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的好日头,躺在平整干净的大床上睡不着。
不该不困,明明昨晚失眠到三点多钟。
可是毫无一丝睡意。倒是故乡,从微闭的眼眸里浮现出来,愈见清晰。
那就干脆回去吧!从我久别了故乡的遥远之地,飞回去,飞回过去。
我的家乡是武乡县监漳镇下北漳村。我小的时候,它似乎并不像现在这么出名,只是方圆几里人们熟识的一个村庄,可是它却是一个天堂般的存在。
那里有许多熟悉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互相都很熟悉,亲切的问候是每天的常态。我小的时候沉默寡言,可能他们并没有怎么样和我多说过话,可是直到今天,他们的音容笑貌却轻轻松松的就能在我脑海中复活。
动态的,立体的回忆。
都因为那是生命最初的记忆吧。纯粹的没有一点点杂质,净是美好和温馨。可惜好多人都去世了,在我不在村里的那些年,如同树上的枣儿一样,在风中摇晃着摇晃着,就掉下来了。然后,就没入了土地。
该从何说起呢?
就说一说我最早的记忆吧。
我还记得妈妈抱着我去姥姥家,不止一次,是很多次。去了以后,她主要是给姥爷剪指甲。
可能是多次记忆的混搭,我总觉得姥爷的手指甲刚剪短,一下子就又长长了。神奇的很。
姥爷一直有病,常在土炕上坐着。唯一一次记得他拄着拐杖走上我家附近的大坡来,马上就要走到坡顶了,他却还要站住歇一歇。
而他之所以走上坡来,是因为我妈妈生了我弟弟。我属龙,弟属羊,在我三岁的记忆里,姥爷走的很慢。速度超不过穿着开裆裤的我。
我不知道他是否宠爱过我,因为我的记忆断片了。只模糊记得他的葬礼,大家都穿着白衣服。当时还很年轻且没有结婚的舅舅从上北漳学校赶了回来,喘着气,坐在炕沿边吃丸药。
我的姥姥很是勤快,总是喂着一头大黑猪。一进了她居住的南房就是浓浓的猪食味道。玉米糊糊里切着白菜丝。应该是不放盐吧。因为闻着并不香,全是粮食的味道。
姥姥对我们的宠爱全吊在半空中的大竹篮里。把绳子放下来时,里边有小苹果和饼干等非常稀罕的零食。那时候食品的包装还都用的是牛皮纸,外面用细绳儿饶十字绑定,神秘得很。
我喜欢在姥姥家吃饭,姥姥炒菜的小黑锅叫做"把把铛",土豆,海带,胡萝卜等一起炖菜,非常的香。
我也喜欢在姥姥家睡觉。临睡前,看见墙壁上有她唤作"玉骨"的小虫子游走飞快,吓得直往她身边靠。地下有一口大沙罐,天都快亮了,我们还要接二连三的去把它填满。热气腾腾的感觉,后来好像再也碰不到了。
最吸引我的其实是土炕上朝南的唯一的窗户。A4纸一般大小的一面透明玻璃,就是我迫不及待要去霸占的瞭望塔。
我爬在小窗台上,看见人们挑着水桶去井台担水,看见菜园子里一片一片碧绿的蔬菜,看见蟠洪河滚滚流淌平缓舒畅,看见河滩里的石头又白又圆,看见远山上人们的脚步,看见天上的云,看见树上的鸟……看见农村的世界。
再没有一个窗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人们躬着身子在菜地里劳作,表情平静且幸福。菜地边龙道里的溪水亮晶晶的,像蜿蜒的银带子,兴冲冲的,汩汩有声。
世界是绿色的,丰润而潮湿。
我记得第一次问姥姥多大年龄了,她说54岁。我觉得好遥远的一个数字,可是转眼间,我竟然就快到那个年龄了?
小时候的故乡,之所以让人久久回味,还因为全体的善良与质朴。
汉唐老汉在大仓库里开了一个小商店,文具,玩具,都是供销社里比不上的时髦和新奇。我记忆犹新的是他那里的橡皮,特别清香,香得像水果,香里还有一点甜,颜色还是那么鲜艳的橙红色。真想把它一口咬吃了!
他沙哑的声音都因为这个而变成了最亲和动听的声音了。
于是,在上学与回家的日常里,这个小店就是我必经之地,我每天都严密关注着它,开门与否,进新货没有,什么东西我能买的起等等。它代表了一个世界,无比神奇。
而现在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我却找不到那种感觉。因为少了我眼巴巴的热切眼神。
还有二姐带我飞的往事特别有趣,让我到现在也能笑出声来。二姐是个假小子,腿脚硬,而我小时身子弱,跟不上她的节奏,就特别羡慕她和小伙伴们的各式出彩游戏。
最令我惊叹的是她敢从将要硂窑洞的高台上不慌不忙的跳下来。简直潇洒极了!就是十米跳台的精彩展示,凌空起飞,面不改色,稳稳当当的降落在半院处的土堆上,睥睨一切。
更气人的是,她还带领着村里的一群小伙伴都跳。周而复始,从土堆上绕到后面爬上高台,再像箭一样的射下来。
实在羡慕的不行了,我就央求她带我一起玩。
可是我不敢一个人跳。于是她和润平就一边一个拉着我跳。
刚觉得才起了空,我就吓得闭了眼,马上,又觉得嘴里进了东西了。睁眼,却是喃了一嘴土!
原来已经跳下来了,大概是我紧张的在呐喊吧,嘴巴张了那么大,跳到土堆上,自然是喃了一嘴土!
黄土是没有任何味道的。就是硬硬的一口填充物。赶紧吐个干净,悻悻地离开现场。发誓以后再也不玩了。
唉!现在就是想玩,也玩不上了呀。哪里有土堆?润平又去了何处?二姐也早安静下来钻研珐琅彩了。
倒是后悔没有多品品土的味道。这辈子应该是不会活着吞土了吧。
正如记忆没有排序一样,回忆也会东扯西拉。不过没有关系,初了我之外,谁也不知道该是怎样的顺序。其实,我也不知道。不管七岁,八岁还是十一二岁的经历见闻,其实区别不大,因为都是在下北漳村的怀抱里。
就随便写写吧,以求安慰一颗思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