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10.19″出击作战38周年

文摘   2024-10-19 10:41   上海  

刘登云

作者简介:

刘登云:历任一八三团团长,六十一师师长,二十一军副军长,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参谋长,1992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5年赴老山前线执行轮战任务,在2002、2003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中,担任中方军事专家组组长、演习总导演。

著作有:

《玉汝于成》、

《伊拉克战争研究》、

《论初期作战的指导思想》。

刘登云将军著作《玉汝于成》连载

1986年6月12日,师受领了雨季出击作战的任务。经反复论证,师确定以55号阵地为出击目标,由一八二团九连担任攻击任务,七连担负军工保障。

规模,是加强连的规模,但实际上快到了一个营的兵力。一个加强连出击,一个加强连保障,加上营部,共470人,也就是一个营的兵力,在此之前某九师在14日出击作战,也就是一个加强连。

 “10·19”号出击作战的整体情况是:我出击分队打敌55号阵地,歼敌是一个加强排43人,我牺牲6人,伤12人。这是一场干脆利落的歼灭战。军委给一八二团九连授予了“攻坚英雄连”的称号。赵怡忠烈士及栾智平分别被中央军委,成都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有关这一仗的情况和做法,虽然20多年过去了,但我们仍然记忆犹新。


思想压力为什么要变成作战动力?

        地形、天候,灵活运用战法,以小代价夺取大战果,打出军威,为红军师增添荣誉,当好兰州军区的代表队,是我们必须考虑和回答的问题。

        受领任务后,我们思想压力大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是个红军师,有着光荣的战斗历程,是人民解放军中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素质优良的红军师。它的前身是在鄂、豫、皖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二十八军,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嗣后又改称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第三野战军某军某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它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战斗史和威武雄壮的发展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年代、解放战争及渡海解放舟山群島、抗美援朝、青藏平叛等战斗任务和工作任务中,战果累累,成绩辉煌。在和平时期,我们有幸担任这支部队的领导,能有这样打仗的机会,实属不易。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为这支老部队增光的义务,绝对没有半点抹黑的权力。只有把压力变作动力,把困难想多,把工作做实,把仗打好,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


抵近侦察为什么要反复组织?

        毛主席说,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侦察,把各种情况连贯起来进行分析思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才能定下正确的决心。

        我们组织师、团、营各级,先后实施了15次抵近侦察。其中师侦察科长张学让、侦察连连长郭存胜和一八二团特务连连长何明哲同志,在参与组织实施中勇敢、细致,表现非常突出。对敌情、地形、敌人活动规律、我方接敌难度、天气条件等等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一是从敌情、地形看,这一仗难度很大,无疑是“老虎嘴里拔牙齿”。敌55号阵地位于我一八二团正面,与我阵地直线距离约有3.8公里,由于是山岳丛林地,接敌运动非常困难,在敌情顾虑下行动,大约需要7个小时。敌阵地上有4个屯兵洞,周围约有20余处火力点,有一个加强排的兵力。该阵地虽稍有突出,但其与后方及左右高地之敌的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后方及左右高地明、暗火力点都能直接支援其战斗,阵地前沿有雷场和铁丝网,形成了严密的环形防御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

        二是发现敌人在凌晨高度警惕,因是每天开两顿饭,中午时分除哨兵站岗,多数人都在午睡。

        三是当地10月份的天气,总是在前一天下午起雾,大雾一起能见度极差,通视距离不超过百米,到第二天上11时30分左右方才散去。这第二、三点,就为我们定下决心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战原则为什么要反复讨论?

        我和赵文泷副师长、李效锋副参谋长,师机关的有关同志与一八二团团、营、连的同志们废寝忘食、反复研讨。充分发扬军事民主,最后定下了:

        一是精兵强干,高职低配;

        二是隐蔽接敌,强行破障;

        三是钳形攻击,巧用炮火;

        四是速战速决,稳妥回撤”的作战原则。我们的目标就是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战果。以往有的单位连队出击兵力达到600-700人,而我们只用470余人,我们让营长当连长,连长当副连长,副连长当排长,排长当班长,班长当战斗小组长。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隐蔽企图,秘密接近敌人,保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致敌人措手不及。为了确保按时发起攻击,采用抛射法,实施爆破,尽快开辟两条通路,提高突击速度,增大突击效果。对山岳丛林地之敌进攻,不可能只靠兵力包围,我们采用兵力和火力相结合,两翼以兵力夹击,后侧以火力封堵,让敌人前后左右自顾不暇。我们把大口径火炮集中用在对付55号高地以及对我威胁最大之敌,搞破坏射击,打敌人的交通壕。敌人的电话线是沿交通壕布设的,炸断其有线通信,逼其无线电台开机,这样有利于我们侦听,掌握敌人情况,同时对其电台进行干扰,破坏它的联络。小炮用于机动,哪里出现敌人,就迅速打向哪里,各有目标,及时、准确,效果非常之好。我们的电子干扰,全程不间断不留“"窗口”,搞得敌人晕头转向。我们计划用1个小时结束战斗,速战速决。因为打下阵地后不坚守,在敌人阵地上待久了容易遭到敌人的火力报复,増大我方伤亡。为了解决这一向题,我们事先抵近侦察时,发现敌人55号阵地离我方阵地之间有个很大的天然溶洞。撤下敌人阵地后,出击分队可迅速进洞隐蔽2个小时,视情回撤。实战与我们预想的情况一样,当我刚完成对敌55号阵地之敌搜剿完撤出不久,敌人炮兵即对该阵地进行火力覆盖,但其为时已晚,敌向我出击路线射击,我出击兵力在洞内体息,敌向我防御阵地射击,我防御阵地的兵力,已进行了隐蔽。待敌人打了两小时,炮弹快打光了,火力明显减弱了,我阵地炮兵群占领阵地,以猛烈、密集的火力打击敌人,掩护我出击分队顺利回撤。在回撤中,没有发生一人伤亡。


出击作战时间为什么定在”10·19“?

