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烽火南疆:炼狱猫耳洞

文摘   2024-10-13 04:00   上海  

中越边境战争期间,一位指导员在视察过老山后,感慨道:在这样的猫耳洞里待上一年,就是不打仗,也应该立功,应该给他们记一等功!猫耳洞是什么?为何说在里面待一年不打仗,也能立功,还是一等功?

猫耳洞的诞生

猫耳洞的叫法是咱们中国人自己创造的,首次出现猫耳洞还是在抗日战争中,在广西,湖南的山地战斗中,面对日军猛烈的炮火,咱们聪明的战士们依靠战壕,土坡,山地在侧壁掏出一个狭窄细长可以栖身的洞穴。

洞口开在背风处,能接受阳光照耀的地方,会尽量地避免风口,阴凉处。猫耳洞的防寒效果非常好,洞内的温度比外面的温度要高个十几二十度。猫耳洞不仅能够躲避敌人的炮火,还能够藏弹药,藏粮食。后来一些村庄逐渐在猫耳洞的基础上,修建成四通八达的地道工事。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我军在攻克同登、高平、谅山等地后,综合考虑国内形势、经济发展需要等因素,我军采取不恋战速战速决战略,实现打击目的后迅速撤回国内。随后5月到12月的谈判失败,为之后防御作战埋下了伏笔。

1981年我军再次出击收复法卡山、扣林山。3年后攻克老山和者阴山。在这些战斗中尤其以老山防御作战的复杂和壮观为最。越军依仗地形优势炮火猛烈,我军步兵只能一个炮弹坑一个炮弹坑的往山顶征地冲,越军的反扑则一波接一波的涌回,战事胶着一直持续到1989年。而“猫耳洞”,则成了这个时期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为了保障边疆的安全,边境的解放军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锻炼锻炼各军的作战能力,并在此进行新式武器的实验。因为地形原因,敌我双方的前沿阵地都是相互交错着,双方的距离远的有几百米,近的只有几十米。

如果建造大型工事,十分容易暴露在敌人眼中,遭到敌人的火力打击,因此抗战时期发明了“猫耳洞”,这种小型防御工事成了前线战士们隐藏和防御的据点。猫耳洞的面积狭小,普遍只能容下3、4个人,一洞承担了战士们的所有需求,吃、喝、拉、撒、睡,还有留出洞口放哨的位置,更加剧了狭小空间的逼仄。

炼狱生活

每次战士们进到猫耳洞后,只能坐着或者蹲着,根本无法站立。即便在里面休息,也需要蜷缩着自己的身体,人挤人得紧紧的挨着。甚至有的战士在猫耳洞里面坚守两个月,出来后不仅仅面黄肌瘦,甚至双腿根本无法走路。

但是为了保卫中国的边境,和身后的家人们,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们奔赴前线,蜗居在如此狭小的猫耳洞里面阻击和打击敌人。但是战士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猫耳洞的空间狭小无法站立的情况,还要面对不通风的猫耳洞里面污浊的空气。

为了防止敌人的发现和偷袭,猫耳洞挖建的时候只会留下一个狭小的出入洞口,根本不会再留其他的出入口或封口。这种情况会导致洞里的空气会污浊不堪。

各种食物残渣腐烂的气息,洞穴里泥土的土腥味,老鼠的腥臭味,霉味,烟味,臊味,甚至浓烈的尸臭,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可以想象猫耳洞里的气息。一些老兵回忆道:到换岗的时候,从后面刚来的战士们进到猫耳洞后,开始的几天根本就吃不下东西,里面难受的会让人窒息。

战士们最喜欢的就是后方送来补给后留下的罐头盒,战士们平常的屎尿都需要靠它。运气好的时候当天就可以处理掉,但是敌人如果盯得紧,这些“罐头”需要储存好几天。

猫耳洞虽然空气无法流通,但是一到雨季,雨水会顺着山体畅通无阻地进到猫耳洞里。雨小的时候还好,只能淹到脚脖,但是雨大的时候,一连下几个小时,那这个时候的猫耳洞就成了“水牢”,即便如此战士们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全身都泡在雨水中,将枪和电台顶在头顶,时间长的时候,站在水中相互依靠着就能睡着,但是稍微不注意就会被雨水灌醒。

