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瑞安、科普先行。为普及实用、科学的健康知识,市卫健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在天瑞地安App推出《“医”线提醒》健康科普专栏,以关注全民健康为主旨,结合诊疗一线的实际案例,邀请医生解读公众对于健康理念的误区和困惑,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一提到“中风”,大家通常想到的是“脑中风”(又称脑卒中),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殊不知,眼睛也会“中风”,这种疾病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要高度重视。
近日,62岁的市民张阿姨早上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右眼突然看不见了,她伸手在眼前使劲晃动,也只能看到模糊的手影,吓得她赶紧到瑞安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
当天,张阿姨接受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眼中风”,需住院接受治疗。
“昨天我还在做家务、下地忙农活,生龙活虎的,眼睛不痛不痒,一点征兆都没有,怎么今天一醒来,就撞上‘眼中风’了呢?”现场,张阿姨怎么也不相信自己会得这种病。经过医生详细询问和解释,张阿姨恍然大悟。她表示,自己是有高血压病史的,平时服用降压药不规律,也没有监测血压。
“‘眼中风’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血压是其中之一。随着肥胖、慢性病逐渐年轻化,近年来‘眼中风’也趋于年轻化,年轻人长期过度用眼是一大诱因。”瑞安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眼科屈光手术中心负责人、留德博士王强说,“眼中风”的黄金治疗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有90分钟。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时间越长,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小。因此,一旦出现无痛性单眼视力下降,千万不要拖延。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尽可能减少视力损伤。
什么是“眼中风”?哪类人群容易患“眼中风”?平常又该如何预防“眼中风”?日前,记者联系了王强主任,梳理了有关“眼中风”的部分知识点,为大家带来本期科普内容。
“眼中风”的医学名称是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属于终末动脉,分支间无吻合,一旦发生阻塞,视网膜内层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它集合了快、重、不可逆三大特点,成为重症眼病之首,是突发性视力骤降甚至丧失的头号“杀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多见于老年人。它的发生与高血压、颈动脉阻塞、糖尿病、心脏瓣膜疾病等全身疾病密切相关。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管壁硬化,再加上老年人常有各类基础病,很容易罹患“眼中风”。除年龄外,还有许多因素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密切相关。1.从高温环境骤然进入低温环境
比如冬季从温暖的室内走出,骤然暴露于寒冷空气中,又或者在夏季从高温的室外进入低温空调房内。2.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是此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形成的斑块破裂脱落在血管中,就有可能阻塞视网膜血管,引发“眼中风”。
3.高血脂人群
高血脂的人血液粘稠度高,血管内的脂质沉积可以造成血栓的形成。
4.吸烟人群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痉挛,长期大量吸烟可能引起血管栓塞,从而引起“眼中风”。
5.长期过度用眼人群
长期电脑办公,生活作息不规律人群的眼睛长期处于紧张高压状态,也容易发生眼疾。“眼中风”虽然发病急骤,但也并非一点先兆都没有,只是先兆症状常常会被大家忽略。比如,出现一过性黑朦,即眼睛突然视物不见,这种情况揉一揉或过一会儿就会好转,但这种症状往往会经由偶发到频发,黑朦由几秒到几分钟才恢复,这些都是先兆症状,需要大家引起重视。“眼中风”的治疗需争分夺秒,发病后90分钟内为恢复视网膜血液循环、挽救视力的黄金期。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并且有效干预,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要预防“眼中风”,必须防治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控制体重或减肥、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心理平衡和戒烟限酒等,定期到心血管专科诊治,定期检查血压和血脂水平。1.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做系统性检查,对因治疗,防止另一只眼发病。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及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2.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如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则规范进行糖尿病饮食和低盐低脂饮食。3.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各种不良刺激,切忌大喜大悲,减少血管阻塞的发生率。4.此病与全身血管病紧密相关,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等,应注意相关用药情况及病情控制。5.此病好发于季节变化时,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滞度高者血小板聚集形成小栓子而阻塞的概率大,故心血管患者在季节变化时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6.学会自行按摩眼球的方法,如果出院后复发或另一眼出现一过性或阵发性黑朦、视力下降,应保持镇静,争分夺秒积极就医,以免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来源:天瑞地安 通讯员:鲍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