         友邻兄弟部队出击作战时间定在“10·14"。钱树根军长问:你们师定在什么时间打?我说:10月19日。我想,如果和“10·14”间隔拉长点,好处是敌人可能麻痹大意,但其工事可能加固,反攻能力又增强了,对我不利。如果和"10.14”太近了,敌人的警惕性高,对我的行动也不利。于是我就翻台历,感到“10·19”这个时间不近不远,又是星期天,还是农历9月16日。我觉得,这个日子是“黄道吉日”。并决定在中午12点打响,部队接敌运动需要7个小时,到达敌人鼻子底下休整准备2小时,这样算来,出击分队提前两天由后方进人防御阵地,10月18日午夜即“10·19”凌晨3点,由防御阵地前沿推进。

        我看这些数字都吉祥,那天部队刚刚开始推进,我在指挥所就和总政工作组的张庭长同志说,“三六七九,均已占有,今天的胜利定会到手”。


在上级审定作战方案时,我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意见?

        在和平时期打仗,各级都是非常积极慎重的。对我师这次组织的出击作战,各级都非常重视。10月11日,云南前指的首长、机关,集团军的首长和机关,到现场观看实兵推演,审査我们的作战方案。部队进行模拟推演后,前指首长、机关只是观摩,没有发表意见。集团军由一名领导代表发言: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三条意见:一是要我们早上打响;二是火箭炮的使用权归军里掌握;三是电子干扰要留出窗口。

        对于这样事关重大的三个问题,我们班子里一位领导首先发言,当场就表态坚決贯彻,一切按军里的意见办。而后,钱树根军长、宫永丰政委问我的意见,我当时无法表态,只是说感谢上级关心,对以上三个问题持保留意见,下来之后再专题汇报。

        当天下午,我带着赵文泷副师长、李效锋副参谋长,作、炮、通科长,一八二团团长彭勇、参谋长王振国等人,赴云南前指专题汇报。前指首长、机关非常支持我们的方案,让我们尽快做好军里的工作。

        10月12日上午,我们又到了集团军指挥所详细陈述理由,坚持意见。

第一、为什么坚持在中午打响?

        要打破常规。纵观老山几年作战情况,出击时间以往都是定在早晨,已成规律,敌军每到早上都高度警惕,难以出奇制胜。

        55号高地之敌为一个加强排的兵力。该高地相对突出,距我阵地直线距离3.8公里,接敌运动需7个小时,若在早上打响,部队先一天下午就得接敌。在敌人鼻子底下,数百人长时间不好隐蔽,万ー一人不慎,暴露企图,要么敌人后撤,阵地成为空点,要么敌用火力覆盖,我伤亡惨重,无法攻击。我们3时推进,10时到达预定位置,休整准备2个小时,12点利用敌人午睡的良好时机发起攻击,方能出奇制胜。这段时间雾大,持续时间长。前一天下午起雾第二天上年11:30才能消失。此时能见度不过百米,不便步、炮协同,容易发生误伤。中午12点打响,预计1个多小时结束战斗。

         第一、下午阳光西照,不便于敌人观察,而便于我组织部队回撤,天黑前可以将部队撤回防御阵地,有利于减少伤亡。

        第二、火箭炮的使用应由师里掌握,这样增加申请环节,容易耽误时间,不便于及时发扬火力。如果怕多打弹药,那就更没必要。我对他们讲我是农家子弟,农村人在农忙时吃稠的,在农闲时吃稀的。打仗用弹药和农民过日子一个道理,平时少用弹,出击多用弹。一发炮弹能值几个钱,多打弹少死人才是硬道理。

        第三、电子干扰不留窗口好。出击作战,打下来又不坚守,关键是要抓住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战果这个目标。对敌纵深情况可以不作更多考虑,不留窗口一次干扰到底,断其有线,逼其无线电开机,强行干扰,使其成为聋子、瞎子,从而保证我方减少伤亡。通过以上申述,军里最终同意了我所坚持的三条意见。这些意见后经实战验证是正确的。


勇士出征为什么要用茅台酒壮行?

        1986年10月17日是,“铁锤子”团三营驻地彩旗飘飘,用草绿色伪装网搭成的出征台两侧,一幅标语格外醒目:“铁锤团出击必胜,红军师无坚不摧。”前来送行的各级首长,以及给勇士们敬酒的女兵早已在此等候。9时许,九连和七连出征的勇士们一个个身穿伪装衣,胸跨冲锋枪,迈着豪迈的步伐,朝检阅台走来。

       10时许,伴随着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誓师大会开始。前来壮行的各级领导,为出征的勇士披上了粉红色被面,戴上了光荣花。接着,彭勇团长将一面“铁锤子突击队”的战旗庄重举起。这是一面宽1米,高2米的金丝绒配底的红旗,上面绣着出征队员的英名。黄朝跃连长接过这面战旗,走向讲台,宣誓:我们是红军的后代,是铁锤团的新一辈,我们要用自己青春的热血打出英雄部队的威风,不获全胜,誓不罢体。紧接着,军工队长吴永奎、突击队尖刀班长王常新等一一发言。

        向祖国向人民宣誓的时刻,勇土们高高地举起了右手,齐声高呼“发扬铁锤精神,高举英雄战旗!英勇杀敌,撤离在后,严守纪律,誓与敌人血战到底!”

