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广东人爱喝汤、煲汤的习惯,从几百年前就有了,起初也是想着通过一碗靓汤来抵抗因湿热的气候给身体带来的影响,时间久了,这一传统就被传承下来了,而且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已经不仅仅是在湿热的季节才有的习惯了,而是随着季节的更替,来选材煲靓汤。广东的气温炎热,空气中湿度大,当地人称为“湿热”症状,在这样的气候下生活,没有汤水的滋润,是很难受的,从广东人煲汤的手法以及所用的食材,往往给人以非常强烈的养生气息。在传承的养生秘方里面,充分利用了药膳,当归、枸杞、黄芪、党参、通草、茶树菇、太子参、莲子、土茯苓、玉竹、茯神等,取一个滋补效果,利用药材,再搭配不同的食材,例如乌鸡、乳鸽、鹌鹑、 牛尾等,除热寒,强筋骨,耐寒暑,填精髓,补各种虚损。这么多的药材中,要数土茯苓最受欢迎了。
广东人喜欢在汤里加入土茯苓,主要是因为土茯苓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食疗效果。土茯苓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等功效,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适合在湿热的岭南地区使用来煲汤,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广东地区的气候潮湿,人们易受湿邪影响,出现如湿疹、消化不良等湿热症状,土茯苓的渗湿利水作用在这种气候下尤为重要。
土茯苓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学名为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属于百合科植物。它的干燥根茎被用作药用,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古代医书对土茯苓的描述主要涉及其性味、功效和应用等方面。根据《本草纲目》,土茯苓具有“甘、淡,平,无毒”的性味,并且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李时珍提到,土茯苓分为赤白两种,入药以白色为佳,其根可生食,具有调中止泄、健行不睡的功效。
在《神农本草经》中,土茯苓被记载为具有“甘、淡、平,无毒”的性质,能够“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并且可以“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银水毒”。
另外,《滇南本草》记载土茯苓能“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万氏家抄方》中提到土茯苓的用法,强调“不犯铁器”,并且服用时忌茶。
土茯苓在民间的评价非常高,它不仅是一种具有悠久使用历史的中药材,而且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神奇传说和药用价值的认识。它在民间有很多神奇传说,如“土茯苓救皇帝”、“土茯苓助将军征战”和“土茯苓引凤求凰”,这些传说体现了土茯苓在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地位和它被赋予的神秘力量
土茯苓的具体功效:
解毒作用:土茯苓具有解毒功效,可用于治疗梅毒及汞中毒引起的肢体拘挛和筋骨疼痛。
除湿作用:土茯苓能够祛湿热,利筋骨,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等症状。
通利关节:对于筋骨挛痛和脚气等引起的关节问题,土茯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增强免疫力:土茯苓能够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而不抑制体液免疫反应,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防治心血管疾病:土茯苓具有潜在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能够预防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抗癌作用:在中医中,土茯苓被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肿瘤,尤其是膀胱肿瘤。
药膳、靓汤推荐
1. 土茯苓黄芪猪骨汤:土茯苓搭配黄芪和猪骨炖成汤,能起到健脾益气、祛湿的功效。制作时,将土茯苓、黄芪洗净后与猪脊骨一起炖煮,熟烂后加盐调味即可。
2. 土茯苓陈皮茶:土茯苓与陈皮搭配泡茶,适合女性服用,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的功效。制作时,将土茯苓和陈皮清洗干净后用开水泡制。
3. 土茯苓薏米粥:土茯苓与薏米搭配煮成粥,具有祛湿健脾的效果。做法是将土茯苓和薏米洗净后,薏米浸泡两小时,然后一起煮成粥,可加入冰糖调味。
4. 土茯苓煲龟:这是一种传统的煲汤方式,使用土茯苓、龟和生姜,加入适量清水煲汤,具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5. 土茯苓煲鸡:使用老母鸡、绿豆和土茯苓煲汤,具有祛湿的效果。煲制过程中,先煲老母鸡和绿豆,再加入土茯苓继续煲制,最后调味即可。
6. 土茯苓祛湿汤:使用土茯苓、赤小豆、炒白扁豆、炒薏仁、白茯苓、茨实、姜和猪扇骨等材料煲汤,具有健脾祛湿排毒的效果。煲制时,先将土茯苓削皮切片,与其他材料一起煲制。
7. 土茯苓五指毛桃排骨汤:适合春夏季节祛湿健脾胃,使用排骨、土茯苓、五指毛桃、蜜枣、无花果、薏米、瑶柱、红萝卜、海底椰和莲子等材料煲汤。
8. 土茯苓赤小豆煲猪骨:使用土茯苓、赤小豆、薏米、白扁豆、花豆和猪骨煲汤,具有健脾祛湿的效果。煲制时,先将猪骨焯水去血水,再加入其他材料煲制。
9. 土茯苓薏米大骨汤:将大骨、薏仁、土茯苓一起煲汤,具有祛湿的效果。煲好后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10. 龟蛇土茯苓汤:在广东,这道汤被认为具有去湿解毒、滋阴清热、健脾益肾的功效,适合湿热体质的人饮用。使用新鲜的土茯苓、草龟和水蛇煲汤,煲好后加盐调味。
这些汤品不仅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健康益处,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食谱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