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作品 | 深源创新实验室 | 浮庭——地下入口广场改造更新设计

文化   2024-09-28 10:23   北京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4年第9期 P106-110

深源创新实验室


浮庭——地下入口广场改造更新设计


浮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是一个地下入口广场的整体改造项目,也是龙湖苏州时尚水岸星悦荟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源创新实验室完成了该项目由设计到落地的全过程。

原下沉广场橄榄形的空间赋予了场地基本几何形态与轴向关系。设计在保留空间开放性的同时,通过“织连”与“嵌补”2种手段,由下至上重塑了景观界面,对原本的缺口空间进行了修补式的营造,使其成为弥合城市空间关系的体验性场所。设计充分保留了原本的广场空间,原始结构为新增加的设计要素提供了基本的边界条件与形式框架,通过简单的几何形态空间设计刻画出广场内部的景观构成。


南北向橄榄形态的场地


1 共有的构成

设计拓宽了原有通向下沉广场的楼梯,将原本几乎完全对广场开放的地库界面根据防火分区重新规划了3个出口。浮庭由2个部分组成:如同水母般漂浮的半透明织物的膜结构、具有上升感和空间张力的地景花园。

膜结构是广场的顶,在形成围合感的同时留出“一线洞天”,也作为“织连体”引导主要流线,衔接室外重要的空间节点。在庭院内侧原有的承台上,加建新的混凝土柱,加宽柱基础,并在柱基础上支起钢柱,以悬吊与支承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将膜结构撑起,尽量减少下沉广场空间内部的结构。

地景花园的设计采用嵌入式的手法,使原本的下沉广场成为一个整体式面层,利用原有的几何关系使上下层空间相互关联,形成连续的景观。种植池朝向不同、随机分布,形成了离散的花园。设计将窗洞式的空间与灯光相结合为植物造景,相似的手法与形态各异的组合构成了风格统一且形式多样的场景。通过栏杆划分活动区域与地面铺装。地面层的平台从四周延伸到地景花园中,成为构图的要素,与人们产生互动。



平面与加建结构


功能要素族分析

剖面图


2 光与环境的互动

木纹透光玻璃立面与水洗石面层的搭配展现了浮庭轻盈的姿态,在夜晚整个水洗石面层如同从地面掀起的薄壳。在种植池中设置投影以及在柱体上设置灯光,让膜结构表面作为光影接收器。场地中的光元素相互配合,营造出沉浸式的光影互动艺术效果,使地下入口广场在日落之后成为具有氛围感与公共活力的场所。


模型——“织连”“嵌补”景观界面与空间表面

地景花园中离散的植物造景


坡地和几何形态的空间是场地中的静态要素,而自然生长的植物与可变的灯光是场地中的动态要素。项目落成后,这里成为休闲娱乐、游玩嬉戏的重要场所,人们会自发地寻找可以与场地产生互动的空间并进行活动。


膜结构与地景花园共同组成立体的连续景观

地景花园的入口与膜结构的延伸形态
不同要素形成多种互动
木纹透光玻璃立面与水洗石面层营造出轻盈感
由地景花园通向地面层的台阶



项目类型: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

项目面积:780 m2

设计时间:2022年3月

建成时间:2023年10月

设计单位:深源创新实验室

设计团队:刘秦榕、姚璐、许朝财

项目顾问:上海标定合嘉科技有限公司、昇霖照明设计事务所

合作单位:爱城市智库(深圳)有限公司、广州瑞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苏州科技城科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标定合嘉科技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陈颢、董博儒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4-09刊首语 | 赵晶:人工智能与风景园林

全文开放获取 | 《风景园林》2024-09目录 | 人工智能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 可持续景观技术

专题导读 | 人工智能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 《风景园林》2024-09

专题导读 | 可持续景观技术 | 《风景园林》2024-09

LA新刊抢先看 | 生成式算法在风景园林生成设计中的适应性研究 | 陈然 罗晓敏 何越衡 赵晶

LA专题 | 计算性设计在种植设计中的研究进展 | 李金诺 马玥祺 尹豪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4年9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边紫琳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边紫琳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风景园林杂志
《风景园林》杂志社致力于记录国内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城市设计、公共艺术等领域的重要事件、新锐思想和优秀作品,是一家集出版、展览、讲座、咨询等学术交流活动于一体的传媒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