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洗涮40年的耻辱!中国领军人物说话,一针见血,美西方要坐不住了
百科
2024-09-17 19:19
山东
“一个国家、一个团队,持续三十年去做一件事,拿个世界第一,有问题吗?”这个问题一针见血,直击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质疑。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天河一号”“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先后多次问鼎全球超算500强排行榜。这是一个原本被美国垄断的领域,而中国制造能屡屡摘得桂冠,显然让西方有些人坐不住了。面对质疑,作为“天河一号”团队的领军人物,刘光明的回应掷地有声:超级计算机,这个计算机领域的“皇冠上的明珠”,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象征,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战略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进入数据爆炸时代,高性能计算能力已经成为推进科技进步的关键手段之一。不论是气象预测、海洋研究,还是核能开发、航天探测,都离不开超级计算机的支撑。换句话说,超算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学术研究领域,它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位置。正因为超级计算机如此重要,西方从一开始就对中国施加了严苛的技术封锁。早期的禁运政策让中国科研人员感到如鲠在喉,即使购买到二流的产品,也得把它放在一个“玻璃房”里,所有操作都要在西方的“眼皮底下”进行。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一句“玻璃房是中国的耻辱!”1978年,邓同志掷地有声地提出:“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然而,研发超级计算机绝不是简单的机械制造,它需要突破芯片设计、算法开发等众多前沿技术,而那时的中国,人才匮乏、设备落后、技术封锁,犹如走在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科研团队凭着一股“能吃苦、不怕累”的劲头,硬是顶住了压力。为了节省经费,加班费少得可怜,但没有人抱怨。为了赶进度,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好几天,吃住都在机房。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198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亿次的超级计算机“银河-I”横空出世。到2010年,“天河一号”终于将中国推上了世界超算的顶峰。这条路走得无比艰难,但中国人用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向世界证明,哪怕是再复杂、再尖端的技术,中国人也能做到,并且能做到最好。创新,从来都是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摸索前行。对于后发国家来说,要想在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自主创新,而这条路往往充满坎坷。不仅仅是超级计算机,中国在多个尖端技术领域都经历了类似的艰难探索。比如国产大飞机C919,从提出立项到成功首飞,整整走了52年;再比如南仁东带领团队耗时十几年,才在贵州大山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眼”。这些“国之重器”的诞生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干换来的成果。这一切都在说明一个事实:科技创新不是喊口号,它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长期投入、扎扎实实的技术积累,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能迎来收获的果实。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太多国家在面对技术封锁、科研困难时选择了放弃,但中国没有。在中国,科技创新已经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事,而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建国初期,面对西方的全面封锁,中国的决策层早早意识到,科技自主权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于是,无论是搞原子弹还是卫星,中国都咬紧牙关,一步步走了出来。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期,国家也不忘为科技研发挤出财政预算。正是这种“哪怕磕掉牙也要啃下来”的精神,使得中国一次次突破技术封锁,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尖端技术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面对的挑战依然巨大,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面对美西方的质疑和压力,中国用事实证明,拿世界第一不仅无可厚非,而且以后必将成为常态。在科技领域,我们不需要再低调示弱,也不必过分解释,实力就是最好的回应。关注我,每天听犟牛叨叨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