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音乐产业式微的当下,为什么还要买实体唱片?
文摘
音乐
2024-07-23 23:01
安徽
众所周知,上世纪80、90年代是华语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不仅汇集了实力云集的唱将歌手,唱片销量更是突破百万销量,从而也带动了唱片公司所领衔的厂牌文化,进一步夯实了台湾地区作为华语流行音乐重镇的重要地位。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台湾地区的实体唱片销量自1999年起就开始断崖式的下滑,到了2004年这一趋势开始逐步恶化,不少唱片公司开始负债,亏损,结业,作为承接音乐产业重要指标的唱片行,从这一年起也开始接连从喧闹的城市里消失,能够坚持下来的大多都是对唱片行业还抱有一丝热爱和情怀控的先辈们。尤其是滚石唱片,从一家台湾本土唱片公司到后来为了与收购对手的国际性唱片公司竞争,滚石也在东南亚各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并开始尝试之前从未走过的偶像包装路线,但几年折腾下来效果甚微不说,也让滚石唱片陷入了另一种发展窘境,最终滚石选择了裁员和精简旗下的子品牌,出售闲置的办公场所和房地产,直至2009年纵贯线完成巡回演出之后,将走出了这场困扰其多年的负债局面。眼下,实体唱片的销量除了炙手可热的知名度较高歌手(团体)如:周杰伦、苏打绿、五月天等持续向好,其他的中生代歌手,实体唱片大多已经沦为其宣传自己作品的一张名片,而最终能够获益的,唯独只能依靠演出市场。即便如此,近几年随着黑胶复兴运动的持续兴起加上拥有经典音乐版权的本土唱片公司和国际唱片公司以复刻形式再版多年以前的专辑,继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这种以收藏实体唱片的受众毕竟有限,不足以燎原和激活传统音乐产业其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销量传奇。在此背景下,为什么还有人坚持购买实体唱片呢?
首先,目前还依然在坚持买实体唱片的朋友,都源自从传统音乐产业年代而来所延伸出的习惯,从卡带到CD乃至于黑胶,这些实体唱片载体相较于数字音乐,更能够直观了解歌手想要传达的专辑概念以及丰富多元的文案资料可以更深入在听歌的同时可以试图从实体的温度里与歌手展开对话。另外,就是钟情于某位歌手(乐队)的粉丝朋友,比如苏打绿目前正在进行的复刻计划,我认为这项计划真的生逢其时,虽然它是吴青峰与林暐哲版权纠纷而造成的结果,但也正因如此让更多来不及参与苏打绿过去的朋友,借助这样复刻的机会,重新认识和发现苏打绿一路走来的精彩乐章,而作为我们听着苏打绿作品成长的朋友,也可以借着这些作品,回到过去的时空,与曾经的自己在这些曼妙的旋律里相遇。而每张复刻专辑所附赠的苏打志也成为了很多乐迷争相作为理财产品的入手之选。
这样的案例似乎还有很多,从泰勒斯威夫特到周杰伦,从复刻到再版仿佛是这些年实体唱片产业巩固自身影响力的一种不可缺失的砝码,或许现在我们还可以为情怀买单,可是在不远的将来,年轻的族群是否还会坚持买实体唱片?这是实体唱片未来要突破的临界点,也是音乐文化革新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有些人就此认为音乐产业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不管技术如何进步,聆听音乐方式如何多元,实体唱片依旧有它独特的魅力,影响并存在于这个世界当中。
有温度的声音
是从按下PALY键开始的
————————————————
图片来源 | 网易云音乐 | 小磊工作室
文案资料 | 小磊乐话 文字 | 统筹:小磊
版式设计 | 小磊工作室 编辑 | 出品:小磊乐话
Key recommendation
of video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