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后,我们重回校园

政务   2024-11-23 16:51   江苏  



2012年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毕业,迄今已超过10年。

母校30周年校庆的时候,和几位好友约定了回去看看。那时我们都还在读大学,到场发现,2012届的朋友寥寥无几。

如此细想,说是与母校共庆生辰,但因没什么成就,总是不太够格。在校园里同朋友闲逛,欲要触景生情,追念青春,又才毕业短短两年,这样又显得有些矫情。

作罢,在篮球上和学弟们投了几个篮,再到原来班级门口的走廊前发了会儿呆,就匆匆离去。

又过10年,母校40年校庆,这一次再回去看看,可能心态大不相同。我想,至少现在有点资格去缅怀青春了。


语文课


上高中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未来会从事文字工作,以文字为生。


我高中语文水平始终不太稳定,做卷答题经常“看菜下饭”——文学类文本阅读是不是喜欢的作者,古文的几道选择题答案是不是比较容易猜。


除了作文。作文一向保持在及格向下的稳定分数。


分班前,张洪涛任语文老师。几乎每次月考放榜后,张老师都会在试卷分析课上读我的作文,然后总结一句:“这文章上考场,完蛋。”


当时作文写得很短,因为实在是对既定的题目没有共鸣。


有次作文命题是“那山更高”,没有介绍,没有要求,角度自选。本来被前面的古文弄得神智昏沉的我,经过短暂思考,写出了一篇紫金山与老山谁海拔更高的比较说明文。在没有任何数据支撑的基础下,自己给南京两座名山做出了判断。


张老师表示:“教这么久,没见过考场写纯说明文的。”


现在想,如果当时有“江北新区”的概念,完全可以从两座山的时代传承的角度来写。一边是古韵金陵,一边是南京新主城,这座城市从秦淮河时代步入扬子江时代,从钟山问鼎迈向老山观潮。



分班至文科班后,李宝玉是语文老师。不论是讲学还是待人,宝玉老师都是幽默风趣、平易近人。


在文科班,作文开始越写越长,有时超出考卷方格,直接写到背面。


某次作文习作,要求写“童年往事”,那篇文章写我外公,写他在自建房的后院里种菜的故事,字数超过2000。


宝玉老师批注“真情实感,颇为动人”,然后对我说:“如果我是你,我也希望没有考场作文这种东西啊。”


考场上写得高兴了,文思泉涌,干脆不管不顾。以至于在某次模考中仿鲁迅先生,结果得了不及格,并收批语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篮球赛


2012届是扬二高考比较优秀的一届,也是“极具个性”的一届。以我和我的兄弟为例,当年除了上课,就是泡在球场。


那时候,午休时间是不给打球的。篮球爱好者们或多或少地都被巡查的老师抓过现行。


“如果你们个个未来都能变成姚明、胡卫东,你们从早打到晚,我都没意见。”班主任李传民老师不止说过一遍。


16岁的少年,终归还是年轻,身上总是有种不知从哪里而来的自信。



到了正式的篮球联赛,作为全校唯一一个文科实验班,我们好不容易凑够了轮转阵容,结果因为主力后卫周末在扬子体育馆打球弄断了腿,又少一人。


首轮面对理科班10班,他们阵容配置豪华,虽然知道几乎是赢不了,但就是那种莫名其妙的自信,让我们在出赛前叫上了全班女生下楼观战。


结果,半场罚篮得一分,全场得九分,创下自学校举办篮球赛以来半场和全场最低团队得分纪录。


以至于比赛结束后的落日和晚风像是约好了似的,一起烘托出了一种十分尴尬的伤感。


我问坐在边上正看天发呆的朋友,我们还配打球不?


他用故作深沉的眼神看着我,说着匪夷所思的话:“虽然输了,但对方防守球员也是尽力在防我了,说明我的进攻还是很有威胁的,你知道,虽然我一分没得,一球没进......”


我陷入了沉默。


同窗情



三年学习挺苦,那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于我,我挺怀念那段日子,毕竟有那么多兄弟,朝夕相处。


由于我们很多人都是从扬子一中毕业升入高中,所以要算起来,我们几乎是认识一辈子的兄弟。


我们给彼此起绰号,以至于真名叫什么都要想一想;我们一起打球,一起做愚蠢的事情;我们知道彼此暗恋的女孩,也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帮兄弟打抱不平。


回想一下,那时候多多少少的“年少轻狂”,着实让现在的我羡慕不已。



上大学的时候,我以连载的形式写过兄弟们的点点滴滴,那时候我们才离开高中,人生尚在探索,未来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


再后来,又过了几年,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光发热——有的在全球顶级米其林餐厅做过厨师;有的成了人民警察、法院法官;有的是专业的马术教练;有的在银行做到了部门经理;有的则为了自己的梦想,辞去了体制内的工作,远赴他乡。


不论大家身在哪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想起那三年,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和回忆不尽的故事,足矣。


很久以前,坐在13班后排的窗户边,看着窗外的夕阳晕红了半边天,我推了推正在旁边神游的同桌,告诉他窗外真美。


“是啊,好看的日落总是在要测验的晚自习前出现。快多看两眼,一会儿又要开始盯着黑白试卷。”他说。


偶尔想起,那时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囿于一方课桌之间,一方校园之内,目之所及的身影,纯真又年轻,连从远处吹来的风,都满载青春的呼吸。


同窗共读,情谊永记。



教室门一关,再打开就是别人的故事了。毕业的时候,我们和老师、同学道别,有终于解脱的快感,也有依依不舍的愁绪。


12年后再次回到校园,不知还能否重新体会青春的心动,或是步入逝去的时光,在秋风扬落英的光景中追溯曾经的自己。


月底又是校庆,期待再次遇见那些熟悉的面孔。


祝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40岁生日快乐。




文 | 顾杨乐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南京江北新区
南京江北通南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