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教育   2024-11-26 16:50   广东  

































































































































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记得设为星标点上面蓝色文语文月刊关注。
‍‍‍2024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1.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2道:2024年3月7日-6月6日
2.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0道2024年3月6日-2023年12月7日
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6道2023年9月7日-12月6日
4.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2道2023年6月7日-9月6日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5.小学试题仓库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多数学生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而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我们难免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来认清自己的假设,存在一个问题: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据学生反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那些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
(摘编自布鲁克菲尔德的《批判性思维教与学》)
材料二:
批判性思维有两个特征:第一,它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第二,它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看,批判性思维的第一层次是一种能力、有别于知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也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属于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批判性思维的心智模式是成长型心智模式,就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习惯,不断拓宽思维范围。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这个层次是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走进思维“盲区”。有关“如何”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也可以通过诸如ETS的考题来测试。而有关“什么”和“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如何”方面见长。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知半解。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摘编自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
材料三:
批判性思维是“开放理性”的精神和“探究实证”技能的结合。这样的精神和技能,是人的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是文明社会的前提和支柱。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指出,我们高端产业落后的一大原因,在于我们的人才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他直言:“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显然,他说的人,指那些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人。人没有思维能力和实干精神,像没有接上电脑运转的硬盘,它不可能有任何超出已有存储的新产出。年勇是了解国内外产业和科技发展情况的专家,他谈论“没有人”的问题,显然不是无的放矢。其实,人们早已认识到我们的学生会做题、但不会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痼疾。我们缺乏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人,一直就是我们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第一瓶颈。
近几年,我们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以获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学外语,还要学习另一种语言,即“理性语言”,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这样的思维和表达的核心,是客观性;而客观性,来自具体、细致、深入和广泛的真实叙事和合理推理。抽象、模糊、大话、套话、空话和情绪化的表述,就不能有力回击恶意的攻击,也不会让广泛的听众信服。
很多人也已认识到,这些问题和基础教育一直缺乏理性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关联,虽然这些年已经有不少批判性思维理念的传播和改革努力,目的就是要突破这个瓶颈,但目前的基础教育,和现代社会和国家发展背景下培养有德有能的人的目标,依然没有很好对接上,它依然没有大力有效地培育开放理性精神,没有学习“理性语言”。
(摘编自董毓《批判性思维是“开放理性”精神和“探究实证”技能的结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材料一中学生认为,老师设计活动时要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
B.一个人能否对专家和权威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是心智模式问题;能否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是思维能力问题。
C.从“思考什么”到“问为什么”,再到“如何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层次越来越重要,学习获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D.材料三引用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没有人”的言论作为论据,论证了批判性思维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
3.下列说法中,最符合“批判性思维”特点的一项是( )
A.最近,《玫瑰的故事》热播,一些专家对其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该剧胡编乱造,低俗化倾向十分严重。
B.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产生兴趣,对旧说进行质疑和反驳,并通过实地考察提出了自己的合理解释。
C.屠呦呦为了找寻抗疟药物,收集了2000多个药方,反复实验、筛选,并查阅大量文献,最终在古代典籍中获得启发。
D.《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指责他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大罪状,逐一进行了反驳回应。
4.后两则材料都提及了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表达意图有何不同?
