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扬鞭自奋蹄
武乡二中431班 聂子凡
在历史长河的某处,一双骨节分明的手正紧握毛笔,在摇曳的烛火下伏案落笔。隐约间,还能看见“出师表”三个字。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将时间无情的指针拨回20余年前,建安三年,大汉已走过了四百余年的风雨,已成大厦将倾之势。在琅琊,诸葛氏族的一位青年正背起行囊,向着南方行进,他要去找传说中的水镜先生学救国之术,挽这将倾之大厦于水火。
悠悠10年而过,天下大势纷乱离合。一阵是袁术称帝,一会又说曹操并袁,但这都好像与他无关。他带着水镜先生教授的一身本事,找了一处好地,起名:卧龙岗。何用?等!等一位明主,等一位救这天下的明主。
不久有一粗人寻至此地,叫嚷着要寻“卧龙先生”,他嫌此人无礼,赶走了他。但那人竟又伴同二人来此,他观那年纪最长之人,长耳方脸,有仁主之相。他故意连辞两次,试其诚心,这三人果真又来。他知是明主,邀其进屋,与他畅谈半夜,作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后人评: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之后,他拜入刘备帐下。这一拜,便是20年的生死追随。
自此他随着刘皇叔南征北战,出南阳火烧新野,战赤壁连孙抗曹;继而辅佐刘备夺取荆州西川汉中,三分天下,已然成形。昔日草庐中的壮志豪言,君臣二人的兴汉大业,竟似在眼前。汉室这将倾大厦,暗淡烛火,竟仿佛又将倾天而起,幽而复明。
可孙权的背刺,使他只剩一州之地;陆逊的一把大火,烧掉了蜀汉数年的积累。这汉室从何而兴?这天下怎样而定?他已心灰意冷。
章武三年的料峭春风,竟吹走了刘备这位仁主;白帝城军民痛哭,更使他心情悲怆。深夜,他独坐屋中,眉头紧锁,眼神中只有对未来的迷茫与主公逝去的悲痛。他,深思着刘备的遗言:若世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人说这是最真挚的君臣情谊,也有人说这是刘备最后的试探。无论怎样,他的面前两条路已摆好。终于他走至窗前,望向北方,那是旧都洛阳的方向。此刻他的眉头舒展,眼神坚定,他寻回了救国本心。
建兴五年,诸葛亮首出祁山。
“出兵,北伐!”
六出祁山,是他的谎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实为其真心。他攻箕谷、夺陈仓、杀张郃,与魏军相持于渭南,再进一步,汉室将兴!
可数十年操劳,使他疾病缠身。公元234年,随着天边一道流星,武乡侯兼丞相诸葛亮病逝于军中,享年54岁。
五丈原八月的秋风呼号,为他痛哭,成都纸钱洒满了天地,为他恸动!
呜呼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忠武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全以一颗赤诚之心,几十年来以复兴汉室为己任,东奔西走,南征北战。他是文武结合的能人,更成为了智慧的化身。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27岁时的午觉,醒来不过又27年。便又已沉睡,永不再起。
“亮,再也不能临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丞相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