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深耕行致远 笃行不怠领芳华——红岭教育集团语文学科大教研顺利举行

教育   2024-11-07 10:45   广东  

砥砺深耕行致远

笃行不怠领芳华

语文学科大教研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2024年10月31日,本学期的红岭教育集团语文学科大教研活动,在这金秋十月顺利开展。

集团各部领导和各部语文老师齐聚红岭石厦,跟随着石厦部的黄鲲鹏老师,走进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课堂。文学与思维在这节课中碰撞出迷人的光。



本节课,黄鲲鹏老师以“诗”为探究素材,引领学生通过读“法”,学“道”,表“术”,提升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需要运用的思维能力。

学生课下自主研读蒋绍愚《歧解和误解》,黄老师带领学生借助文后的三个任务理顺文章的思路,初步理解“诗无达诂”的含义,歧解和误解的区别及判定标准,归纳法的推论思路。



所谓“诗无达诂”即诗歌没有确定的一成不变的解释。

初步明确了“诗无达诂”的概念后,黄老师以三项任务为引领,用马未都先生的《静夜思新解》作为阅读素材,带领学生进行课中的实践:



★任务一:提取关键信息

1、提取本文的核心观点(用原文回答)

2、总结本文的核心证据。

★任务二:识别推论方法

与《歧解与误解》对比,判断本文使用的主要推论方法。

★任务三:证实或证伪

你认可本文的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学生们提取本文的核心观点:李白诗中说的“床”,不是我们今天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从三个方面总结本文的核心证据:(1)动作:《静夜思》里的抒情主人公举头、抬头的动作需要坐着完成,唐代因受游牧民族的影响,起居方式发生变化,诗中用来坐的“床”是“马扎”即“胡床”;(2)语境:唐代的建筑,门是板门,不透光,窗户也非常小,月光很难照到室内,李白看到“床前明月光”,是在院子里坐着才能看到;(3)旁证:李白《长干行》“绕床弄青梅”,“床”如果是睡的床无法“绕”白居易《咏兴》“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胡床”与“床”明显是指一个东西。

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各组形成初步的统一意见,初次表态:支持或反对。小组代表简单阐述理由。增加证据,下发语料,各小组用归纳法推论,得出最终结论。小组交换意见,二次表态:支持或反对。

学生们在任务的驱动和老师的指导下,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思维迸发。在经过讨论和思考后,他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至此,黄老师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带着大家总结马未都判断失误的原因。

(1)在词义解读方面,以偏概全,混淆概念,将“床”等同于“胡床”。

(2)在篇章解读方面,对诗歌的文化传统缺乏理解。


明确:“诗无达诂”并不意味着对诗词怎么理解都可以。如果有的理解是无法说通的,那就不是歧解,而是误解。准确的词义解读是“诗无达诂”的尺度。

不轻信,需深思。多表达,勿妄言。

随着黄老师的总结,本节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在此刻聚焦。

课后大家移步会议室,在张炬权主任的主持下开展评课活动。

红岭教育集团秦立法副校长对语文大教研开展情况进行了阶段性的回顾。



随后,黄老师介绍了本节课的设计初衷和思路。一开始接到的主题是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后来在读到蒋绍愚先生的《歧解和误触》后,决定以此为材料,带学生进行研究式的学习。这既符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求的思维整合和辨析能力,也匹配新课标对语文课堂里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力的要求。



集团领导和各校部老师对黄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

园岭部的李纳新老师夸赞黄老师讲课思路清晰,引导学生有法,在课堂重培养学生思维。她提出了一点建议,可以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更直观感受文字中的意义。杨雪莉老师用“少年感”评价黄老师的课堂,评其板书美观清晰且有勾连,课中用任务群做支架,教学材料丰富。



深康校部的马玉茹老师总结本节课落实了四维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重在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两个方面。黄老师的教学创造设计由浅入深:由提取关键词到辨别判断,最后证实表达。符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要求。同时也指出本堂课有很强的生成性且关联现实,体现跨学科的内涵。最后马老师也提出了一点自己的建议: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勾连课内诗歌,进行联通教学。



华富实验的王乙心老师用八个字总结黄老师的课堂——打破传统,归于传统。

本节课以非连阅读框架教诗歌,在逻辑框架里嵌入了诗歌。这是一节思维型课堂,设置任务极具专业性。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推进,四两拨千斤。同时她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语文是社会型学科,学生能自圆其说无需确切的答案,比如在本节课中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对“床”的理解,延伸到审美。最后总结黄老师的这节课是:有勇气、有魄力、见深度。



石厦部的周中老师深情地评价道:在古老的东方,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是智慧的结晶。把诗歌作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抓手,符合中国的美学传统,鲲鹏老师选用的教学研究对象特别精准。

在本次公开课上,鲲鹏老师没有简单地停留在通常文本教学字面的翻译和解释,而是通过提供方法指点,让学生们在多个维度中感知文字的内涵。这样的教学,使得诗歌不再是遥远的古人之言,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感悟的现实存在。

把文本学习当成了一堂思维训练课,带领学生学会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他们通过对关键信息词语的把握扩展到另外诗歌文本中相同词语的理解,极大地加深了孩子们的文化核心素养,也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思维品质。

在这样的课堂上,文字本身不再是枯燥的,而是生动的艺术形式,是情感与智慧的交响曲。

周老师引用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祝愿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能够像攀登高峰一样,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新的高度。



石厦部的钱娓老师先介绍了黄鲲鹏老师在生活工作中的书卷气息和有条不紊的气质,他像个六边形战士一般在忙碌中备课磨课,最终呈现出这堂精彩的公开课。黄老师在日常中鼓励学生有民主意识,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本节课也正践行了这一点,“诗无达诂”的意义也正体现了黄老师的教学方式。



园岭部的夏祥俊副部长用四好赞扬了黄老师的课堂:一好:板书好,是青年教师学习的对象;二好:举重若轻,课堂生成性强;三好:研究型课堂,格局高;四好:学生素质高,老师引导有方。同时她也指出,这样开放性的课堂有着探讨的意义,学习内容对初二学生是有难度的,教师教学要考量教学目标,注重“诗无达诂”的正向引导。



园岭熊丽华部长从“广阔的视野”,“研究的态度”,“开放的立场”三个维度对次节课进行了总结评价。谈到了语文学习到人生学习的启示。同时熊部长也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注重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需要有确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底线。语文课堂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人生阅历影响阅读体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思索,不断成长,语文的魅力在于其动态性。



首次参加集团大教研活动的艾巧书记从自身经历聊起,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



她回忆自己21岁参加福田区公开课时,听到了现任红岭教育集团彭宾副校长的《岳阳楼记》公开课,从而解锁了语文上课方式的新天地。

听了黄鲲鹏老师的课之后,有三个感受:一、老师素养好:具备扎实学养的老师是学校的门面,能为学生带来启发。二、选题好:诗歌就像中国人的宗教,“诗无达诂”就是思想最好的证实。三、思维导向:思维训练在课堂发生,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她也谈及了一些遗憾:课堂活跃度不足,语文课堂教学需适当增添激情。课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链接较弱。



最后,石厦校部的张炬权主任总结道:大教研的价值和意义应当体现教学的思考,全体老师应进一步思索语文主题学习的方向和未来。



砥砺深耕行致远,笃行不怠领芳华。诗无达诂,学无止境。

                                      

撰稿 | 王欣怡

审阅 | 杨燕皎 办公室

编辑 | 邱慧仪


红岭石厦
校园新闻、招生招聘、社团展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