5.“选拔人才”是高考的重要目标。请结合材料,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角度,分析目前的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高考“选拔人才”的目标。
【答案】1.B 2.D 3.B
4.①材料二提出中国学生所提问题几乎是“如何”而很少“为何”的现状问题,为了针对性地提出批判性思维教育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主张;
②材料三提出中国学生会做题但不会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痼疾,为了解释我国高端产业落后,人才体系未建立的原因,从而证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5.①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等思维技能训练,让学生获取批判性思维能力;
②通过感悟、启发等方式培养学生开放理性的思维心态、思维习惯;
③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塑造;
④学习“理性语言”,摆事实讲道理;
⑤继续进行批判性思维理念的传播,让广大师生认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解析】这三则材料共同探讨了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材料一强调在教育设计中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指出有效活动需侧重批判。材料二则分析批判性思维的结构,认为它不仅是一种能力,还需要建立开放的思维心态。材料三指出当前教育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影响创新和国际交流能力。整体来看,提升批判性思维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结果:接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可知批判思维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C.“训练和测试”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可以通过训练获取,也可以通过诸如ETS的考题来测试”可知,“测试”不是获得方式。
D.“社会:讲好中国故事”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二段“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学外语,还要学习另一种语言,即‘理性语言’,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可知,在社会上,我们要学习“理性语言”。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在材料一中学生认为”错误。根据材料一“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来认清自己的假设,存在一个问题: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可知,“老师设计活动时要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并不是学生认为的。
B.“一个人能否对专家和权威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是心智模式问题;能否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是思维能力问题”错误。原文没有对应关系,原文“批判性思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也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两个层次都属于批判性思维,而提出问题和解答都需要两个层次。
C.“批判性思维的层次越来越重要,学习获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有关‘如何’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也可以通过诸如ETS的考题来测试。而有关‘什么’和‘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可知,批判性思维的层次是不同方面,并没有越来越重要,学习获取的方式不一样,难度没有比较。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A.只有批评质疑。
B.质疑、获取证据、分析推理,解答,有完整的批判性思维,完全符合“批判性思维”特点。
C.不涉及批判性思维这一环节。
D.只有解答、质疑、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不涉及批判性思维。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写作意图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如何’方面见长。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知半解”可知,材料二关注的是中国学生所提问题几乎是“如何”而很少“为何”的现状;结合最后一段“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可知,材料二是为了针对性地提出批判性思维教育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主张;
结合材料三第一段“人们早已认识到我们的学生会做题、但不会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痼疾”可知,材料三关注的是中国学生会做题但不会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痼疾;结合第一段“批判性思维是‘开放理性’的精神和‘探究实证’技能的结合。这样的精神和技能,是人的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是文明社会的前提和支柱。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指出,我们高端产业落后的一大原因,在于我们的人才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可知,材料三是为了解释我国高端产业落后的原因,从而证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第四段“有关‘如何’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也可以通过诸如ETS的考题来测试”可概括出,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等思维技能训练,让学生获取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合材料二第四段“而有关‘什么’和‘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可概括出,通过感悟、启发等方式培养学生开放理性的思维心态、思维习惯;
结合材料二第五段“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可概括出,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塑造;
结合材料三第二段“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学外语,还要学习另一种语言,即‘理性语言’,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可概括出,学习“理性语言”,摆事实讲道理;
结合材料三第三段“很多人也已认识到,这些问题和基础教育一直缺乏理性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关联,虽然这些年已经有不少批判性思维理念的传播和改革努力,目的就是要突破这个瓶颈”可概括出,要继续进行批判性思维理念的传播,让广大师生认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金
张琳
小张提干不久,调入炮校后勤工作。办公室里,从大校到少尉五六个人,小张是少尉,军衔最低,因此,一到这里,就承揽了到茶炉房打开水的工作。第一次去茶炉房,小张一手拎着一只竹编壳子的热水瓶。出门左拐,走到这排办公室尽头,再拐过墙角,远远看见,茶炉房前的空地上,一身穿军服须发花白的人,正一板一眼地打着太极拳。近了才发现,那人看相貌也就五十岁上下,军服上领章、肩章都没有,不是现役军人。见小张打水,那人停止打拳,问,新来的小兵蛋子?小张感觉这话问得突兀,像首长的口吻,他一边答是,一边瞥一眼那人的脸,感觉他脸上似乎透出些与常人不同的神色。那人一看小张看他,哈哈大笑,说,不用看,本人老金,炮校谁人不识君?
话音刚落,来了一位拎水的大尉军官,到了老金跟前,大尉抬起右手,一丝不苟地敬了一个军礼。老金一个立正,还了一个军礼。咦?小张心底纳闷一声,感觉老金这人有故事。临走的时候,小张也向老金敬礼,老金同样立正还礼。
甚至有一次,小张值夜班,他去茶炉房打开水,看到一位穿背心大裤衩的矮矮壮壮的中年人在跟老金对弈,老金悔棋,中年人攥住老金捏棋子的手,争得面红耳赤。中年人穿便服,小张也知道是谁,在炮校,谁不认得中将校长呢。
渐渐地,小张听说了老金的故事。老金曾是济南一地下工作站负责人,公开身份是一家南货店的老板。济南战役前夕,因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一时犯了麻痹大意的毛病,被捕了。敌人对他软硬兼施,金钱美女,封官许愿,毒打凌辱,种种手段使尽……老金始终一口咬定自己是商人,不是他们说的什么共党要人。在非人的折磨下,老金精神失常了。被营救出狱后,老金住进医院,经过几年调理,病情渐趋好转,但依然不适宜担任领导工作。老金一再要求分派工作,说哪怕打扫卫生都行。就这样,老金做了炮校的茶炉工。
小时候,围桌吃饭,父亲老张时常讲述他年轻时在炮校的工作经历。讲到老金的故事,父亲慨叹不已。父亲说,老金出身沙捞越华侨富商家庭,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就从事地下活动,老革命呢。
前两年逛旧书市场,我从一册纸张发黄的文史资料汇编中,无意间瞥到金石这个名字——金石正是老金姓名。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相较于父亲老张梗概式的讲述,这篇文字翔实生动,让老金的形象鲜活起来。
敌人感觉老金是条大鱼,见各种手段都撬不开他的嘴巴,就调来一位上校政战官,走攻心之策——上校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在审讯室,两人一见面,都暗自吃了一惊,但表情没丝毫异样。老金认出对面的女军人是燕京大学心理学系同学王媖,毕业后,老金去了延安,而她去了重庆。老金使用的是化名,王媖见到他之前,一直以为对手是一位廖姓共党嫌疑分子,哪会想到是老金呢。令老金难以置信的是,王媖没有告诉其他人他的真实身份。
以后的接触,就淡化了审讯的意味。王媖脱去军装,换上旗袍高跟鞋,一副珠光宝气的模样。而老金也被卸去刑具,沐浴更衣,老板派头俨然。王媖仅带司机和看守两名随从,邀请老金到街上吃西餐喝咖啡,甚至到舞厅跳舞。而看守不得近前,只能远远地跟着。老金问,你这样,不怕我跑?王媖莞尔一笑,说,敢这样,怕你跑?