        洪亮的声音,像波涛巨浪,似雷霆万钧在群山万壑中回荡。

        这时,我虽作为师长,也深受这种勇士出征前气氛的感染,大声说“勇士们,斟满酒,我为你们壮行!”,“同志们,今天,献给勇士们的酒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好的茅台酒,它倾注着各级首长的心意,带着全体将土的期望,为了胜利,为了大家的平安,干杯!”干杯!干杯!披红戴花的勇士把手中的酒杯慢慢举起,几乎,猛一挥臂,一仰头,一饮而尽。

        出征酒,燃起了勇土们心中为祖国为人民征战的熊熊烈火;出征酒,更增添了勇士们胜利的豪情和必胜的信念。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出征酒背后,我这个师长原来也“孤陋寡闻”,竟不知道一箱茅台酒是多少瓶?我派军需科长李武久去贵州买了两箱,到出征时打开才知道一箱是12瓶(我原以为是24瓶),一时搞得手忙脚乱,很着急。云南前指徐泽俊副参谋长知道后,亲自送给我6瓶才满足了我们给每位勇士一杯国酒的心愿。


出征前我为什么给勇士赵怡忠撤销处分?

        “10·19”出击作战的前两天,即“10·17”晚上,突击队员们将分批进入我一线防御阵地,我和一八二团的主要领导都在三营部吃饭为他们送行。将要出发了,赵怡忠副连长突然对我说:“师长,我前年带新兵时,因为说我收取两条香烟而受到警告处分,我是冤枉的。”对此,我事先一点都不了解,现在情况紧急,也来不及开会商量。于是,我当即表态,以师党委的名义,宣布给他去掉处分,让他轻装上阵。

        他是好样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候敢打硬拼的战斗作风。“10·19”作战中,他英勇地牺牲了。当我向彭勇团长一再核实他牺牲的消息时,同志们哭了,我也哭了。幸亏我及时为他去掉处分,他是带着安慰走的。直到现在,每当我想起他的时候,心里才会稍微好受一些。

韩胜合为什么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那一夜出征前,正好是三营长狄国平的生日。战士们把他的生日宴会搞得很隆重,我对调皮兵狄营长的通信员韩胜合说,营长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保证他的安全,否则我要对你实行战场纪律。韩胜合当即说:“师长,保证完成任务。”

        韩胜合没有辜负我的嘱托。在敌人炮击的危急关头,他把营长推倒自己趴在营长身上,用身体护住了营长,而自己则身中12块弹片,负了重伤。10月20日天一亮我就去医院看望他,韩胜合泪流满面,说:“师长,我没有完成好任务。”望着这么可爱的战士,我禁不住也流下泪来。我问了手术的情况,又指示医院在他伤情稳定之后将他送往条件较好的昆明医院,全力抢救。由于措施得力,韩胜合虽负重伤,但没有留下残疾。多么无私的战士!在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真了不起!当然还有烈土杨代宽等一批战士,他们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作为师长的我为他们感到无比骄做。

        出击作战按计划准时打响,并得以圆满顺利实施。

         10月19日凌晨3时整,“战斗模范连”的勇士们悄悄地跃出堑壕,向55号敌军阵地前沿摸索着前行。勇土的脚下荆棘丛生、乱石林立。摸爬在最前面的是破障班。他们背上压着50多斤重爆破箱,加上手榴弹、冲锋枪、水壶等物资足有60多斤。如此沉重的负荷,还要在复杂的路面上摸索着排除地雷,这是何等的艰难啊!

       搜排组长、班长孙建明和战士胡博文手执探雷针,小心翼翼地搜排着雷。

        副班长石玉龙和其他3名战士,一边编设路标,一边向后面的步兵传递口令,指引路线。

        朦胧的夜色中,胡博文在荒草丛中触摸到一根异样的藤条,好险啊!这是敌军精心布置下的一颗绊发雷。

        当小胡反应过来时,发火枪已拉出三分之一,差点中了敌人的诡计。就这样,勇士们一寸寸地摸索爬行。

        从我前沿到敌军阵地前沿,只有3.8公里的路程,而他们却整整爬行了7个小时。

        上午10时前,勇士们隐蔽在接近敌军55号阵地前沿,进行战斗准备,尚没有发现敌人有任何异常,11时过后,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缓缓散去,战士们从洞缝中窥视到,敌军哨兵在55号阵地上打瞌睡。

        时针,一秒秒朝12时靠近,靠近……

        我燃着了一支“红塔山”牌香烟,紧张地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其他常委们也围坐在方桌前,耐心地等待着。

        绿色的木板房里,一片寂静。几十双眼晴紧盯着那一排乌黑发亮的电话机。唯有南墙上悬挂着的钟表,发出“哒一哒一”"的声响“当一当一当” 时针、分针、秒针同时指向了12时。

       我沉着地发出了“暴雨”急袭命令。

        随着命令的下达,几十部电话机同时传出了“暴雨”急袭的指令。瞬时,一排排怒吼的炮弹,向敌军头上狠狠地飞去。

        霎时,敌军阵地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我们的战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摧毁敌直瞄火炮4门,高射机枪4挺,重机枪4挺、观察所5个、屯兵洞1个、毙敌23名,伤敌13名。

        疯狂的敌军为了实施报复,集中数门大炮向我xx号xx号阵地上的85加农炮猛烈射击。一发120炮弹直接命中我xx号阵地85加农炮工事顶部,打烂了工事,撕烂了两根顶梁柱。炮手张玉俭、韩武卫被强大的冲击波掀翻在地,昏迷不醒,内脏受到严重挫伤。当他们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发现军医正在现场抢救,并要将他们送往医院时,两位年轻的炮手含着泪水请求医生把他们留下,死也不下火线。他俩扎紧腰带,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

