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火焰》
戴佩妮
星外星音乐提供
戴佩妮在今天2024年11月11日发行她的新专辑《双生火焰》,我也终于可以说了,这张专辑我有幸提前通过黑胶制造时用来确定内容准确性和品质可靠性的test pressing试压碟聆听了一遍。听完之后,有些话就特别想说出来。
《双生火焰》这个专辑名字,一开始我也不明所以,戴佩妮这次是要谈论宏大的哲学或者心理学命题?但听完整张专辑后,我get到Penny的用意所在。
首先是音乐上的“双生”。《双生火焰》整张专辑除了标题曲外,都是戴佩妮之前写给其他歌手演唱的作品,这次她拿回来自己唱。“双生火焰”的第一层“双生”,其实是“双声”,一首歌由原唱歌手和创作者各唱一版,各有表达和特色,有如开出双生花。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唱作人“资源回收”动作,虽然之前有不少创作型歌手都出过这样的专辑,但等来戴佩妮出,还是让人非常期待的,因为戴佩妮的音乐创作极富个人特色,那些她写给别人唱的歌,很容易听出是出自戴佩妮的手笔,而Penny自己的嗓音表达同样特点鲜明,别无分号——把有着自己个人鲜明特色的歌用自己个人鲜明特色的嗓音唱出来,这其实又是一种“双声”。
不出意外地,戴佩妮在《双生火焰》里出色地演绎了这一层“双生”。这次戴佩妮选择拿回来演唱的曲目分别是彭佳慧的《说实话》、梁文音的《可以不爱了》、黄美珍的《无声抗议》、符琼音的《沉默》、邱诗凌的《耐人寻味》、刘思涵的《下注》及《拥抱你》、二珂的《三角题》、陈势安和毕书尽的《势在必行》、刘宇宁的《远距离》(原歌名为《十分喜欢》)、许光汉《别再想见我》和Fuying & Sam的《Over》,戴佩妮自己的版本几乎都和原唱版本大异其趣。大胆猜测,这12首戴佩妮的演绎,应该就是她创作这些歌时的理念和样貌,当然在2024年当下的录音,也添加了岁月行进之下新的积累和领悟——对Penny来说,这就是这些歌“双生”的意义。
戴佩妮
戴佩妮提供
《双生火焰》的第二层“双生”,则蕴含在这次专辑的制程上,专辑以“数字”和“模拟”两种不同的模式去呈现。虽然黑胶复兴以来,一个音乐产品同时发行数字的线上版和模拟的黑胶版基本上已经成为唱片行业的默认操作,但其出发点往往是出于市场考虑,而戴佩妮在这张专辑上“数字”和“模拟”的“双生”,则基于对音乐更本源的思考。
正如专辑里的12首歌跨越了时间的限制,戴佩妮想在专辑的制程上也还原出音乐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时间点不同的呈现样貌,“数字”模式代表当下,以线上流媒体版和USB版承载(Penny为什么选择了少见的USB格式而不是更常见的CD,其中的用意其实也颇值得玩味);而针对“模拟”模式,戴佩妮则想要回到轰轰烈烈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风起云涌的摇滚黄金岁月,因此她并不愿意只是形式化地出一张黑胶唱片,而是以“DAA”的制程方式制作,真正触摸了“模拟”的精粹和根源。
《双生火焰》黑胶唱片效果图
星外星音乐提供
对于曾经历过早期CD唱片时代的乐迷来说,对于由“A”和“D”排列组合成的三个字母标识应该有着深刻的记忆,它标识着音乐在录音、混音和母带后期处理三个步骤上采用的技术方式,行业内把这三个字母组合叫做“SPARS码”。比如“ADD”,标志这张唱片采用模拟技术录音、数字技术混音和数字技术母带后期处理,而“DDD”说明录音、混音和母带后期处理全部采用的是数字技术,以此类推。在CD唱片刚刚成为市场上唱片格式“宠儿”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一张带有“DDD”标志的CD会被认为是“数字高科技”加持下的“发烧级靓声”。
早期CD唱片上一般都会有的“SPARS”码
风水轮流转,近些年来黑胶唱片复兴回潮,乐迷们重新发现音乐在模拟技术下所体现出来的温暖、立体、丰满和本真等特性,对应到录音、混音和母带后期处理三个步骤,乐迷们回到了追求“AAA”的最初。但正是因为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录音、混音和母带后期处理三个步骤上数字技术迅速取代了模拟技术,“DDD”很快成了业界的稀松平常,模拟技术反倒日渐成为“濒临灭绝物种”,一路影响到黑胶复兴的当下,那些复刻或新出品的黑胶便受到了部分乐迷的质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数码倒灌”回模拟的黑胶唱片,是一种本末倒置。
