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历史贡献,唐太宗被严重夸大
文化
2025-02-05 00:02
广东
要说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大家脱口而出的就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今天,我们就来客观分析下,这四位帝王各自的历史贡献。对中国历史上四位关键君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的贡献排序,需综合政治制度开创性、文化影响力、历史延续性等多维度考量。以下为基于历史价值的客观排序与解析:1、是否结束了长期战乱时代,结束了战争对人们造成的痛苦,创造有利生产生活的社会环境。国土的开拓,对后世版图的影响。5、是否后对后世影响深刻的重大工程,为后世繁荣做出的奠基性工程。现在我们就来逐个例举下各位帝王的历史贡献,各项得分以10分计算。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400年的战乱,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北击匈奴,让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有了明显的分界线;征伐岭南和云贵,让这两大块正式纳入版图。从结束战乱来和奠定版图来说,秦始皇可打满分。从政治制度来说,秦始皇废分封,开创了全国性郡县制,这是一大政治创举,延续到了现代。这一项又可打满分。就经济创新而言,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为后世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创新,主要体现在统一文字上,这一项接近满分吧。至于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工程,第一个是修筑长城。修长城来抵御游牧民族,一直延续到了明朝;第二个是修全国性直道和驰道,修建沟通西南的“五尺道”;第三个是修建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灵渠。仅这三项又是满分。给秦始皇下一个定义的话,就是国土和制度的奠基者,若无秦始皇的制度革命,中国可能走向欧洲式封建分裂。在疆域版图上,打通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等四郡),将新疆首次纳入版图;远征匈奴至漠北,奠定汉地基本范围。攻灭南越国和闽越,在朝鲜设立乐浪的汉四郡。在高祖刘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疆域。但是,汉武帝没有结束分裂战乱的功绩,所以他的贡献要逊色秦始皇。政治制度创新。汉武帝用“推恩令”、左官律等制度瓦解了分封王国的威胁;开创了刺史制度,这是地方监察制度的起源;开创了“察举制”,这是第一种统一选拔人才制度。在文化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为官方哲学,影响东亚两千年。在历法上,汉武帝组织编写了《太初历》,这是中国历法划时代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阴历体系一直沿用到现在。在经济制度上,汉武帝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首创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用国有经济来稳定经济秩序。在工程建设上,汉武帝把长城延伸到了河西走廊,并大力整治黄河。此外,汉武帝还派人修建了通往贵州的道路。综合评价来说,汉武帝应该是“文明的定型者”,在他的统治下辖,儒家正统化与疆域扩张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从结束战乱来说,唐朝的建立,主要贡献还在于李渊。李渊是起兵反隋的主要决策者,打着“尊隋”的旗号拥立杨侑避免成为众矢之的,迅速攻占长安,通过联姻拉拢关陇军事集团都是李渊的决策。李世民的主要贡献是前线指挥。现在史学界认为,李渊才是建立唐朝的核心,李世民的作用被夸大了。这一点,下文将详细解说。就开拓疆土来说,李世民的贞观年间并不是唐朝疆域最广的时候,辽东、北庭都护府都是在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纳入版图。但是,李世民有一个亮点就是平定东突厥,还得到了一个尊称——天可汉。就政治制度开创而言,三省六部制和科举都是以前就有的,只是历史教材放到贞观之治里来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三省六部制开创于隋文帝时期,科举制是隋炀帝杨广的大业元年开创的。唐太宗能拿出来说说的制度就是《贞观律》,这是后世法律的一个蓝本。均田制开创于北魏,租用调制隋朝就开始了,况且这两个制度基本上实施没多久就黄了,不切实际。文化上的贡献,唐太宗值得说一说的就是包容性强,民族融合加强。综合评价: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成为东亚"盛世"模板,但其成就部分依托隋朝遗产(如大运河、府兵制)。现在我们来说说看,为什么说唐太宗的贡献被夸大?为何会被夸大?唐太宗最拿得出手的政绩就是“贞观之治”,但贞观之治并非历代王朝经济社会发展的巅峰。贞观末期户数仅恢复至隋朝鼎盛期的1/3,隋炀帝初年,全国有890万户,而贞观之治的末年,全国还仅有380万户。就连历史教科书都不敢说,贞观年间人们丰衣足食了。唐朝最繁荣的时候,还得到唐玄宗的开元年间。贞观之治的成就,大抵跟汉朝的文景之治差不多,跟北宋的宋仁宗时期相比都有差距。而且,唐太宗的一些成就,还依仗了表叔隋炀帝杨广开通了大运河。但是,有些史书为什么把唐太宗抬高到“千古一帝”的地位?首先,唐太宗自己就动手篡改历史,因为“玄武门之变”的污点,李世民把自己的《实录》都改了,放大了自己的成绩,贬低了父亲和兄长李建成的功劳。其次,“贞观之治”在后世文人眼里树立了一个“理想化”的盛世范本,尤其是唐太宗纳谏的故事,让他们觉得“帝王就应该听臣子的”,所以对唐太宗进行了美化。尤其是宋代以降,儒家学者为规劝君主,将贞观之治塑造成理想化模板。欧阳修、宋祁等人在修《新唐书》的时候,不自觉的将这个“善于纳谏”的明君好好美化一下。唐太宗是有一定历史贡献,但与秦皇汉武两人客观仔细比较一下,差距立即就出来了。就结束战乱来说,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分立的局面(50年换5朝8姓13君),完成了局部统一。虽然有北方的辽国和西夏,南方的大理并立,宋太祖也算是有一定的成就,8分应该没问题。在政治方面,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结束了长期武人干政局面;对中央和地方机构实行分权,把军事、行政、司法和财政等四项权利分散,为后世的地方行政机构实施提供了范本。相对之前历朝,宋太祖几乎进行了一场经济革命。取消消坊市制,取消宵禁,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推广小麦生产,他儿子又推广占城稻,宋朝的农业空前发展。整个宋朝,没有因为吃不起饭而发生大规模造反。宋江算是黑社会组织,方腊的宗教色彩非常重。在文化上,宋太祖立誓,“不以言杀士大夫”。舆论环境宽松,文化飞速发展,除了宋词和文章以外,“四大发明”有三个出现在宋朝。还有一点,宋朝的皇帝,在个人道德方面确实树立了典范,除了宋徽宗的花石纲被人诟病以外,没有哪本史书敢说宋朝其他皇帝是暴君昏君,穷奢极欲的。宋朝皇帝生活都很简朴,也是极少修皇宫的王朝。在工程建设上,赵匡胤主要的成就就是为围绕开封,进一步修整了运河体系。本来还想说说其他几位皇帝,但由于篇幅有限就一一例举了,我们来做一个表格吧。说明:疆域指结束分裂战乱,和开创疆域。政治、经济、文化,均指开创性的政策创新,减分项包括暴政,文化钳制等。1、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开创三省六部制,开挖了两段运河。2、隋炀帝杨广,攻灭南陈的主将,隋朝大运河的修建者,科举制度的开创者。3、元世祖忽必烈,疆域空前,设立行省制度,修建京杭大运河。4、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实行两京十三省行政区划,废丞相,完善科举,提高读书人地位。推动大移民,平衡地方经济发展。5、明成祖朱棣,出击草原,设立努尔干都司,营建北京城,设内阁,郑和下西洋。8、康雍乾三朝的共同减分点:文字狱。雍正最为厉害,康熙多一个迁界禁海。因为没有废除科举制,文化上都给两分。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