  在某号炮观上,副连长金安和侦察兵杨顺生在紧张地指挥炮兵射击。突然,一发炮弹在距他们7米处爆炸,隐蔽工事被气流摧毁,硝烟熏得双眼直淌酸水。金副连长从焦土下爬了起来,扶起小杨,架起观察镜,一边擦泪,一边观察,接连发现了敌人3个暗火力点,他果断指挥炮兵迅速地拔掉这3个火力点。

        12点35分,炮火继续向前延伸“战斗模范连”的勇士们从隐蔽工事到敌军55号阵地只有一箭之遥,若放在平时,尽管脚下凹凸不平,荆棘丛生,也用不了三五分钟就可以冲过去。然而,这是在敌军的鼻子底下,不仅地雷遍布,而且炮弹还在身边不停地爆炸着,对面侧翼敌军的高射机枪也在疯狂地扫射着,破障班的战士们拉大了距离,边躲闪防炮,边摸索着排除地雷。

         当他们行至55号高地的脚下时,已经是12点55分,距发起冲锋时间只有5分钟,班长孙建明清点人数,不见爆破组组长张凤民,战士们焦急地张望着,寻找着,就是找不到人影。原来张风民被猛烈的炮火阻拦在后面,从xx号阵地山腰到主峰有80多米的雷区,若用人工冒着敌人炮火接敌,不仅有生命危险,而且时间不允许,只有用爆破箱强排,才是唯一的方法,可爆破组长张凤民一时未到,少了一具爆破箱,怎么能完成任务呢?破障队员们一个个心急如焚。

        56秒、57秒…倒计时在一秒一秒的接近。眼看剩不到2分钟了,张凤民才连滚带爬地冲了过来。他急匆匆地放下爆破箱和战友们一起,把两具爆破箱架在一棵躺倒的松树上,即刻拉响导火索,只见两条火龙空而起,一条冲杀军路展现在战士们的脚下。

        右翼道路开辟成功。潜伏在通路口的突击队员们一跃而起,向着xx号高地发起了冲击。

        搜索组的队员们一马当先,沿着被炮弹犁过的虚土向上爬去,炽热的弹片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将突击队员的手指、膝盖划出了一道道口子,鲜血直流。然而在向敌人冲锋的时刻,突击队员们哪里还能顾得上这些。

        1985年从四川资中县入伍的七班副班长、搜索组长杨代宽,第一个跃入敌人堑壕,然后掩护其他队员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此时被我军炮火打得晕头转向的敌军还没有察觉我们的攻击行动,正躲在洞里防炮呢。

        紧跟在后的穿插组在搜索组的掩护下,也迅速突破敌前沿,向着预定目标——敌纵深地带穿插。

        当七班全部跃入敌阵时,阵地上的敌人才如梦初醒,顷刻间,敌翼侧5个高地的炮火向着突击队员猛袭过来。

        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右翼进攻顺利。

        左翼由于地形陡峭,冲击路线长,连发两枚火箭开辟器都未成功。敌人见右翼大势已去,便集中了更强大的火カ向左翼射击,企图阻立我围歼55号高地。敌人的炮火狂风暴雨般猛扫着,灌木被连根拔起抛上天空,子弹在尘土里乱跳,等待冲击的九班突击队员们被压得抬不起头。

        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将卫生员李虎成和喷火手王向容炸伤。与此同时,正在呼唤上级炮火的通信兵张晋康也被高机弹击中颈部。

        战斗,不允许战士们停留片刻,在这里多停留一分钟,就会多一份伤亡,犹豫一分钟,就会多付出一份代价,唯一的办法就是冲击。越快越好,越猛越好。

        副连长万忠勇仔细分析通路情况:在攻击方向的翼侧,全是大雨后的滑坡,表面土层也被炮火急袭时翻了一遍,可以断定,地雷很少,加之这里是翼侧高机射击的死角。于是,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向敌阵地强攻。

        九班迅速展开队形,利用敌炮弹坑交替前进,强行接近了敌前沿。这时,敌人火力点上的机枪叫个不停。部队又被压在距堑壕30多米,万副连长立即命令火箭筒手乔新明上。

        乔新明迅速向前移动,并侧身滚进一个弹坑,装好火箭弹,趁战友们向敌火力点投弹掩护的瞬间,他猛地站起身,扣动扳机,只听“轰”的一声,敌火力点被摧毁。

      突击队员们一跃而起,向敌阵地冲去。

       敌人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样,我突击群从左翼和右翼形成了对敌xⅹ高地围攻的态势。然而,狡猾的敌人在我突击群攻人其阵地后,仍企图凭借其坚固的工事进行顽抗。

       我左右翼两路乘胜又发起攻击。

        在右翼,副连长、突击群长赵怡忠刚进人通路口,一发炮弹就在他的左侧爆炸,他左腿负伤,鲜血直流。紧跟在后的通信员赵文华准备扶他下去,他一把推开通信员,大吼道:“我是群长,战场上离不开我。”然后扑倒在地,用双手抠着虚土,一点一点地向前爬行,鲜血渗透了脚下的泥土,在他爬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路。

