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农村老家流传的老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这些都是危险年龄,热情挽留的时间越长,风险就会越大。我天真以为这只不过是人情冷暖罢了,直至来邻居家串门的老太太在聊天时毫无征兆的死去,无缘无故的赔了不少钱,我才深刻领悟老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卖菜的老奶奶在光天化日下安静的死去,一时间引发无数网友的关注和感慨,对于网络上的各种猜测,只是各人的认知和动机不同,我倒也是能够理解的,那些莫名的悲伤,适可而止也就罢了,过于矫情反而令人不适。
事情发生的地点应该是南方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地方特色的背蒌了,这种背蒌是量产的,完全没有自我编织的必要,在富裕的江浙地带经常看到卖菜的老年人,我起初对地方风土民情并不了解,只是认为她们很可怜,呆的时间久了,当地人才悄悄的告诉我,她们的家里可都是有钱的很呐。
花白的头发,萎缩的身材,看得出老奶奶的高龄,关于死因的无端猜想,刻意创设制造出各种悲情,催发不明真相的廉价眼泪,我更相信这是无疾而终寿终正寝的自然离世,对于高龄老人来说,活着依靠的是一口气,如果在她临死之前正在忙着与买菜的顾客讨价还价,或许就不至于死在众目睽睽之下的,老年人闲下来是要命的事情。
老奶奶的死亡或许与贫穷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真正的穷人世界里只有黑和灰两种颜色,特别是老年人的衣服,稍微鲜亮些许的,也不会有此般整齐的大红大紫,加上整齐的白发和健康的胳膊,如果把老奶奶划归穷人的行列,那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见过真正的穷人。
老奶奶也应该是把人生活成一道光吧,忙碌的一生,是家人的希望,特别在那些官媒的宣传里,年近九十的老人,依然如此不辞辛苦,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话题了。
我自然不愿意站在官媒的角度看问题,自然也写不出赞美的语言来,只是面对这般有冲击力的场景,不由得沉思起来,如果能和读者们产生共鸣的感悟,这种无聊的沉思也就有了意义。
赡养老人应该是国家的责任。在现行法律里明确规定赡养老人是子女的责任,许多人对此并不会产生半点的质疑,这是在两千多年道德统治下良民的惯性思维,而我坚持认为,一个人生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年老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国家应当担负起赡养义务,现实中特权者和普通人的养老待遇有天壤之别,有的人长年免费生活在医院的特护病房里,有的人无钱救治眼睁睁等待死亡。如果简单的把赡养老人的义务推到子女身上,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交易,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没有子女的老年人终生都会生活在恐惧不安中。
社区治理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我习惯性的把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追求精神价值的人;第二层次是追求物质价值的人;第三层次是没有任何价值追求的两栖动物。相对比西方人对于自由文明的追求,我们还更多的满足于对物质的渴望,即便在丰衣足食之后,就象卖菜的老奶奶一样,依然把追求金钱当作习惯性的生活方式。贪官的声马犬色,富人的穷奢极欲,都是没有精神追求的表现罢了,社会体系治理的话题,我自然没有发言的资格,只是在最基层的社区治理上,如何满足越来越多老年的人精神生活,也是值得思考的话题了。
尖锐的批判比温和的批评更有价值。面对卖菜的老奶奶的死亡,我听到了许多批评的声音,赞美和批评是社会的两种声音,赞美只需要一张嘴,批评需要智慧和勇气,即使在勇敢的批评中,我依然细细的划分出温和的批评和尖锐的批判两种不同声音,温和的批评改变的只是个别不合理现象,偶尔被重视反而体现出权力者的从谏如流和宽容大度了,而尖锐的批判却是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往往会彻底的惹怒既得利益的权力者。
生活经验是认知和良知的前提。就象前几天由于简单的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不公引发的原告对法官痛下杀手的事件,我只是风轻云淡的说了几句,没有社会经验的法学生是新式法盲,是社会矛盾的催化剂,是法治建设的最大破坏者,我见过无知狂妄的年轻律师,见过没有人性的年轻检察官,见过不可理喻的年轻女法官。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同,对于社会现象的认知也就不同,老奶奶意外的死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普通民众已经形成的流行言论,我不太愿意过多的发表评价,我并不担心来自于权力者的打压报复,唯独慌恐的是来自底层的误解辱骂。
2024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