一天,咖啡屋里光线柔暗,王媖从精致的坤包里取出一个信封,说,令尊来函。老金接过,拆开信封,抖出几页信纸和一张照片。照片上,祖母、父母与姐弟坐在别墅前的草地上,融融亲情扑面而来。金父在信里说,吾儿回祖国报效,老夫全力支持……无奈老夫年迈,欲让吾儿接手打理家里的橡胶园……看到这里,老金忍不住,掩面号啕大哭。王媖从包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绢,递到老金手里。王媖扭头瞥一眼心不在焉的看守,轻声对老金说,你逃吧。老金摇了摇头。王媖一见,眼眶湿润了。
那看守是个老滑头,貌似心不在焉,实则盯得很紧,他不光监视老金,也一直窥觑王瑛举止。每次回去,他都向上司报告王媖的动向。这次,上司震怒了:革职严查!侦查中,发现王媖有其他“通共”嫌疑,遂被秘密处决。
有一天放风,老金从看守嘴里听到王媖被害的消息,惊愕良久,始仰天大笑,继而捶胸痛哭……
父亲老张说,听过老金演讲,在一次师团职干训班开班仪式上,校长邀请老金给学员讲几句。主席台上的老金神采飞扬,他一手掐腰,一手配合讲话打着手势:你们来炮校这座熔炉进修,努力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而我呢,在炮校烧茶炉子,为你们这些祖国的保卫者服务。熔炉是炉,茶炉也是炉,我们因“炉”结缘,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老金话语思路清晰,赢得满堂掌声。
老金年轻时的照片很帅,西装革履,发型一丝不苟,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的影星范儿。父亲老张顿了顿,又对我说,影星怎能跟老金比呢,老金可是享受行政十二级干部待遇的茶炉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次见面,小张对老金“小兵蛋子”的称呼感到不舒服,但老金的与众不同还是引起了小张的注意。
B.老金没有军衔,但无论是大尉军官,还是中将校长,都对老金十分客气,表明老金的身份十分特殊。
C.敌人调来王瑛使用攻心策略来审问老金,故意淡化了审讯意味,却为王瑛再次“通共”提供了机会。
D.面对敌人老金毫不屈服,而王媖被害却不禁痛哭,与鲁迅“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的精神一致。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金的名字——金石在文中只出现一次,全篇使用“老金”,既写出了老金的平易近人,又能表现同志们对老金的爱戴。
B.第三段“甚至有一次”中“甚至”,既使上下文衔接更紧密,也突出小张的疑惑、老金的神秘,将故事推向一个小高潮。
C.老金在看信的时候,嚎啕大哭,是老金真情的流露,王媖给老金手帕并劝他逃走的细节,凸显出二人不同寻常的关系。
D.传统小说常以描摹人物衣饰外貌来塑造人物,本文却不提及,而以一种故事讲述的方式将老金形象融于人物的言行中。
8.文中画线句“王媖莞尔一笑,说,敢这样,怕你跑?”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说说这句话的丰富意蕴。
9.文章主要从“小张”和“我”两个视角讲述了“老金”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C 7.D
8.①这句话一方面表明,王瑛其实是支持老金跑的,愿意帮助他,与下文劝逃情节相呼应;
②另一方面表明,王瑛相信老金的人品,她知道老金绝不会主动逃跑而牵连自己,从侧面衬托出老金的人格魅力。9.①小张的讲述,采用有限视角,从一个初识者角度逐步引出老金的身份和故事,既设置了悬念,也符合读者逐渐认知的过程,同时增强了可信度。
②“我”的讲述,借助文史资料,与老张梗概式的讲述形成互补,文字更加翔实生动,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③“小张”和“我”两个视角讲述“老金”故事,不仅让老金人物形象更丰满,也让讲述形式更新颖,同时体现了老金精神影响了几代人,深化了文章主旨。
【解析】文章通过“小张”和“我”的视角,交织出老金这位经历丰富、精神坚定的“茶炉工”的形象。老金虽身份低微,却因革命经历和不屈精神赢得尊重。他与王媖的复杂关系增添了故事的厚度,使人感受到在逆境中的人性光辉,以及历史的沧桑。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A.“感到不舒服”错误。由原文“小张感觉这话问得突兀,像首长的口吻”可知,文中的“突兀”是指眼前没有领章、肩章的老金竟有着像首长的口吻,不是指不舒服。
B.“都对老金十分客气”错误。老金和中将校长下棋的部分突出的是二人之间不客气。
D.“与鲁迅……的精神一致”错误。鲁迅“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意思是“革命者不会因镇压而害怕,会更加奋然前行,努力改变这黑暗的社会”,而这里“面对王媖被害却不禁痛哭”体现的是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D.“本文却不提及”错误。原文开头“一身穿军服须发花白的人”、结尾“老金年轻时的照片很帅,西装革履,发型一丝不苟”都有提及老金的衣饰外貌。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丰富意蕴的能力。
