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和冷漠的家长
足以让一个孩子
远离快乐的童年
并用一生去治愈伤痛
原生家庭的暴力行为
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摧毁是终身的
甚至是不可逆的
2024年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实施的第八周年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罪恶的源泉”
家庭暴力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27条:下列单位和人员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一)未成年人的其他 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
(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
(三)民政部门及其设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四)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学校等团体和单位。
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一般由前款中负责临时照料未成年人的单位和人员提出,也可以由前款中其他单位和人员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居委会、村民居委会或者民政机构同意。
一
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一切暴力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身体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按照受害者类型划分,可分为亲密伴侣暴力、儿童暴力、老年人暴力。
传统家庭暴力
新型家庭暴力
1、冷漠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十分冷淡的,就像不是自己亲生的,平时不管不顾,有问题了就严厉批评教育。
2、推卸
推卸责任是很多家庭都会出现的情况,当孩子有事去找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却经常将责任推给另一方。
3、对孩子实行打击教育
比如家长总拿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人家学什么,就让自己家孩子学什么。
在暴力环境下长大
尤其是长期受到
打压、谩骂、语言暴力的孩子
在个人成长道路上
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障碍
二
家庭暴力对未成年人有哪些影响?
1
加剧了不良行为的产生
当未成年犯被问及“家里人对你怎么样”,选择“经常打骂”的有16.1%。相关分析表明,被家里人“经常打骂”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高于没有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事实上,打骂孩子不仅无法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可能会加剧。
2
加剧了亲子冲突
父母打骂孩子不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还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并可能成为“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调查表明,未成年犯离家出走,有一半以上与父母打骂和责备有关。
3
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他们是年幼的孩子最早模仿的主要对象。孩子长期受到父母打骂,就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性行为,学会粗暴、打斗、残酷,并按照父母的示范来攻击别人。
发生在家庭中的暴力
因其场所的私密性
和受害者的反抗意识薄弱
显得不易察觉
然而
暴力面前不论亲疏远近
未成年人遇到家庭暴力
应当勇敢向外求助
对暴力说“No”!
三
未成年人处于暴力环境中该如何做?
1
寻求其他家庭成员帮助
如果父亲有暴力倾向,就寻找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帮助,及时制止父亲的家庭暴力。
2
寻求周围邻居的帮助
如果被父母家暴,可以敲熟悉的邻居家门,让邻居帮助自己制止家庭纠纷、化解矛盾与暴力。
3
寻求居委会、村委会帮助
可以向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家庭民事纠纷调解部门反映,请求他们帮忙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让父母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4
寻求警察的帮助
及时报警,与公安部门沟通情况,告诉警察叔叔自己目前所遇到的暴力对待。
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
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
而是需要保持相互理解、关爱
才能培养出长久稳定的默契
当父母真正理解孩子
就会发现
孩子并非“不打不成材”
春风化雨的教导
方能使孩子茁壮健康成长
四
父母如何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1
多给孩子关爱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人类文明中永恒的主题。作为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充满爱心,要多关爱孩子,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善于表达的人。给孩子安全感、信任感、爱和接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不要吝啬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意,要经常和孩子谈谈心。当孩子有了想法或者需要父母给予帮助或支持时,应当及时给予回应。
2
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
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当培养平等的交流方式,家长不能高高在上,把自己看作是权威。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积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平等地交流,让孩子学会倾诉和沟通。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主动鼓励和引导孩子做一些有助于成长的事。
“法”不会向“不法”让步
保护未成年人
反对家庭暴力
需要你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