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泛滥,是困扰中国几千年的难题。
史前的黄河,下游是一直摆动不定的,忽南忽北,自由流淌。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各诸侯国开始修筑河堤,企图让黄河按照自己的意愿,沿着固定的河道流入大海。时间一久,随着下游的泥沙越积越多,黄河也成了高悬于华北平原的地上河。洪水一泛滥,黄河就出现决口,甚至改道。
从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
正是因为黄河的决口和改道,很多城市在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然后被埋在泥沙之下,成为了历史遗迹。我们今天来说说,那些被黄河淹没的古城。
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在古城开封,从地下3米到12米,叠压着六个朝代的古城遗迹,分别是: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及清开封城。这六座古城中,至少有三次是毁于黄河大水。
魏国大梁城建于公元前364年,城址位于今开封市区的西北部。公元前225年,秦国为攻灭魏国,引水灌城,大梁城被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围困开封,围城数月久攻不下,于是掘开黄河大堤淹城。开封城内原有人口约37.6万,洪水过后仅余约3万。黄河的泥沙直接填平了城池,与城垛齐平,清朝的时候,只好在上面直接建城。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从城北张家湾决堤,开封城再次遭受黄河的浩劫,淹城达8个月。开封损坏严重,次年二月,只得在原址上再建新城,这是时间最近的一次。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城市。
古濮阳城
古濮阳据说有五千年历史。《竹书纪年》:“元年,帝(颛顼)即位,居濮。“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都城,为河济之间一大都会。因为建在黄河边上,古濮阳城一直饱受黄河之苦,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前132年,黄河在瓠子口(今濮阳西南)决堤,洪水淹没城池达23年,形成“濮阳泽”
1048年,黄河在商胡埽(今濮阳昌湖)决口,形成“北流”新河道(今河北青县入海)。此次改道使古濮阳从黄河南岸变为北岸,古濮阳在五代到宋初为澶州,因为城市改在河北岸,而改称为濮阳。苏轼在《河议》中描述:“濮阳之地,岁岁河溢,城垣崩圮十之六七”。
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原流经濮阳的黄河故道逐渐淤高,城市渐渐被废。明洪武年间,濮阳县治被迫向东北搬迁15里,重建于今濮阳的老城区。古濮阳于明清时期被彻底埋入泥沙之下,现存古城遗址埋于地下3-5米深处。
徐州古城
同样因为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而被毁。明清时期,徐州城墙徐州古城多次重建又被毁,现在地下还埋藏汉代至明清街道、建筑遗存。
下邳城
下邳城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和邳州市交界处,三国时期重镇。曹操围攻下邳三个月,并引沂水和泗水的河水灌城,最终导致吕布投降。
清康熙七年(1668年),莒州、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引发了黄河决口,导致下邳城陷入水中,形成了“旧城湖”,从而彻底消失在湖水之下。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 ,是一座历史有悠久的名城。明弘治年间,黄河决口冲毁旧城(当时为归德府城),随即开始建设新城,正德年间正式建成,旧城遗址现深埋地下。
唐代的济州古城
唐代的济州古城,曾为山东名郡。天宝十三年(754年)。济州古城被洪水冲毁,泥沙淤积导致城市无法重建,济州建制撤销。济州古城遗址在今聊城高新区韩集镇高垣墙村。
滑州古城
古滑州古城为中原名城,瓦岗寨所在地。唐宋时期,滑州为黄河重要渡口。同样是金元时期,黄河改道,滑州古城被淹没,现埋于黄河故道的泥沙之下。现存的滑州旧城为明朝时修建。
曹州旧城
曹州旧城位于今菏泽。明洪武元年(1368年) ,黄河决口冲毁古曹州城,后迁址重建,原城遗址埋于地下。
顿丘古城
位于今河南省清丰县,《诗经·卫风·氓》中“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汉朝时期被黄河水冲毁,遗址现埋于黄河淤积层。
古泗州城
泗州城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周,位置处于今江苏盱眙县的淮河岸边。因为处于黄淮交集的运河的要冲,从唐朝到明朝,泗州城繁华了900多年。
康熙十九年(1680年),因为黄河夺淮,古泗州城在一夜间被洪水淹没。到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古泗州城彻底被泥沙埋没,沉入洪泽湖底。
古大名府
大名府为北宋时期的北京,盛极一时。明建文年间,漳河和卫河突涨大水,整个城市被洪水淹没。洪水退去后,淤泥达到了一丈多高,无法清理。城池逐废,埋入泥土之中,明朝后来又在原址上建新城。
我们来小结一下黄河改道和城市湮灭的原因。
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的含沙量极高,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与黄河争地,又导致黄河更加肆虐,决堤后洪水横扫平原,每次改道均摧毁沿途城市。
历史上多次“引水代兵”,给人们带来了深重苦难。
在没有认清大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一厢情愿治理黄河,往往以失败告终,最终自吞苦果。明清时期的黄河治理,往往就是这结果。
小结一下,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是,随着人口增多,人和自然的矛盾冲突就加大了,人类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自然,结果往往被自然报复。
这些被黄河淹没的古城,既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冲突的见证,也为研究古代城市布局、环境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它们的命运提醒后人:治河需尊重自然规律,平衡防洪与生态。
请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