①王瑛的这句话表面上看似轻松幽默,实际上透露出她对老金的信任和支持。她认为即使给予老金逃跑的机会,老金也不会轻易做出可能会伤害到她的选择。这不仅反映了王瑛对老金人格的尊重和信任,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对老金的支持,即她愿意帮助老金逃脱困境,至少是在情感上支持他,这与后来她试图说服老金逃跑的情节相呼应。
②通过王瑛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老金不仅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而且是一个值得他人信赖的人。王瑛之所以敢于放松对老金的监视,是因为她相信老金不会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出卖别人或者做出不义之举。这种信任从侧面体现了老金高尚的品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即使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也能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叙述视角的能力。
①“小张”的视角:小张作为一个新来的年轻军官,以旁观者的身份初次接触到老金,对于老金的了解有限,是叙述的有限视角。他对老金的认识是从表象到内在的逐步深入过程,这有助于读者随着小张的视线逐渐揭开老金的神秘面纱,既设置了悬念,也增强了可信度。
②“我”的视角:“我”的叙述是基于成年后对老金事迹的回顾和研究,这种视角能够提供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由“我从一册纸张发黄的文史资料汇编中,无意间瞥到金石这个名字……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相较于父亲老张梗概式的讲述,这篇文字翔实生动,让老金的形象鲜活起来”可知,“我”的讲述是基于文史资料和个人回忆的,这种基于历史记录和个人情感的叙述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老金精神的深远影响,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③文章通过“小张”和“我”这两个不同视角来讲述“老金”的故事,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叙述结构。小张的观察是直观且具体的,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了老金平易近人的另一面,让老金显得更加真实可亲,而通过“我”的视角,则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老金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英勇与智慧,以及他在逆境中保持高尚情操的不易。两者结合,完整地呈现了老金作为一名革命者、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双重面貌,不仅丰富了故事的表达形式,而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①,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颙卒,亮垂泣三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二》)
材料二:
杨颙之谏诸葛公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大哉言矣!公谢之,其没也哀之,而不能从,亦必有故矣。公之言曰:“宁静可以致远。”则非好为烦苛以竞长而自敝者也。
先主之初微矣,虽有英雄之姿,而无袁、曹之权藉,屡挫屡奔,而客处于荆州,望不隆而士之归之也寡。及其分荆据益,曹氏之势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尽其才,人争归之,蜀所得收罗以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轻,蜀之士躁,虽若费祎、蒋琬之誉动当时,而能如钟繇、杜畿、崔琰、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者,亡有也。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任李严而严乱其纪,任马谡而谖败其功;公不得已而察察于纤微以为訏谟大猷之累岂得已乎?
