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堂】如何成为孩子心灵的守护者,构建幸福家风?

文摘   2025-01-23 19:20   湖北  

《科普讲堂》

仙桃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仙桃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联合制作播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我们的心灵常常承载着难以言说的重负。无论是孩子成长中的困惑,还是家庭关系中的微妙平衡,都让我们深感育儿之路的不易。本期节目,我们将与大家一同探讨,如何在爱与智慧中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构建家庭的底线规则与敬畏文化,让爱与规则并行不悖,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往幸福与成功的道路。





本期嘉宾


清华大学社会心理 服务指导师

仙桃市心理卫生协会 会员

宋坤




嘉宾介绍

宋坤,仙桃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社会心理服务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NLP国际执行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01
每个人都能做心理疗愈



主持人:宋老师,您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每天都要面对有心理疾病的人吗?我听说心理咨询师每天收到的都是满满的负能量,您会不会压力很大?


宋坤:你问到这个,我特别有感触,每一次别人一听说我是心理咨询师就会问:宋老师,你看看我有没有病?其实,心理咨询服务的不仅仅是心理有问题的人,一百多年前心理咨询最主要的任务是提升幸福感以及天赋潜能开发。为什么现在大家就把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有问题呢?那是因为二战的时候,上战场和没上战场的人都出现大量的心理问题!政府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在心理问题的治疗上,久而久之就只让人们记住了这一个作用,至于说接收到负能量就会受不了,那说明咨询师本身没有成长好,自己内在还有卡点,才会让别人流经你的时候被卡住。所以一名合格的咨询师,首先要先疗愈成长自己。




主持人:心理疾病,它一般是怎么产生的呢?


宋坤:一方面,它来源于遗传因素,父系或者母系家族有没有相关疾病。如果有,心理健康的挑战就会更大一些,但不一定就会生病,只是说这种机率可能就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更大一些。第二类,就是在成长过程中累积的负向情绪,或者意外、创伤超过了我们的心理承受极限。甚至是发生了PTSD应激障碍,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理阈值,就是心理承受或感知能力的上下限,心理阈值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遇见同样的一个重大的创伤,有的人可能就不能够承受,出现心理问题,而拥有更强大心理免疫功能的人来说,他就能承受。所以,我们健身更要健心。通过健心让我们的心理阈值变得更宽广,就像如果你的心胸像小水缸大,一颗小石头都会泛波澜,如果是洞庭湖,百艘船都能容下,如果是大海,还能容纳万物,吐故纳新。

主持人:宋坤老师,听说你们给监狱、公安局、消防、学校还有企事业单位做心理健康服务,一般做什么呢?


宋坤:他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EAP员工心理帮助计划,现在升级到员工幸福发展计划。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心理健康,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是因为现在社会病了,得心理疾病的人多了,而是历史的发展表明,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均 GDP 处于3000美金左右的时期时,是社会矛盾,心理冲突最为严重的时期。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我国在2008年,人均 GDP 就达到了3000美金。所以,以前大家都在求生存阶段,顾不上心理,而现在大家已经满足了生存需求,就需要心理满足,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心理疗愈吗?


宋坤: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创伤记忆。如果我们都能掌握一些有效的心理调适技巧,提升心理韧性,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无常时,就能避免潜在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还能开发我们的天赋潜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在工作或学习中,积极心态还能促进团队合作、提高沟通效率、增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的绩效和成果。特别是对于家庭来说,如果我们都带着原生家庭的传家枷锁,当我们进入新家庭成为父母时,孩子就会投射我们童年的创伤记忆,从而出现夫妻矛盾,婆媳矛盾,亲子之间相爱相杀。都说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但往往生命中最大的伤害是以爱为名的伤害。



02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主持人:说到父母爱孩子,最近学校放假了,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天天玩手机,不做作业,有什么好办法呢?


