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镇:新时代乡村建设的“诗意书写”

文摘   2024-12-16 17:04   云南  

近年来,小街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用好“规划、组织、点睛”之笔,全力打造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用好“规划”之笔,勾勒“诗意画卷”

小街镇坚持探索“自身特色”,拒绝“全乡一个调,全村一个样”,拒绝照搬“城市模式”。整合利用资源要素。通过梳理整合17个村(社区)“水、林、田、河、渠”等要素,引导村庄资源优化,综合整治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防止在“空心村”重复建设、无效投入;阿古龙村、甸丰村、矣得谷村、本纳克村等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打造商铺、农贸市场等集体经济项目,采取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各项目累计实现增收91万余元。

传承乡村经典记忆。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全力培育乡村价值,在五条沟村、福海村、大桥村等开好专家人才和基层干部群众的“院坝协商会”,将小街舞龙文化、花灯文化、田坝发展史、湿地发展等乡村记忆在主干道上墙,串联起具体生动的微景观,传承乡村建筑文明,延续村落肌理,守护好乡土味、乡情味、乡愁味,着力绘好“江南可采莲,西北有孤烟”的“诗意画卷”。

挥好“组织”之笔,绘就“诗意创造”

小街镇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好队伍“头阵”,把准前进“方向”。突出支部建设。以高质量党支部建设为中心,狠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切实提升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病症排查”工作,常态化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近两年来,对匡郎村等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实时督办整改,确保压力责任传导到位,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帮助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重焕了活力。同时,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面查找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一项一项抓整治,一个一个改到位。

强化人才带动。选派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到匡郎驻村,选拔一批致富能人进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着力从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带头致富人、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选拔、培养党员、积极分子,让人民群众当好乡村建设的“主角”,把“最能打仗的人”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目前辖区内17个村(社区)均配备1名大专学历以上的青年人才,匡郎村配备1名挂村第一书记,李官、哈前等5个村都配有1名挂村选调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共同绘就“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诗意创造”。

落好“点睛”之笔,缔造“诗意生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小街镇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感、所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评判这项工作好与坏的唯一指标。坚持建新村与富民生共进。坚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充分发挥乡村建设“引擎”作用,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通过“院坝协商”“民情恳谈日”等工作法,群众全程参与、全程跟踪,真正从“旁观者”蜕变成了“主人翁”,五条沟村集体公司与烟草公司实施了粮烟经协同发展项目,利用种植饲料玉米的土地轮作种植粮食、烟草,合作用地400亩;积德村、牛足村分别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粪污收集、青贮饲料仓储和转运,各新增集体收入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抱团取暖,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连片振兴之路。

坚持强文化与优服务共生。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个文明实践站,采用“理论+文艺”的宣讲方式,构成“5+X”宣讲队伍,以小街龙狮、花灯文化为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戏曲、舞蹈等形式开展宣讲,先后制作《喜迎党的二十大》《全民反诈一条心》《一群人,一座城》《水润心“甜”》等花灯舞台剧,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等及时送到群众身边。同时整合各类资源,发展壮大20余支志愿服务队,严格按照“8+N”志愿服务要求,每月常态化开展扶贫助困、科学普及、助学支教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志愿者为民服务的诚意。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将暖心服务送到家门口,真正实现志愿服务“有温度”。

图片:基层党建办(宣传)

文稿:党政办(邱薇颖)

排版:基层党建办(宣传)

审核:李紫涵    武志刚    保瑞


悦读小街
新闻宣传、公益服务,让大家方便快捷的了解小街镇的最新动态和特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