夫大有为于天下者,必下有人而上有君。而公之托身先主也,非信先主之可为少康②、光武也,耻与荀彧、郭嘉见役于曹氏,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③,义所可从而依之也。上非再造之君,下无分猷之士,孤行其志焉耳。向令庞统、法正不即于溘亡,徐庶、崔州平未成乖散,先主推心置腹,使关羽之傲、李严之险,无得间焉,领袖群才,各效其用,公亦何用此营营为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
【注】①丙吉、陈平:西汉丞相,都不亲理细务。②少康:夏代中兴之主。③衣带之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不得已A而B察察C于纤微D以为訏谟E大猷F之累G岂得已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爨,煮饭、做饭,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爨”意思相同。
B.劳,使……劳累,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相同。
C.微,卑微,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不同。
D.“见役于曹氏”中的“见”与《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的“见”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颙认为,凡事亲力亲为的人,把自己弄得神形疲惫,不是因为才智比不上奴婢和鸡狗,而是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
B.诸葛亮认为,心境平稳沉静,专心致志,才能高瞻远瞩,可见他并不是喜欢以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来逞强,使自己疲劳困乏的人。
C.刘备分得荆州、占据益州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已经很强盛了,再加上曹操知人善任。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士人争相投奔他。
D.江湘和巴蜀的士人都有缺点,虽有像费祎、蒋琬等名人,但像钟繇、杜畿这样的人太少,以致蜀国在政治、财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
(2)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义所可从而依之也。
14.对于杨颙的谏言,诸葛亮为何“谢之”但又“不能从”?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0.ADG 11.B 12.D
13.(1)如今您处理国家政务,却亲自校对文书簿册,终日汗流浃背,岂不是太劳累了吗!
(2)(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接受献帝的衣带诏,从大义上讲可以追随,因此才依附于他。
14.①“谢之”,感谢是因为杨颙劝谏诸葛亮不要陷入琐碎事务而过于劳累。
②“不能从”,不能听从是因为虽然诸葛亮知道不应亲自处理琐碎事务,但是主上非中兴之主,属下无分忧之人,只好亲力亲为。
【解析】两则材料通过杨颙谏言和王夫之的评论,展现了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的困境与无奈。杨颙劝谏诸葛亮不要事必躬亲,强调分工的重要性;而王夫之则从历史背景和人事角度分析了诸葛亮不得不亲力亲为的原因,指出蜀国人才匮乏、刘备信任不足等问题。两者共同揭示了诸葛亮虽有治国之才,但受制于环境和人事,难以施展抱负的现实。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亲自明察各类琐碎事务,因而妨害了远大宏伟的谋划和治理国家的大道,这难道是他甘愿如此吗?
根据句意,“公不得已”句子结构完整,所以A处断开;
“而”用在句子开头,承接后句,“于纤微”作“察察”的后置状语,单独成句,所以D处断开;
“岂……乎”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所以在G处断开。
故选ADG。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婢女烧饭。/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开做饭。
B.错误。劳,使……劳累,使动用法。句意:使自己的身体劳累。
侣,“以……为伴侣”,意动用法。句意:以鱼虾作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C.正确。卑微;/如果没有。句意:起初,刘备地位卑微不为人知。/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正确。表被动;/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句意:被曹操所役使。/官吏(代指焦仲卿)再三嘱咐我。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但像钟繇、杜畿这样的人太少”错,原文是“亡有也”,即没有这类人。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躬自”,亲自,自己;“流汗终日”倒装句,应为“终日流汗”;“不亦……乎”,不是……吗。
(2)“方”,刚刚;“义”,名词作状语,从大义上。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杨颙认为诸葛亮处理国家政务,却亲自校对文书簿册,终日汗流浃背,非常劳累,所以对诸葛亮进行劝谏,诸葛亮因此感谢他。
根据“公之言曰:‘宁静可以致远。’则非好为烦苛以竞长而自敝者也”“上非再造之君,下无分猷之士,孤行其志焉耳”可知,诸葛亮并不是喜欢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以逞强,而使自己疲劳困乏,但是在上的君主不是能再造乾坤的君王,在下又没有能为自己分担谋略的人才,因此他只能孤独地为实现抱负而奋斗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诸葛亮曾经亲自查对文书簿册,主簿杨颙径直入内,劝谏他说:“治理国家自有体例,上司和下级的职责不能混淆。请您允许我用治家打个比方:现在有一个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报晓,狗叫防盗,以牛拉车,以马代步;家中事务无一旷废,要求的东西都可得到满足,悠闲自得高枕无忧,只是吃饭饮酒而已。忽然有一天,他想对所有事务都亲力亲为,不再交付任务,结果劳损了自己的身体,陷身于琐碎事务之中,弄得体力疲惫,精神萎靡,最终一事无成。难道是他的才智比不上奴婢和鸡狗吗?(不是的),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所以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自去做事的人是士大夫。’因此,丙吉不过问路上死人的事情,却担心耕牛(是因为时令节气失调而)喘息;陈平不去了解国家的钱粮收入,而说‘自有具体负责的人知道’,他们确实都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如今您处理国家政务,却亲自校对文书薄册,终日汗流浃背,岂不是太劳累了吗!”诸葛亮向他道谢。等到杨颙去世,诸葛亮无声哭泣了三天。