宋坤最近我接到了不少家长的求助电话,都是说孩子不听话、沉迷手机、不好好完成作业,怕游戏给孩子毁了,让我给孩子做咨询。每次我都要求家长先接受辅导,家长必须先成长自己。我也是从这个过程走过来的,我深深的知道家长改变1%,孩子就改变99%。否则孩子就像养在鱼缸的鱼,鱼缸的水出问题了,不换水,光治疗鱼是没用的。当然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不必因为前面对孩子养育的错误苛责自己,特别是苛责伴侣。因为我们的父母也没有给到我们正确的养育方式,在他们那个年代,还是求生存的年代。新中国成立,父辈们几代的积累,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的下一代是求幸福,求个人价值的一代。从活着向活的有意义迈进,因此旧有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孩子。所以要问问自己:“30年后,我要面对怎样的孩子呢?”无论他是丰盛喜悦的还是贫穷痛苦的,我们都没有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主持人:我就经常听家长说老大养废了,所以生个二胎练小号。


宋坤:我想如果没有掌握养好一个孩子的方法,养多少个也拿不到想要的结果。就像农民种庄稼,光靠爱行吗?肯定是不行的!只有我们懂得了种庄稼之道,才会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同样如此啊,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得懂。伟大的教育家卢梭就曾经说过,教育错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主持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教育方法错误,会让孩子坏习惯和不当行为越来越多吗?


宋坤:是的,有句话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就像 我打个比方,家中经常有老鼠出没,大家听好了,是老鼠出没哦(不是熊出没哈),如果你家里有老鼠出没你会怎么处理呢?有些家长说,买老鼠药,买老鼠夹,把老鼠洞堵起来,不让它进来,还有些家长很好玩,说养一只猫,搬家,搬家老鼠就没有了。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方法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因为你杀死一只老鼠还会有千千万万只老鼠。怎么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呢?真相到底是什么? 如果家中经常有老鼠出没,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家里不够卫生,家里食物太多,杂物垃圾太多,这才是事情真相,如果我们的家足够卫生,老鼠自然不会来你家啦。我们的习惯思维是,见到问题出现,就处理已经出现的问题,这种思维叫结果思维,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问题上。如果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问题出现之前,避免问题出现这叫前因思维。教育就是设前因生后果,西方心理学研究怎么去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而我们东方智慧很少研究怎么处理坏孩子,而是如何培养好孩子,不让问题出现,注意力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03
手破了易愈,心破了难补


主持人:不让问题出现的智慧是什么呢?


宋坤:就是让孩子对当下的事情负责任。比如孩子打烂了杯子,有些父母会担心玻璃划伤孩子的手,就自己收拾,只对孩子说,下次你要小心一点啊!这样看起来是爱孩子,其实我们是在不自觉的教育孩子,做错了事情只需要应付几句,说几句话就行,而自己不要承担任何后果。如果孩子只需要听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会产生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不负责任的毒瘤,更是下一次出现的成因。所以更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让孩子自己打扫干净,父母不要帮忙,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哪怕手破了,手破了很容易痊愈,心漏了就很难补了。当下就要负责任,而不是下一次再负责任。我这样表达清晰吗?


主持人:特别清楚!就是说关注问题的出现,从问题出现的源头上下功夫,而不是关注出现的问题。


宋坤: 是的,唯有让孩子当下就负责,才能让问题不再出现。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需要孩子自身体验,而不是家长嘴里的道理。我经常调侃家长,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不起作用。


主持人:但有些孩子会通过哭闹来逃避负责任,怎么办?