  赵副连长爬上敌前沿阵地后,便组织勇士围剿打洞,并立即给炮兵指示目标。正当他支撑着身子,向敌火力点投弹时,又一发炮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了,他的胸部被数个弹片击中,与此同时,右侧××高地的守敌又打来一排高机弹,他的左手被打断,左胸穿透,一股股鲜血从周身涌出,染红了他的衣服。他支撑着,顺势用右手向敌火力点投了二颗手榴弹,并对着电台送话器吃力地呼喊:“炮一压制xx地。”此时,这位仅当上父亲4个月,还没有见到儿子,更没有听到儿子喊一声爸爸的突击群长倒下了。

        3号洞是敌军在我正面的一个较大屯兵洞,能容2个排的兵力,左右两侧,排列着密集的火力点,严重地威胁着后续部队。先行到达的副班长杨代宽,排长任长军,战土朱真耀、邓启林等消灭了附近的火力点后,开始围攻3号洞。由于洞子坚固,手榴弹,子弹均不起作用。战土邓启林迅速解下身后的炸药包,在其他队员的掩护下,向洞口摸去。正当他准备拉响导火索扔进洞时,突然发现导火索在接敌的过程中已被露水打湿,于是他又迅速地接过通信员递过来的炸药包,再次迁回到洞口左侧,向洞内扔出,不料被敌军推了出来,炸药包在洞口爆炸,敌人的洞子未被炸塌,伸出重机枪不断地向外射击。

        就在这紧急关头,只听跟在后面的火箭筒手郑生贵跑了过来,大声吼道:“看我的!”但由于地形所限,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射击位置。他灵机一动,后退三步,在距洞口只有3米的地方,居高临下端起了火箭洞,3米?难道他忘了教材:射击不得少于10米的规定?立姿发射!教材上只有卧姿和跪姿。这些他都没有忘,只见他怒睁双眼,对着洞口,一扣扳机。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脚下的洞口裂开了口子,强大的推力把他推出1米多远。随后到达的喷火手王书广,趁火箭弹爆炸的烟雾,对着裂开的洞口又是一枪,在一片火海中,3号洞被彻底淹没了。

        此时,敌军败局已定,但阵地上的敌人还在负隅顽抗。

        七班搜索组沿堑壕右侧继续向前搜索,堑壕里杂草丛生。为了防止敌人利用天然屏障作隐蔽,排长任长军机智灵活,命令喷火手烧在杂草,瞬间草丛燃烧起来。突击队员们踏着烈火,顺着堑壕边搜边打,越战越勇。副班长杨代宽提着冲锋枪,野兔子似的,时而卧倒,时而跃起,一边隐蔽一边对敌射击。当他连续打掉敌堑壕边的几个暗火力点,转向堑壕一个拐弯处时,突然敌人的一个“饭堂”出现在眼前,他立即命令战士马克仓掩护,自己向敌“饭堂”摸去。刚到“饭堂”口,杨代宽发现几个敌人正准备向外跑,他端起冲锋就是一阵扫射,接着又扔出了两颗手榴弹,“轰、轰”,准备逃跑的敌人上了西天,他随即又摸入“饭堂”继续搜索。整个战斗进展顺利。

        此时,左翼也开始搜剿打洞。在敌二号屯兵洞,班长李喜章、小组长苏长生、战士周新旭等把住洞口,在一阵冲锋枪、手榴弹之后,敌人又伸出了一挺打得发红的枪管,开始扫射。李喜章、苏长生分别从两侧迁回到洞口,同时向洞里扔进了炸药包,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敌人被活活埋在了洞中。

  担任攻打1号洞的副班长尚武兵、栾智平,喷火手张遂科等此时也接近了洞口。前来接应的火箭筒手郑生贵向洞内打了一发后,敌仍不断地向外射击,并扔出手雷将副班长尚武兵的腰部炸伤。他顾不得包扎,顺势卧倒,担任掩护,栾智平利用地形向洞口侧翼靠拢,他先投进两颗手榴弹,喷火手张遂科一跃而起,端起喷火枪,对准洞里就是一枪,敌人的机枪哑了。随即栾智平又从洞口旁边敌人的哨位上找来一袋手雷,把炸药包装进袋里,拉响导火索一起塞进洞里,只听“轰”的一声,敌人1号洞上了天。

        我右翼穿插小组的5名队员,在班长王长兴的率领下,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和高射机枪的扫射,跃出堑壕,从正面强行爬上×x高地。他们巧妙地利用弹坑,时而卧倒,时而跃起,交替掩护,以最快的速度直插敌心脏——左翼4号屯兵洞。在屯兵洞顶部,班长王长兴果断指挥其他战土疏散,担任掩护,严密监视洞内敌人的动静,自己抓起两颗手榴弹,猛地一滚,迅速爬进洞内。这时,xx高地的敌军才恍然大悟,用一挺高射机枪向4号洞顶的我方战士一阵猛扫,子弹在我5名战士头上嗖嗖地飞过。狡猾的敌军乘我隐蔽之机,借助着高机枪的火力,从洞内扔出3枚手雷。王长兴的臂部被炸伤,王祥、蔡登富的身上也受了伤。王长兴不能站着战斗,就爬着指挥。其他战士让他下阵地,他顽强地说不要管我,我左手还能战斗。硬是一边射击掩护,一边指挥蔡登富和王祥,爬到4号洞边,将两枚手榴弹扔进洞内。

  就在这时,××高地的敌人仍不甘心失败,他们组织了一个排的兵力,偷偷向我左翼实施反扑,企图增援残敌,围歼我方。王长兴和排长任长军及时调整兵力,在敌离我仅有50米时,“打”!战土们猛烈的点射直捣敌阵,敌人鬼哭狼嚎般逃窜而去。见此情景,排长任长军当即呼唤我炮火实施覆盖射击,瞬时,强大的炮火呼啸着飞向敌阵,敌阵被炸得血肉横飞,火光冲天。