材料二:
杨颙劝谏诸葛亮说:“治理国家自有体例,上司和下级的职责不能混淆。”这话说得真有道理啊!诸葛亮向他道谢,在他去世时深为悲哀,却不能听从他的意见,也必定是有缘故的。诸葛亮说过:“心境平稳沉静,专心致志,才能高瞻远瞩,有所作为。”可见他并不是喜欢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以逞强,而使自己疲劳困乏的人。
起初,刘备地位卑微不为人知,虽然有英雄之姿,却没有袁绍、曹操那样的权势,他屡遭挫折,屡次奔逃,在荆州寄居,声望不高因而归附他的士人很少。等到他分得了荆州一部,又占据了益州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已经很强盛了,曹操又善于用人,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士人争相归附他,蜀汉所能收罗的、为己所用的人才,只有江湘流域和巴蜀地区的士人罢了。楚地的士人轻浮,蜀地的士人浮躁,虽然也有像费祎、蒋琬这样名动一时的人物,但能像钟繇、杜畿、崔琰、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这样出色的人才,却是没有的。军队无人统率,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统率;民众无人治理,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治理;政治不平衡,只能由诸葛亮来使其平衡;财用不足,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理财富国;任用李严而李严却扰乱其法纪,任用马谡而马谡却因战败而使北伐不能成功;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亲自明察各类琐碎事务,因而妨害了远大宏伟的谋划和治理国家的大道,这难道是他甘愿如此吗?
想要在天下大有一番作为的人,必须下有人才辅佐而上有明君支持。诸葛亮托身于刘备,并不是相信刘备可以成为少康、光武那样的中兴之主,只是耻于像荀彧、郭嘉那样被曹操所役使,因为刘备刚刚接受献帝的秘密诏书,从大义上讲可以追随,因此才依附于他。在上的君主不是能再造乾坤的君王,在下又没有能为自己分担谋略的人才,因此他只能孤独地为实现抱负而奋斗了。假使庞统、法正没有突然去世,徐庶、崔州平并未与他离散,刘备能对他推心置腹,使得关羽的傲慢、李严的阴险,都不能阻挠他的事业,由他统率众多人才,使其各尽其用,诸葛亮又何必亲自处理各种琐碎事务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野五首·其二
杜甫
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衰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
秋风吹几杖,不厌北山薇①。
【注】①薇:采薇,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议论,指出人生道理容易识得,任何事物都不能违背一定的规律。
B.诗人通过“鱼”“鸟”的意象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当下快乐自由的生活状态。
C.衰老的诗人甘于过贫病交加的日子,也不会去追求与是非相伴的荣华富贵。
D.尾联借典故表达对先贤的仰慕,还写出诗人现在只能采薇而食的生活状况。
16.诗题“秋野”二字在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5.D
16.①颔联两句写田野中的景物,一句写水中之鱼,一句写林中之鸟,展现“秋野”风貌;
②尾联中写诗人在田野中的行为,诗人在秋风中拄着拐棍,到北山去采薇而食,描绘诗人状态。
【解析】本诗通过议论、描写和用典,展现了秋野景象和自身的处境。诗人以“鱼”“鸟”比喻自由和归宿,表现对规律的敬畏。尽管身处贫病,仍甘于现状,借先贤典故表达宁静致远,展现对荣华富贵不屑的心态。秋野的景象与诗人在其中的体悟交织,形成诗中透彻且超然的境界。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诗人现在只能采薇而食”说法错误,过于绝对。尾联只是说“我并不讨厌到北山去采薇而食”,并不意味着“只能”采薇而食。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田野中的自然景象:深水中的鱼儿享受着它们的生活,茂密的树林吸引着鸟儿归巢。这里,“水深”与“林茂”都是秋天田野常见的景象,而“鱼极乐”、“鸟知归”则表现了生物在适宜环境中表现出的自然行为,从而构成了秋天田野的生动画面。
“秋风吹几杖,不厌北山薇”意思是“秋风中,我拄着拐棍,并不讨厌到北山去采薇而食”。其中的“秋风”一词直接点明了季节,并且通过描述诗人在田野中的行动——拄着拐杖去北山采摘薇菜,进一步强化了“秋野”的氛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
(1)暑假时,小李到四川山中旅游,恰逢天降大雨,他远远就听到奔腾的流水之声,想到了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
(2)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遗址有被火烧过的痕迹,有人猜测是项羽所为,这与《阿房宫赋》中“ , ”两句有一定关联。
(3)古代诗文中,常借助动物的叫声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这样的诗句有“ , ”。
【答案】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豗、砯、壑、炬、暮、渚、殷、栗、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设,如今泛指人的社会形象。人设要有辨识度,就要有特点、够突出。可以侧重性格特点,诸如情绪稳定、真性情等;可以侧重人生经历,比如励志逆袭草根等。可见,人设就如同一个个标签, A 。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其人设构建的闭环在他者手中。但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如喜欢发什么类型的朋友圈、倾向于为什么样的内容点赞,等等,无论有意无意,都客观上成为其人设建构的一部分。“我看人看我”,对外界评价的重视,也会成为印象管理、人设打造的内驱力。就此而言,人设,指向他人和社会评价,也常常承载自我期许、内含自我塑造。因此很难说,所谓人设,到底几分是被动赋予,(甲)。
实际上,在传播学中,人设建构并不新鲜。一个有效的人设,如同一张简明扼要的名片,能帮人快速完成形象描述、认知、建构等过程,在提升传播效率上发挥积极作用。比如,提到林黛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闲静时似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才貌世稀的形象。回溯文学艺术长廊,这样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或者说人设打造 B 。
