阳光以一个顽皮的孩童形象,同时也是放慢了阳光照射进峡谷的速度,更是凸显出峡的壁立万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溜索》中“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这些句子短句居多,具有文言简练、紧凑、少主语等特征。文言语句的使用,不仅显现出文章的高雅之气,拥有一种含蓄美,更能反映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
本文在叙述上的特色,这是一个大的概念,该如何入手呢?我们可以通过追问,谁在讲故事——人称、视角、身份,根据自己的追问去文本中寻找答案;还可以追问怎么讲故事——叙事顺序、节奏、腔调、叙事方式与情节安排等,去文本中寻找答案。其中,“叙事方式”即该小说独特的叙述方式,这一点往往是命题者最看重的,也是赋分最高的。要判断其独特的叙事方式,除参照上面第2题的点拨外,第一位的还是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阅读时要善于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尤其是隐约点明叙事特点的词语、句子。如文中会有插入性回忆文字,可以联想到回忆与现实的交织;文中有不真实的情节发生,可能是魔幻式;文中有一个中心象征物,可能采用的是隐喻手法,等等。总之,圈点出特征性词句,勾联起平时的积累,就能判断出其独特的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