        几乎就在同时,班长王长兴和其他战友开始搜剿4号屯兵洞。忽然,又有4名敌军从右翼堑壕的草丛中向左翼逃窜。王长兴、蔡登富一阵长点射,4名敌军全部倒地而亡。正在这时,喷火手王召光也赶来了,他架起喷火器,将一条火龙喷入洞内,紧接着,王长兴、蔡登富又将一捆捆炸药包塞进屯兵洞,只听得“轰、轰”两声巨响,敌军的屯兵洞瞬间成了埋葬他们的坟墓。

        战斗仍激烈地进行着。

        我左右两翼紧密协同,边缴敌战利品,边歼灭残敌。七班副班长杨代宽搜剿完3号洞口,在一个敌火力洞口,发现1名敌军还在垂死挣扎,他朝着这名敌军就是一个点射,这名敌军当即毙命。他立即钻进洞去,见敌两挺重机枪,便卸下枪栓、别在腰间,沿着堑壕边打边掩护战友。突然,敌军的暗火力点一个点射袭来,杨代宽的喉咙被子弹打穿了,他一个跟头栽倒在地,鲜血顺着他的脖子流在了胸前。这时候,敌军的炮火不断地袭来,他强忍着剧痛,想做最后的冲刺,也就在这个时候,敌军的一发炮弹在距他5米的地方爆炸,他左腭骨被弹片击中,军工战士来救他,他吃力地打着手势让他们后撤,自己从100多米的陡坡上,滚着爬下了阵地。

        此时,右翼的火力点又疯狂地向我方扫射,机枪手张应德见势迅速从右翼直插左翼,他跃上堑壕,端起机枪向敌猛烈地扫射,顿时,敌军的火力点成了哑巴。

        敌屯兵洞炸毁了,火力点也推毁了,我突击分队快速回撤。

        此次战斗,共歼敌158人(55号点上为43人),伤敌64人,捣毁敌重机枪2挺,缴获冲锋枪12支,敌军手雷26枚,光学器材1部,电台1部。我亡6人、伤12人。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

        突击队员们圆满回来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还是有6位同志牺牲了。对于战争,这似乎是很平常的事,只要枪一响,就可能有人倒下。但作为这支部队的军事指挥员,我的心里感到非常难受。夜来月上,我还常常梦见战士们出征杀敌的豪迈和決心,特别是出征前的话别。

        10月22日,兰州军区电贺我部出击作战告捷。贺电说:获悉你部九连及配属分队,在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和各级的正确指挥下,在战区各部队密切协同下,发扬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全歼某高地守敌,胜利地完成了出击作战任务,这是继某部出击作战之后,打的又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在这次出击作战中,你们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胜利,打得机智灵活,干净利落,打出了国威军威,为我军增添了新的光彩。军区领导、机关和全区部队对你们的胜利无不欢欣鼓舞,特向所有出击分队、配属分队和参战部队的全体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战地庆功会上,我讲话情绪激昂,

        11月4日,铁锤团“10-19”出击作战庆功大会在九连驻地召开。上年9时,参加出击作战的突击分队、军工分队、工兵、通信、防化分队,人人胸前佩戴光荣花,威武雄壮地步入会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欢迎着他们的到来。

  参加大会的有: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徐副参谋长,集团军宫永丰政委,周美华副部队长,王副部队长,总政治部检察院张庭长,兰州军区组织部雷部长,营房部于副部长以及我部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了这次庆功大会。

        身处战区的文山州以及麻栗坡县、砚山县主要领导也来了,还有甘肃天水慰问团的同志们也参加了。10时,袁建国政委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向“10·19”出击作战的烈土致敬。赵文泷副师长宣读了贺电,彭勇团长报告了战斗经过。军里周美华副部队长宣读了立功通令,随后在掌声中又赠送了锦旗,颁发了奖品和立功证书。

        各级领导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特别是前指徐副参谋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他在结束讲话时,振臂高呼:战士万岁!人民万岁!胜利万岁!

        在这次大会上,我对这次出击作战作了总结式的发言,引来了阵阵掌声。

各位首长、同志们、战友们:

        10月17日,我们曾在这里为出击分队的勇士们壮行。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又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庆功大会。

        成都军区云南前指,总政治部工作组,兰州军区工作组,集团军首长、机关、35171部队守备部队、炮一旅、军炮旅、006大队、电子千扰营、兰州军区防疫大队、一、二、三医疗所属医学专家们、汽车十四团、工兵团、通信团等兄弟部队的首长,文山州、麻栗坡县、砚山县的领导,新闻界各位记者,还有来自我们第二故乡的天水市慰问团的亲人们,在百忙之中专程前来参加大会。你们的到来,使我们的营地蓬荜生辉,为大会增添了光彩。首长们热情洋溢的讲话,既给我们以极大的鼓励,也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代表我们红军师全体指战员,对各位首长和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10-19”出击作战,实现了军委对敌作战方针和前指、集团军的具体要求,是一个漂亮的干脆利落的歼灭战。共歼敌158人,摧毁敌15门火炮,高机枪8挺,弹药库1个、弹药所12个,火力点27个,掩蔽部23个,其他工事84个,屯兵洞2条,坑道1条,粮库1座,大米10吨,缴获冲锋枪12支,折毁重机枪2挺,电台1部,手雷27枚,其他物品数10件,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国威军威,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红军师和铁锤子团增添了新的荣誉,也为今后作战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实践再次证明,红军师的将士既会管理,更会打仗,既能守又能攻是战无不胜的。在红军师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在这次“老虎嘴里割舌头”的战斗中,出击分队的同志们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奉献我青春,强盛我中华”的崇高理想和钢铁誓言。在战前,你们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刻苦研练,周密细致地进行了各项准备。战斗中,你们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主动协同,奋勇杀敌,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动人的事例举不胜举,感人肺腑,可歌可泣;在战后,你们没有以功臣自居;战评中,大家都能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有功不争功,有功不要功,主动把荣誉让给战友。你们首先想到的是烈士,是伤员,是战士。特别是党员、骨干和营连干部,尤其是营长狄国平同志,在作战中非常勇敢,指挥果断应当立高功,但他一心想着部属,一心想着战友,带头让功,充分显示了指挥员的风度。同志们的高风亮节,充分反映了老山精神和八十年代革命军人的高尚情操。

