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是第25个记者节,这是属于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节日。1937年11月8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抗日烽火中成立,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自此,记者节成为继教师节之后中国独立确定的第二个以职业命名的节日。
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即使是自己的节日,工作也是新闻工作者唯一过节的姿态。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他们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前往新闻现场的路上。在内蒙古有这样一句话,叫作“有事找雷蒙”。雷蒙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首席记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多年躬身新闻采访一线,以《百姓热线》《雷阵语》《雷蒙公益》《雷蒙帮忙团》等多档品牌栏目为平台,采访主持了5000多期电视节目,累计时长2800多个小时,足迹遍及内蒙古103个旗县区。曾先后6次荣获中国新闻奖,是中宣部、中国记协等组织的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在第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中,雷蒙荣获长江系列奖项。雷蒙不仅是新闻“老兵”,也是家喻户晓的“网红”记者。“雷蒙帮忙”账号全网粉丝量超过350万,短视频播放量超过4.8亿次。“雷蒙工作室”也成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拿得出、立得住、叫得响的媒体品牌。
雷蒙:“守正创新”,守住做民生节目、做党媒记者和党媒功能的“正”,“创新”就是借助新媒体发展,把帮忙做得更高效、更实在,更能够在社会上引领风尚,发挥媒体价值。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法治直播间》节目制作人、主持人王莎以《听见,法治中国的铿锵足音》为题,荣获全国新闻界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选手称号。365天,王莎每天都会在电波中守候,为大家普及法律、服务百姓、倾听百姓心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处。王莎:新闻记者这份工作让我感到特别骄傲、荣耀和自豪,我们要扎根人民,书写时代的赤诚和情怀,真正地去诠释新闻工作者在这个时代的担当和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关心关爱新闻工作者,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强调“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牢记嘱托,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用情、用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用镜头捕捉美好,用笔杆书写担当,用新闻演绎时代。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瑞认为,记者用笔和镜头记录下时代的变迁,用文字和声音传递着社会的脉动。记者节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致敬,更是对新闻职业精神的弘扬。只有不断弘扬新时代记者精神,传递真实力量,才能让新闻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张瑞:我是一名新闻战线的老兵了,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一线工作了整整20年,现在虽然我在高校工作,但还是没有离开新闻传播事业。我记得25年前我刚当记者的时候,最大的渴望就是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下这世间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瞬间。在当记者的20年里,我走了很多地方,也报道了很多新闻,每一次报道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也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记者这个职业的分量。在新闻现场我目睹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勇敢无畏的救援人员,坚强不屈的受灾群众,还有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他们的身影都永远定格在了我的镜头和记忆里。这些真实的瞬间也让我更加的坚信,记者这个职业的价值就在于传递真实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看到世界的美好和希望。我认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要有探险家的精神,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是记者的工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冲在最前线,为公众带来最新最真实的报道。人们常说记者是时代的见证者、历史的记录者,因此一名合格的记者还要用文字、镜头和声音真实、客观、准确地记录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力量。记者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正是这份艰辛,更凸显了职业的价值。因为记者的每一篇报道、每一个镜头、每一段声音,都是为了让公众了解真相,记者的努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坚守在新闻一线的我的战友们和伙伴们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用镜头捕捉美好,用笔杆书写担当,用声音记录精彩。 编辑:赵晓艳
审核:刘 璐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奔腾融媒 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点亮“在看”,与您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