《双生火焰》专辑的黑胶版本或许正是对这种质疑的回应。根据上述“SPARS码”的定义,这次《双生火焰》黑胶采用的“DAA”的制程,即在混音和母带后期处理上使用了模拟技术,因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远离所谓“数码倒灌”,回到黑胶唱片模拟的初心和本源。以“DAA”的最后一个“A”——母带后期处理阶段举例,戴佩妮专程来到英国传奇录音室艾比路录音室(Abbey Road Studios)。
《Abbey Road》
The Beatles
Apple Records, 1969
在这座因为披头士乐队1969年在此地录专辑时于门口人行道上拍下经典封面照片而闻名的录音室里,用和他们在摇滚黄金年代出品过的那些人类录音音乐史上最经典专辑相同的传统模拟过带技术,去完成《双生火焰》专辑的母带制作,使得专辑呈现出和其他当代录音作品迥然不同的声音表达。
艾比路录音室正门
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模拟制程无法像数字制程那样通过网络传输音源,戴佩妮是亲自“人肉”携带盘带一路小心翼翼带去伦敦艾比路的,因此可以说在这一次专辑的音乐制作上,Penny自己也完成了一次绝对尊重音乐的超强仪式感。
《双生火焰》黑胶唱片装帧设计示意图
星外星音乐提供
或许还会有挑剔的歌迷粉丝继续质疑:毕竟“DAA”,就意味着这张专辑第一个步骤——录音本身采用的还是数字录音技术,并未完全达到百分百的“AAA”。事实上,今天世界范围内,要找到符合出版技术要求又符合音乐人特定音乐理念的纯粹模拟式录音设备已经非常非常难,换言之,就算能找到这种录音条件,它也不符合戴佩妮作为一个独立音乐人的制作准则——Penny这些年来已是一个很典型的“卧室音乐人”,尤其这次她想在《双生火焰》专辑里把声音表达做得松弛奔放,因而放弃了去专业录音室,转而在自己家的更衣室里录制人声部分,这无疑和传统模拟录音是完全相悖的概念。不过别急,让我们回到艾比路录音室,这座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录音室自有解决方案:艾比路的顶尖录音师和母带处理师们会为大家请出为《双生火焰》做模拟母带处理的Studer A80,这台机器的一大特色就是,就算你喂给它的是数字音源,最后它处理出来的结果都是各种无法预测,充满了模拟时代的不确定性,比之数字技术音乐以“0”和“1”复制一万遍都不会走样的刻板而言,这无疑就是模拟技术的魅力。如果非要说《双生火焰》专辑的数字式录音是一种没能做到“AAA”的遗憾的话,那Studer A80这台“模拟时代之光”所产出的不一样的聆听效果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遗憾。
Studer A80 Master Recorder
图源:www.abbeyroad.com
在提前聆听《双生火焰》黑胶唱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心里暗暗嘀咕:这张“DAA”制程的黑胶真的“有点东西”!整体听感上,这张黑胶专辑非常厚实、立体,而且“重心”非常扎实,声场的明确度和丰富度比我听过的大多数黑胶唱片大得多。戴佩妮自然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巨肺”歌手,但在这张《双生火焰》里,她的声音对我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威慑力”,这种威慑力来自录音的近身感和细节度。我对比了一下已经在流媒体平台上先行释出的专辑标题曲数字版本和黑胶里的版本,前者有着数字版几乎无法避免的扁平感和“不近人情”感,而黑胶版本好像Penny就在你眼前半米处演唱,各种声音细节直接朝脸上扑打,多到接受不过来,甚至连口齿的粘连都听得非常分明。另外,在最能体现戴佩妮标志性转音处理的歌曲比如《下注》里,单个字的变调“转弯”的圆润度让人耳朵非常受用,而更“佛跳墙”化的作品像《Over》,人声和各种配器的冲击度也让人极为震撼——所有我们熟悉的戴佩妮的声音标签有了全新的呈现,同时进一步放大戴佩妮的创作特色,想来所有这些是要归功于“DAA”了。
在体会到了戴佩妮《双生火焰》专辑的多重“双生”概念后,最后突然想到:新专辑挑选在今天发行,而11月11日这个日子不也是一个完美的“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