        这次出击作战,人人都有功,但由于立功指标有限,多数同志没有立上功。没有立功的同志也是功著南疆,你们不计功名的高尚品德,更是我们所敬仰的。

        在这次出击作战中,我们有十二位同志光荣负伤,今天还有两名战友在医院,没有能来参加庆功会,我们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他们早日康复。

        在这次出击作战中,副连长赵怡忠等六名战友,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我们欢庆胜利的今天,我们沉痛地怀念他们,他们的功劳和名字将永远载入红军师的光荣史册,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和人民的心中。

        同志们,战友们,烈士们,你们英勇作战,为铁锤子团添了彩,长了威风,为红军师争了光,为人民立了功。这里我再次代表部队党委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这次出击作战,我们之所以能实现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打出一个干脆利落漂亮的歼灭战,在客观上,与上级首长、机关的正确指导,与兄弟部队的密切配合,与地方政府和人民 群众的大力支援是密切相关的。

        还在我们进行战斗准备的时候,我们敬爱的国防部张爱萍部长,先后为我们做了“继续奋战,以竞全功”和“精心指挥、首战必胜”的重要指示,总政工作组还亲临前线,热情帮助,总政歌舞团亲临前线慰问演出。

        成都军区傅全有司令员和我们部队的老前辈万海峰政委先后亲临我部视察工作,廖锡龙和马炳巨副司令员手把手给我们传、帮、带。

        兰州军区赵先顺司令员和董占林副司令员等首长,多次来信、来电话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示,兰州军区工作组经常深入指导帮助工作。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和集团军首长,机关多次深入我部,审查方案、运筹帷幄。

        我们集团军首长、机关也经常给予具体指导。

        战斗中35171部队,守备部队主动配合,成功地实施火力佯动,减轻了我们的压力。

        炮一旅、军炮旅以猛烈准确的炮火压制敌炮兵,减少了我们的伤亡,006单位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情报,电子干扰营密切配合,有效地破坏了敌人的指挥,集团军气象室在前沿阵地开设的观察哨,认真负责,为我们选择时机,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依据。

       我们进入战区以来,文山州、砚山县、麻栗坡县政府和人民大力支援我们。

        我们敬爱的天水市人民政府和269万人民在后方进行了大量的支前工作,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陕西省慰问团、甘肃省慰问团、甘肃省双立功慰问团、兰州大学慰问团、天水市慰问团、新疆慰问团、我部留守慰问团、四川省红领巾慰问团等千里迢迢到前线慰问,极大地鼓舞了我们。

        到战区的医疗专家和一、二、三所及各大医院热情地为我部防病、治病、治伤、养伤,保证了我们的战斗力。

        到战区采访的新闻记者同志,废寝忘食,宣传我们,报道我们,使更多的人民理解我们战区,兄弟部队和来战区见习的各大学院的同志热情地帮助我们,促进了我们的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全师指战员,向上级首长、机关,向各老大哥部队,向地方政府和人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战斗敬礼!

        在这次战斗中,我们部队炮兵团打出了神威,一八一团、一八三团、高炮团和一八二团的防守分队,以及直属队、机关各部门,上下一条心、一股劲,做到了密切协同、积极支援、可靠保障,指挥组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具体的指导。在此,我代表部队党委给予表扬。

        同志们,战友们,我们取得了首次出击作战的巨大胜利,你们成为人民的功臣,成为全体指战员的榜样。我希望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同志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正确对待荣誉,一定要正确对待自己,一定要正确对待过去,要经得起荣誉的考验,千万不可骄傲自满,千万不可灰心丧气,既要防止骄气,又要防止泄气,做到防骄破满,再鼓干劲,争取再续新篇,再立新功。

        同志们,展望未来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希望同志们保持斗志,遵照敬爱的张爱萍部长的指示,“继续奋战,以竟全功”,进一步创造和树立胜利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向党和人民汇报。

  庆功大会开完以后,我带着李效峰副参谋长、作训科周天宏副科长、通信科温习州科长等同志,专程给军区电子对抗营赠送了锦旗,代表全师官兵向他们表示慰问和感谢!