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人设打造经常与人设红利绑定,一个丰满讨喜的人设能为个人提升话题度、吸金力。立住了精致人设,自然会吸引一群推崇相同生活态度的受众追随,提升垂直赛道的影响力;打造育婴专家人设,赢得家长们信任,也不难受到母婴品牌的青睐。如今,常有类似“造明星,就需造人设”的说法,虽有 C 之嫌,却并非全无道理。
简单粗暴地用人设“贴标签”,固然可以给人留下最直观的印象,(乙)。一者,饱和度过高、易于模板化的人设,难免令大众审美疲劳。二者,人设越完美,往往失真程度越高,且承载的期待也越高。回看“高学历”演员不知“知网”为何物此类人设崩塌的案例,要么就是形象演绎不到位,要么就是人设、真人相去甚远。所谓“甘蔗没有两头甜”,其中甘苦唯有自知,值与不值各有判断。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分析第五段“贴标签”中引号的作用。
20.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请分析材料中画横线的俗语“甘蔗没有两头甜”的表达效果。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选择文学艺术长廊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仿写材料中画波浪线句子。
【答案】18.A 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B 数不胜数
C 以偏概全
19.此处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粗暴地用人设的行为的反感。
20.①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人设比作“甘蔗”,生动形象突出人设给人带来“红利”(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审美疲劳”和“人设崩塌”的可能危害;
②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简练形象,易于读者理解;
③承接上文内容,引起下文“其中甘苦唯有自知,值与不值各有判断”。
21.甲:几分是有意为之
乙:但会带来很多问题(弊端)
22.
示例一:提到孙悟空,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不屈不挠的形象;
示例二:提到贾宝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不拘礼节的形象。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依据“可见,人设就如同一个个标签”可知人设可以非常直观地展示一个人的形象。可填“直截了当”或“一目了然”。
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不绕圈子。
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的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B处,依据“人设建构并不新鲜”“回溯文学艺术长廊”可知人设打造的数量很多。可填“数不胜数”。数不胜数:意思是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C处,依据“人设打造经常与人设红利绑定”可知,人设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刻意打造的,所以对于“造明星,就需造人设”的说法,虽然有点片面,但也是有道理的。可填“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片面地根据局部现象来推论整体。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的理解能力。
表示特殊含义。“贴标签”在这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往物品上贴标签,而是用一种比喻的方式,指简单粗暴地用人设去定义、概括一个人。故此处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
有批判、反感之意。结合原文,“饱和度过高、易于模板化的人设”“令大众审美疲劳”“人设越完美,往往失真程度越高”,可知作者对这种简单粗暴的“贴标签”行为是不认同的,认为这样会带来很多负面问题,体现出对这种不良现象的批评、反感。
20.本题考查学生对俗语的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
“甘蔗没有两头甜”,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人设”是本体,“甘蔗”是喻体,结合“简单粗暴地用人设‘贴标签’,固然可以给人留下最直观的印象”以及后文人设的弊端可知,“甘蔗”的比喻生动形象突出人设给人带来“红利”(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审美疲劳”和“人设崩塌”的可能危害。
“甘蔗没有两头甜”是一句俗语,引用俗语可以使文章通俗易懂,简练形象,易于读者理解。
结构上“甘蔗没有两头甜”承接上文内容,引起下文“其中甘苦唯有自知,值与不值各有判断”。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依据“无论有意无意,都客观上成为其人设建构的一部分”“就此而言,人设,指向他人和社会评价,也常常承载自我期许、内含自我塑造”“到底几分是被动赋予”可知,人设有的是被动赋予,有的却是自己刻意打造,可填“几分是有意为之”。
乙处意思是说“贴标签”也会造成后文一系列的弊端,与“固然可以给人留下最直观的印象”这句话要形成转折,可填“但会带来很多问题(弊端)”。
2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语句的能力。
题干要求选择文学艺术长廊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可选择中外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仿写。
文中波浪线的句子句式为“提到(人物),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两句和人物有关的诗句)’、(一个形容人物的四字词语)的形象”。
根据句式可得:提到孙悟空,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不屈不挠的形象或者提到贾宝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不拘礼节的形象。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人际相处为话题,展现了人们对于相处时立场问题的讨论。材料很简练,由两个分句组成,最大的特征是中间用分号“;”断开。
分号前“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相处”是指“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往来”,从这个解释来看,“生活在一起”是很亲密的相处;“彼此接触往来”是没有那么亲密的关系,但是彼此之间是有接触交往的,也算是“相处”了。“相处之道”这里的“道”是指方法、技巧。相处之道,是指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情感和利益的共享与分配。“最好”是指最为适当,最为理想的选择。“立场”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处在的地位和抱有的态度。分号前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中,最好的处理方式,是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从对方所处在的地位思考相互的关系。