虽然说猫耳洞经常会成为“水牢”,但是水也是猫耳洞及其稀缺的东西。一雨过天晴,洞里的水会很快时间流失干净。面对敌人的炮火封锁,水很难及时地送到前沿阵地战士们的手中,在洞中坚守的战士们有时候几天几夜才能够喝到一口水,更别谈洗澡和洗脸了。

有时候为了生存,战士们会喝储存下来的雨水,雨水中掺杂着什么都有,尿液,粪便,甚至有时候还会有老鼠,蛇虫的尸体。尽管储存下来的雨水腥臭无比,战士们也会捏着鼻子将这些水喝下去,只为了敌人来的时候有力气拎起枪和他们战斗。

烂裆与老山裙

因为与越南交手的地方位于我国的南方,此地山多,树多。典型的亚热带气候,不仅温度高,湿度也非常大。到夏天的时候猫耳洞里的温度普遍40度,有时候能够高达50度。在温度又高,湿度又大像桑拿房的洞里,战士们的衣服都是湿漉漉的,和皮肤紧紧的贴在一起。

由于南疆气候的湿热,洞里不通风,加上雨季水多,蹲在猫耳洞的战士,十有八九会得一种真菌癣,俗称“烂裆”,这种病会让皮肤溃烂,全身奇痒奇痛。环境卫生不合格,再加上洞里时有被淹的情况,战士们的病更加难以治愈,不堪其扰。

无奈之下,战士们只能将全身的衣服脱掉,只剩一件裤衩,但是依旧制止不住出现烂裆的情况。一开始会出现红色的湿疹,奇痒无比,然后会化脓,溃烂,流黄水和血水。只要一坐下,裤衩和皮肤的摩擦就会让人痛苦不堪,走起路来也十分难受。最后,裆部已经一片稀烂,不忍目睹。

后来战士们顾不上害羞,将全身的衣物都脱掉,一些害羞的小战士会将衣服撕成条状,盖住关键的部位,这才让烂裆的疼痛得以减轻。后来,部队为了适应前线作战的需要,专门研制了“老山裙”。一群男兵,穿着绿色的裙子作战,裙子里一丝不挂,也算是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装备”吧!

尽管如此,战士们还是非常艰难。湿热给战士们带的其它奇奇怪怪的问题,很多时候是难以想象的。比如,部队医院就诊治过一例鼻腔间歇出血的症状,居然是一条长约2厘米的蚂蟥作祟。从前线撤下来的战士们几乎个个都身患各种病状,前列腺炎,尿路感染,关节炎等等。他们身上的症状不仅仅是环境卫生引起的,也有些是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营养补充。战士们还调侃地将这些病状成为“猫耳洞综合征”。

特殊“客人”

在湿热的前线,蛇鼠成群。但这些令人厌恶的生命,在前线却和官兵们和平相处。

除了生活条件的艰苦,猫耳洞的孤寂更甚。一个人面对生命危险,守着猫耳洞,那种艰辛和孤独是后方所难以想象的。以至于战士们起初对蛇鼠的厌恶,慢慢都变成了接纳,老鼠成了义务哨兵,但凡慌慌张张来回跑,准是敌人要来了。

而有了蛇来控制老鼠的数量,战士们就不担心储备的干粮被偷吃了。蛇的体表温度低,有时候还能帮战士们降降暑。

两山轮战的后期,局势渐稳,坚守阵地之余,抽烟几乎是大家共同的消遣,战士们在偶然的机会下,从望远镜里发现了越军的条件更加艰苦,于是开始以此为乐,靠着这个话题熬过了在猫耳洞最后的时间。

面对这种困难的环境,我们的战士们依旧是一批又一批的顶上去,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苦吗?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他们抱着一家不圆万家圆,一人吃苦万人甜的信念蜗居在猫耳洞和敌人交战。

他们是一群被称为“猫耳洞人”的老兵,在他们的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猫耳洞里待一年,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

镜眼
这里:用独具匠心的视频颂杨老兵风貌;用真情实感的笔脉记录老兵精神;用心有灵犀的音画唱响老兵情怀。欢迎你的到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