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感,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

文化   2024-11-21 06:00   上海  
解读:夏花 
朗诵:一凡
原著:马修·贝维斯
编辑: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前不久,一代文学大家梁实秋又因为教“骂人”登上了热搜。而且网友还把他总结的10条骂人艺术,奉为“骂人经典”。

不过作为民国时期第一段子手,有人说,他的文章随便读上几篇,就能让人开启一天的战斗。也有人说,虽然梁实秋先生大部分描摹的是人间烟火、柴米油盐之事,但每次读都会被他的诙谐幽默所打动。

那究竟什么才是幽默的核心,什么样的梗会引人捧腹大笑呢?幽默又戏弄着我们的哪些“期待”?牛津大学教授马修·贝维斯的这本《幽默感》,或许能给你指点迷津。

这本书从喜剧的视角展开,讲述了2500年来经久不衰的幽默套路,深层次地为我们剖析了幽默感背后的心理原理。此外,书里还有马修·贝维斯对68部喜剧作品,52位喜剧作家的研究。

下面,就带领大家走进这本书,揭开幽默背后的神秘面纱。

幽默的内涵,不仅是搞笑,
而是心灵的力量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喜剧不仅在舞台上有所呈现,它也是我们工作、娱乐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更广泛的活动。

像最近流行的脱口秀,搞笑艺人们用一个个精彩的笑话和段子,不仅给观众带去了愉悦,而且对生活的细微洞察,也构筑起我们与世界建立真实联结的桥梁。

正如书中所言:“喜剧业跨越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既是一种文学体裁,也是一系列非文学的现象、经验与事件。”它是一种装载期待与惊喜的容器,更是我们接触世界的方式。

而喜剧看似与笑话有关,实际上却蕴含了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就像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喜剧《第十二夜》,这也是莎士比亚性格思想的转折点。

虽然剧中充满了甜美可爱和插科打诨,表面上是两个女主奥利维亚、薇奥拉冲破束缚,大胆求爱的故事。但它背后探究的是当时女性的生存环境,呼吁男女平等的心声。

反观幽默的底色,其实是在反映现实。从一个有趣的视角讲述真相,往往这才是搞笑背后所折射的智慧。兹心认为,仅仅用好笑来定义幽默,未免太过于肤浅。而它对生活的讥讽隐喻和揭露的荒诞,才更值得每个人深思。

作者也说:“笑话邀请我们反思自己已知的东西,以及自身的固有思维。”还有喜剧的本能也会让我们构思新的世界,去解读自己从中得到的认知和体验,这对喜欢尝试的人来说格外适合。

想到了高分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的女主米琪,以前她无论是家世还是婚姻,都让人羡慕。后来丈夫的出轨,让她无意走上了脱口秀的道路。

米琪开始留意身边不曾注意的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后来在反复历练和推敲中,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更重要的是,米琪用幽默驱散了现实的阴霾,不仅拯救了自己,还在行动中找回了自我的价值。

因此,幽默不仅是简单地搞笑,还带人穿透迷茫,给予我们启发。毕竟经历的有限性,很容易让人以偏概全。但我们可以透过喜剧引申出的智慧,重新挖掘让自己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念。


幽默或许不能直接解决问题,
但可以舒缓痛苦

想起看过的一段话:“所有创造笑声的行为,其中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这种悲情是创造笑的内驱力。”

弗洛伊德也在《笑话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中告诉我们:“由于欲望遭到压抑与禁止,我们感受到大量的痛苦,而笑话在表象的伪装之后,能缓解这些既存的痛苦。” 所以幽默本质的呈现,既是对痛苦的反馈,也是我们应对痛苦的一种方式。

就像书中说的:“幽默是一种本能,让我们用玩笑的方式来承受痛苦。”换句话说就是,笑声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从痛苦的思维漩涡里解脱,以此减少受伤的机会。

还有喜剧作品中展现的滑稽夸张桥段,看似荒诞不经,实则也是用幽默来慰藉现实的一种方式。因此,喜剧带给我们的并不总是可笑的事情,相反它的能量是在悲剧的基础上发挥了恰当的效用。

比如,本书中讲到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耗时十年写下的《堂吉诃德》,这位自封的“疯狂骑士”,他的故事不禁让人伤感,还令人发笑。当桑丘·潘扎提醒堂吉诃德,他追求的理想都是虚构之物,不切实际时。然而堂吉诃德却坚定地回答道:“我做的一切都不是笑话,它们都是非常真实的。”

虽然这种“真实”,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础笑料,以为在逃避现实和拒绝直面自我。但作者却说,这种在“笑话”中勇敢追求自身的“理想”,可以让人暂且从表面上回避那些棘手问题,为当下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而在心理学中,幽默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当处在尴尬的境地或者失落的时候,我们便喜欢用幽默来释放内心的压抑或者潜意识中的某种冲动。