        为什么要亲自送锦旗呢?因为电子对抗的作用太大了。我对作战初期的从站稳脚跟到出击作战做了反思:当初的站稳脚跟是多么的重要啊!正因为有了我们前面这么多充分的准备,然后才会有今天出击作战的胜利。对于炮兵、对于突击群、对于军工,特别是电子对抗兵,以及对面的敌军应该说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电子对抗部队,应该说是我军一支新型的作战部队。过去由于我们接触较少,我师大多数基层指挥员对电子对抗在作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无论是理性上还是感性上认识都很不足,有些合成指挥员虽然在军事院校学习期间,从理论上学习过电子对抗方面的基本知识,但尚未实践运用,

        针对这种情况,战前,我们聘请了电子对抗部队的人员进行讲解和辅导。现代战争,敌我双方不仅是兵力、兵器上的对垒,而且是科学技术的较量,特别是电子对抗已成为现代军队合成战斗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磁领域的斗争,日益尖锐激烈,成了争夺战场主动权的焦点。

        电子对抗能否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给我出击分队以最大的支援,减少我人员伤亡,这是确保作战胜利的根本。战前,我们就此问题与电子对抗部队和出击作战分队指挥员多次研究,反复论证,确定在我出击部队秘密接敌、占领冲击出发阵地时,电子对抗主要是监视敌人的动向,不得随便施放干扰,以防暴露我军企图。在我炮火准备时,立即对敌实施强烈干扰,使敌有线电被我炮火破坏通不了,无线电受我干扰通不成,致敌变成“聋子”和“瞎子”。

        此次作战,由于我们使用电子对抗时机得当,有效地干扰了敌人,支援了我出击分队的战斗行动,使敌人在我撤出战斗10分钟后,还未判明我攻击位置。

        为了贯彻军委“小代价、大胜利”的作战指导思想,运用有限的电子对抗力量,保障出击作战的胜利,我们不仅正确选择了电子对抗使用时机,而且还根据各时节的作战特点,选择对我出击分队威胁较大的敌炮兵,步兵无线电通信作为电子对抗的重点。在我秘密接敌和炮火准备时,主要压制敌炮兵通信网,在我占领表面阵地和搜剿打洞时,主要压制敌团属炮兵和步炮协同通信网,在我撤离战斗时,主要压制敌炮兵通信网,因此,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敌炮兵团通信联络中断,无法指挥炮火支援其步兵作战,敌步兵团得不到上级指挥和炮兵支援而陷入绝境,为减少我人员伤亡,保证作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合理配置电子对抗部队,是保证干扰效果和电子对抗部队安全的重要环节,应将其作为作战部署的一项重要内容统一考虑。这次作战,我们根据电子对抗部队的特点,将电子对抗部队分梯次地配置在我师防御作战的地幅内,既保障了电子对抗部队的安全,满足了对敌侦察千扰的技术要求,又从配置上减少电子干扰对我通信和情报侦察的影响。

  这次出击作战,我们组织炮兵、通信、情报等部门与电子干扰部队一起,从方案计划的拟制,到战斗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反复研究,使其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制敌的目的,部队在实施干扰时,做到了“四个密切配合”。一是通信分队与干扰分队密切配合。通信部门及时向电子对抗部队通报我电台工作频率,电子对抗部队根据侦获的敌军电台工作频率,协助通信部门搞好频率分配,避免敌我电台工作频率相重合,使电子对抗部队能准确压制敌台,保护我台。同时,通信部门高速线路给干扰分队,确保其指挥顺畅。二是炮兵部队与干扰分队密切配合,利用集中炮击和炮火准备破坏敌有线电通信,迫使敌无线电开机,为电子对抗部队对敌实施侦察,干扰创造有利条件,以扩大侦察范围,提高干扰效果,使敌有线、无线指挥系统全部失灵。三是情报部门与干扰分队密切配合。情报部门及时向电子对抗部队提供敌无线电通信情报资料,检验其干扰效果。电子对抗部队在保证良好干扰效果的同时,根据作战指挥对情报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确保重要情报的来源。四是合成部门与干扰分队密切配合。战前合成部门与干扰分队同定案、同演习,使合成部门了解、熟悉并正确使用干扰分队,干扰分队也要从全局上理解局部,服从全局。

        通过这次作战,使各级指挥员不仅从组织指挥,战术运用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对电子对抗部队在作战中的地位、作用和作战使用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尝到了作战中正确使用电子对抗的甜头。

         战斗进程中,我也曾三次“遇险”。

        在战场上,各级指挥员都是对方摄取的主要对象。

        一次我从前沿阵地返回师指辉所,正当中午时分,大雾消散,天气非常晴朗,我的指挥小车刚到“三转弯”暴露地段,敌人迫击炮追着打,车子前后左右都落弹,司机小施的脸都吓得惨白了,多亏他反应快,加速行驶,才安全通过了炮火区。

        一次我带着参谋李元生,还有宣传队的两名同志下阵地视察和慰问,车子刚行驶过一八三团与一八二团的结合部,敌人一发105直瞄炮弹,即落在我车前100米,司机急忙减速,霎时已到了炮弹跟前,庆幸是发哑弹,没爆炸,我下车把它抱放在一边,随即让一八二团的同志给引爆了。

        为了打好“10·19”出击作战,1986年7月15日,我带着师侦察科长张学让,作训参谋李元生,还有摄像组的同志,在41号阵地前沿向敌55号阵地摄像、观察,很快被敌发现了。敌重机枪,高射机枪猛烈地向我们射击,打得我们抬不起头来,我们只好利用地形,就地爬了足足有40多分钟,之后随着大雾的发起,才迅速撤退到41号阵地。

        过去的战争说:“打仗是打保障。”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战斗的情景,感到这句话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这场战争,我不仅亲历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而且还亲眼目睹了“军人战斗岂只在战场,冲锋者的背后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保障战友。”他们为了前方的胜利,甘当人梯,甘愿奉献。

        这样感人的事迹很多。我只选一些突出的事例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些感动的细节。



文章转自 :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 网   络



正文链接:阅读原文

镜眼
这里:用独具匠心的视频颂杨老兵风貌;用真情实感的笔脉记录老兵精神;用心有灵犀的音画唱响老兵情怀。欢迎你的到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