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至9月,考古工作者在对昆山市张浦镇京东路南侧、规划路东侧地块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时,意外发现了唐家角遗址的存在,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太湖东部地区良渚文化聚落遗址的一处新亮点。
昨天(10月27日)下午,古吴轩国学大讲堂系列讲座“太湖东部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从昆山唐家角遗址谈起”在古吴轩书店(章太炎故居店)开讲,苏州市考古研究所馆员、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车亚风受邀为我们解读昆山唐家角遗址背后的复杂性,共同探寻太湖东部地区的文明化进程。
在讲座中,车亚风首先介绍了唐家角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唐家角遗址位于昆山市张浦镇京东路南、规划路东,占地面积达57153.69平方米,且周边水网密布,北距吴淞江约4公里。
唐家角遗址地理位置
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7月,考古团队累计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分为北、南两个区域,共发现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东周、汉至明清等时期的遗迹现象228处,包括灰坑140个、井58口、沟9条、房址6座、墓葬38座等,并累计出土完整及可复原遗物604件(组)。
发掘情况表明,南区的主要特征是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时期所建造的土台,这些土台主要用作墓区。其中,崧泽时期墓葬有8座,良渚时期墓葬有25座。从随葬品,特别是石钺的数量以及出土玉器的数量和精美程度来看,可以推断出不同墓葬之间的等级差异。
崧泽文化时期的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而石钺和玉器相对较少,贫富分化并不明显。然而,到了良渚文化时期,出土的石钺和玉器变得更为常见,其中象征权力的石钺及琢制精美的玉器彰显了墓主人较为显赫的身份地位,也反映了这一时期贫富分化的加剧。
石钺
车亚风在总结唐家角遗址墓葬特点时指出,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唐家角遗址所展现的社会复杂化现象,进一步延伸至太湖东部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得出太湖东部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总结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基本一致,并引证在史前东部地区与周边地区不断地融合创新,在经济技术、精神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所起的引领作用。
接着,他详细阐述了太湖东部地区的文明化进程的各个阶段。从文明的奠基开始,三山岛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上的空白。随后,草鞋山遗址与绰墩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水稻田的发现,则揭示了以水稻田为代表的农业起源及发展,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史前社会的发展,贫富及阶级分化日益明显。距今约5800年的张家港东山村遗址,证明了中国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第一步应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迈出,社会分化与联盟加速了文明化进程。而良渚古城的发现则表明,良渚文化已经产生了区域王权,进入了社会复杂化的高级阶段,中华文明由此正式形成。
车亚风在谈到考古的意义时还表示,考古学并非有些人认为的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与国家政治生活息息相关,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因此,我们需要以史为鉴,借古鉴今。
讲座的最后,车亚风为我们推荐了《吴越之迹》一书。该书从考古学文化和区系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良渚到吴越等古扬州华夏化的文化演进、交流互动与谱系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的良渚文化和文明进程。
古吴轩国学大讲堂往期回顾
古吴轩国学大讲堂|陈正宏:苏州刻书,拥有穿透时空和地域的力量
古吴轩国学大讲堂|大车7辆、载书20箧,回望“书痴”林则徐的嗜书人生
古吴轩国学大讲堂|徐兴无:细看大运河流淌下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
古吴轩国学大讲堂 | 傅杰:纸短情长,从书信里品读真实的章太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