身处困境之中,更需要靠幽默的心胸来调节心态。它未必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却给我们提供了承担痛苦的契机,给予了拯救自己的能量。


卸下幽默面具下的伪装,
你才会抵达真实的自己

鲁迅先生曾说:“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不仅是面具,任何加诸到我们身上的东西。一旦时间长了,都有可能长成身体的一部分。角色扮演更是如此。

马修·贝维斯教授认为:“真正的喜剧人物是一种偏执狂,他们身上有一种复沓的、荒谬的冲动,会模仿剧中自身的形象。”这种原型人物与角色扮演的融合,让人分不清真实的自己,更是忽略了自身真正的需求。

本书中提到古希腊诗人米南德在《愤世嫉俗》中的一场戏。爱上邻家女孩的勇士但柴拉斯,用戏虐的语气挖苦另一位青年索斯特拉托斯:“难道你出门的目的真的是爱上了一位女孩,真的对她一见钟情?”

然而作者觉得,但柴拉斯的提问,恰恰反映了一个关于喜剧人物的核心问题:“这位年轻人是真的陷入了诚挚的热恋?还是热衷于扮演某种角色带来的快感?”

对此,马修·贝维斯教授的观点是:“所谓角色并不是你本人,而是你扮演的东西。当喜剧结束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它想传达的东西。” 只有具备这种清晰的认知,明确角色和自我的差异,我们才能窥见喜剧揭示的意义。

我们在看喜剧的时候,要学着跳出角色类型化的浪漫,试着从自身的对立面去理性分析作品。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清醒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冲突,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兹心想起了英式幽默的代表人物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把小人物的憨厚可爱,甚至是木讷的传统形象表现的栩栩如生。虽然在剧中有点愚笨,但现实中的他却是牛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比起剧中的搞怪,生活中的艾金森却十分安静,他喜欢赛车,也患过抑郁症。

而他剧中展现的幽默只是角色的需要,未必是真实的自己。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会用幽默的面具来伪装自己。以为只要这样,就能化解现实中的困境。然而面具戴久了,只会压抑内心真实的渴望,埋藏真正的自己。

而唯有从内在觉醒,正视本身的问题,我们才会感知到真实的自己,获得改变的契机。


懂得在幽默中自嘲的人,
更擅长接纳苦难

著名作家萧伯纳曾说:“幽默就是用最轻松的语言,说出最深切的道理,在表面上感觉很可笑,如果继续往深层挖掘,就会从心底里会心一笑。”

而喜剧也如此,通常会使用这种顽皮的方式以及一组特定的角色来抵达某种智慧。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我们观看的喜剧搭档,象征着自己的双重行为。尤其在现代,搞笑者与小丑通常被看作一组高度私人、自我的喜剧感。而当代文化也在寻找某些方式来呈现这种认同感。

就像书中所说的英国喜剧《办公室》中的大卫·布伦特,他为了让自己变得有趣,故意扮演小丑,试图引人开怀大笑,借此来消除被他人看穿的尴尬。大卫将自己的不完美袒露在外,不过是为了更好地驾驭它。

马修·贝维斯教授说:“如果我们嘲笑大卫·布伦特在剧中的表现,那么也是在嘲笑自己相同的需求。”因为喜剧中小丑带来的替代性快乐,这种将欲望真实地呈现出来。其实也是暗示我们,坦然接纳自己的需求,才有了塑造自我的契机。

还记得去年爆火的徐志胜吗?凭借着暴力丑学和独特的口音,一路闯进总决赛。而他在台上落落大方的自嘲,这种风趣幽默,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反而是他治愈自己的方式。

作者认为,喜剧不仅在描摹现实,也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通过抖包袱把幽默引入另一个方向,发掘事情有趣的一面,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幽默不仅是一种高级的自嘲,还是另眼看世界的一种智慧。懂得了自嘲,才懂得自我接纳。把对外的评判,转化为向内的观照。这才是自我疗愈的精髓所在,以及应对人生种种苦难的秘籍。



如果说悲剧是伟大的,喜剧应该是寻常的。它以挑衅的姿态嵌入我们的生活,让人无法脱离幽默生存。

喜剧为我们抚平了俗世的焦躁,在生活的褶皱里填满润滑剂。而每一种幽默的背后,或许会带我们通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这恰恰是它的迷人之处。

共勉。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夏花,爱跑步的90后,写温暖的文字,治愈每一个你。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投稿请在后台回复“阅读达人”。

*朗诵:一凡,广播主持人,喜马拉雅搜索“小城丹东的一凡”。愿用声音,陪伴你到达每个夜色阑珊。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凡倾听FM(ID:yfqtfm)。

好书相伴的日子,
让你的生命闪闪发亮。

慈怀书店逛逛吧~
愿你与我一起
在读书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进慈怀共读群,共同学习

慈怀读书
看的是经典,读的是人生。关注慈怀读书,用阅读成就自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