分号后“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分号后这句话,“也有人说”,是对前句的补充。守住自己的立场,就是坚守自己的立场与态度,不因为对方立场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立场。
由此可见,前者“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他位”思想,也就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可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但有些人也许会存在过分迎合他人立场,失去自己的原则的问题。由此,材料才借助“有人”之口,强调了守住自己的立场的重要性。而我们需要的坚守自我立场,并非独断专权、封闭自我,而是要在与人为善的基础上,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试题要求明确自己的立场观点进行写作。因此,写作时最好能明确选择好一方再展开论述。比如,若强调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可以先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如学会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对方内心并理解他人的所言所行,否则,双方就会因缺乏深入了解而只纠结于外在的言行。而若是选择坚守自己立场,则可采用驳论文的方式,先说明有些人虽然展开对方立场看问题,但却不能认识到对方立场善恶,只是一味地虚与委蛇,反而导致自己误入歧途。由此,再点明观点——我们要懂得坚持自己的立场,有所为有所不为。
立意:
1.以换位思考为桨,以坚守自我为帆。
2.理解对方立场,坚守自我原则。
3.换位思考,理性包容。
例文:
换位思考,体会别样的美
《论语》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人与人之间,永远是相互的。所以,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即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你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交往要学会将心比心,试着理解别人的辛苦,你就能对他人多一份体谅。
学会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能懂得换位思考,在能力范围内伸手帮一把,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别人迷茫时的一丝希望。
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别人的内心感受。与其说齐桓公宽容大度,不如说他可以站在管仲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他不计前嫌,重用贤臣,成为一代英明的君主。与其说莎莉文小姐是海伦·凯勒的启蒙老师,不如说莎莉文小姐才是真正从一个盲人的角度理解海伦·凯勒的人。她是盲人的教师,就要从盲人的角度看整个世界。也许我们都会为一个盲人可以出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感到震惊,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伟人成功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鼓励与支持。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滴墨水滴在了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上,白纸哭诉墨水弄脏了自己,使自己不再完美,其实,白纸如果换个角度想想就会发现,墨水的到来使自己变得丰富了,不再那么单调。白纸如果能这样想她就不会伤心而会开心起来。
如果你是一颗经历了风吹日晒、久经磨砺的石头,你应当感谢大自然给予你的恩惠;如果你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你应当感谢别人的践踏使你能够坚强成长;如果你是一条小河流,你应当感谢风的力量可以把你融入大海。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想一想,无论他们让你经历怎样的磨难,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是在帮助你成功。换位思考是让你不要总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别人的生活你并不知晓,一味地责怪别人只会让彼此受到伤害。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你不能苛责寄人篱下的林妹妹的伤怀,你也不能否认落红护花的事实。你能做的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去体会一朵花的丰富内涵。之后,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丰富。
当然,换位思考不等于放弃自己的立场,有些底线是必须要守住的,比如原则问题。所以,学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要把握好一个“度”,哪些事情是可以让步的,哪些事情则必须死磕到底。当然,死磕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能够和和气气解决问题,就不要大动肝火伤害对方的感情,能做到既能守住自己的立场,又能处理好人际矛盾,需要大智慧。
文章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月刊(yuwenxuexiao)编辑,转载注明来源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全归作者,阅读量大有稿酬。
投稿:3433408418@qq.com,注明原创,商务合作 QQ3433408418
长按识别关注语文月刊(yuwenxuexiao)公众号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华附试题作文(shitizuowen) 

高中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语文月刊
语文月刊的读者俱乐部欢迎你加入!全国一流的杂志\x26lt;语文月刊\x26gt;,一年12期 ,定价每期12元,代码46-88。欢迎到你家附近的邮局订阅.拥有语文月刊,你等于拥有移动的语文学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