宋坤:是的,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少,在高铁上,在饭店,在商场,都看到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再哭闹,就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这样看起来是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却不知道已经培养了后面问题的出现。孩子学会了,原来我可以用哭闹来要挟父母的,慢慢的,孩子就主导了父母。这样的模式一旦被建立,就会有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他会认为你不满足我,就是不爱我,我就恨你。谁爱我,谁就要满足我。从此,他恨的人永远比他要爱的人多的多,那这样的人生注定是悲哀的。想一想孩子在7,8岁以前,他最多在地上打滚,再大一些就会摔东西,离家出走,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等一些极端的行为。这一类孩子的心理游戏是什么呢?就是让你臣服于他,达到控制父母的目的。有些孩子从你不给我手机玩,我就不做作业;你不满足我,我就不去上学……他会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父母的底线。谁爱他,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控制爱他的那个人,让爱他的那个人来臣服于他。这类孩子长大以后,特别在夫妻关系里面就会控制另外一半。你不满足我的要求,就表示你不爱我,我就发脾气,就摔东西,或者是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要挟对方,让对方臣服于自己,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如果家里没有建立底线规则,没有敬畏文化,日后会埋下没完没了的难题。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只看现在的结果,还要看孩子成年后的后果。不仅仅要应对当下的问题,还要多想一步,如何不让问题出现。


04
建立底线规则和敬畏文化

主持人:那就完全不管孩子的哭闹吗?


宋坤:不被孩子的哭闹威胁并不是指不管,我们还要避免情感忽视。特别是0-3岁无条件接纳期,给足孩子心理营养很重要。曾经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约翰华生创造的哭声免疫疗法风靡一时,就是养育婴儿不去管他哭,慢慢的孩子就很乖,定时吃喝,不哭不闹,这解决了当时很多职场妈妈的困扰。然而被如此养大的孩子很多出现心理问题,华生的几个孩子深受其害,他大儿子在30岁那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也多次自杀,最后因为酗酒离开了人世。被情感忽视长大的孩子,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





主持人:那如何做到建立底线规则和敬畏文化又不伤害孩子呢?


宋坤: 一句话,就是温柔而坚持!当孩子3岁后,用哭来期待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时,我们要做的是温柔的看着他哭,但是不能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这是父母建立规则最重要的底线。规则是一堵墙,而不是一张网。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会不断的去触碰父母的底线,如果他发现父母的底线是很容易放弃的,父母是很容易妥协的,那么他的坚持就会升级。青春期以前,孩子最多就是在地上打滚,前不久网上刷到好些成年的儿女对头发花白的父母又打又骂的要钱要房,都是因为在家里没有建构底线规则和敬畏文化。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友好解决问题的模式,对于合理的要求可以通过语言沟通;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怎样哭闹撒泼都不能满足?


宋坤:是的,哭闹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方式,这时候讲道理只会更糟糕。我们只需要平静温和的看着孩子哭,如果孩子允许你抱着,你可以让孩子在你的怀里哭,哭完了,孩子的情绪就过去了。有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看见,甚至被否定,这些压抑的情绪就会像垃圾一样积压在孩子的心底发臭发霉,害人害己。


主持人:如果说孩子已经青春期了怎么办?


宋坤:还是要重新建立底线规则和敬畏文化。我们说栽一棵树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青春期孩子特别考验我们父母的心理阈值,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带着使命来唤醒父母的二次出生。只是有些父母觉醒的早,有些父母可能一生都在漩涡中。所以才有那段著名的诗歌:生命如果用爱不能唤醒,就会用痛唤醒,如果用痛不能唤醒就会用更大的痛唤醒,如果用更大的痛不能唤醒,就会用更大更大的痛唤醒,更大更大的痛不能唤醒,生命就会用失去唤醒,失去关系,失去健康,甚至失去生命本身。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早日觉醒,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剧本,给孩子一个治愈一生的幸福童年。



监制/李冬梅   编审/刘琼秀 戴 红 
主持人/胡  琴

编辑/胡  琴

声明:本公众号未标明原创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犯了企业、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
END


手机下载“开吧APP

收听节目、参加互动、

关注仙桃最新民生动态、

汽车维权、车辆保养维修知识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点击下载


精彩在你身边,你的有车生活方式。

仙桃人民广播电台




仙桃之声
仙桃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fM90.4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