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黄纸,斩鸡?清朝对于“拜把子”的人,直接抓起来砍头

文化   2025-02-09 00:00   广东  

电影《鹿鼎记》里有一幕, 韦小宝动不动就要和人“烧黄纸,斩鸡”,结拜兄弟。

电影毕竟是电影,况且是无厘头搞笑电影。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清朝初年,“烧黄纸,斩鸡”,结拜兄弟,是要被砍头的。

顺治皇帝是第一个对“禁止结拜”做出明确规定的清朝皇帝。他在顺治三年将颁布律令:“凡异姓人结拜弟兄者,鞭一百。”顺治十八年,这一条又升级为,“凡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者,著即正法。”也就说,结拜兄弟抓住就要砍头处死。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南方的会党活动此起彼伏,规模较大的有鞭会、桃园会、一钱会、关圣会、小刀会、父母会、子龙会、北帝会、天地会等等。朝廷大为恐慌,把结拜兄弟的性质直接上升到“谋逆”。

乾隆年间,《大清律》又把“结拜兄弟”这一条修正为:“凡异姓人但有歃血定盟、焚表结拜弟兄者,照谋叛未行律,为首者拟绞监候,为从减一等;若聚至二十人以上,为首者拟绞立决,为从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

到了乾隆晚期,由于天地会活动频繁,清廷又重修《大清律》,增加了一个罪名:“复兴天地会”罪。该条款规定:“潜谋纠结,复兴天地会名目,抢劫拒捕者,首犯与曾经纠人,及情愿入伙,希图抢劫之犯,俱拟斩立决;其并未转纠党羽,或听诱被胁而素非良善者,俱拟绞立决,俟数年后此风渐息,仍照旧例办理。”

整个清朝,都是不允许异姓结拜兄弟的。

我们现在来说说古代结拜兄弟的历史。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三人的誓词是:“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自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一句成为结拜兄弟的标配,不说这一句,好像就不够兄弟。事实上,亲兄弟也没有要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

歃血为盟这个事情,最开始是轮不上普通老百姓的。这个仪式的起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会盟。

歃血为盟,是诸侯国之间的事情,但能代表诸侯国的只能是国君,久而久之,国家之间的仪式就演化了个人之间的结拜。“义结金兰”这个词出现了,“金兰”出自《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结拜,就这样从庙堂转向到了江湖。

个人结拜,从汉朝起开始盛行,一直延续到明朝。不仅男人之间结拜,女人之间也有结拜成姐妹的。唐朝的《教坊记》就有这样的记载:“坊中诸女气类相似,约为香火之兄弟。”

随着历史的发展,异姓结拜为兄弟的仪式感也越来越强。以明朝为例,当时人们结为异姓兄弟有哪些程序?

首先选择良吉日,选择祠堂或者其他庄重的地方。结拜双方或者几方要盛装出席,甚至要提前“熏香沐浴,斋戒三日”。

要准备好祭品,挂上“义薄云天”关二爷的画像,让神仙来作证。

点上三柱香,然后拜天拜地,兄弟对拜。

交换金兰贴,帖子上写了结拜者的姓名,生辰八字,家庭住址和祖孙三代姓名。

然后是歃血为盟,宣誓。双方割破自己的手指把血滴入酒碗中,再杀一只大公鸡,鸡血也洒入酒碗。宣誓之后,端起碗一饮而尽。誓言也将写在纸上,交给主持仪式的德高望重者保管。

最后交换利礼品和信物,相互之间称呼“兄长”和“贤弟”,结拜仪式正式结束。

除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结拜兄弟?

刘邦和项羽;孙膑和庞涓;李世民和徐茂功秦琼程咬金等十八个兄弟,公元662年,李世民还与突厥可汗额利渭水结为兄弟;赵匡胤和石守信等义社十兄弟;朱元璋和胡大海、汤和、邓愈、常遇春、郭英等。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

东江学习社
学习文史,乐于分享,感谢关注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