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校园民歌运动是否唱出了你的心声?

文摘   音乐   2024-10-24 18:18   安徽  


                       杨弦(资料图)

1975年6月6日,“民歌之父”杨弦在台北的中山堂举办了一场名为“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在这场演唱会上他首度把之前将余光中的诗作谱成了曲的作品在现场进行了演唱,后来在“洪建全文教基金会”的全力协助下,出版发行了《中国现代民歌集》,这些结合了中国音乐与西洋民谣曲风的作品,在当时引发很大回响,这种来源于本土原创且新潮式的音乐形态也在当时的听众和媒体上都引发了很多的讨论,这是台湾校园民歌运动的开端,也拉来了华语流行音乐产业“唱自己的歌”风潮先声。


1977年,姚厚生创办了“金韵奖”(新格唱片),后来海山唱片跟进举办了“民谣风”创作歌谣比赛,由这两家唱片公司各自主导举办的歌唱比赛,不仅发掘了众多日后耳熟能详的实力唱将也孕育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产业幕后从业者,也让“学生歌手”为当时的主流歌坛送去一股清新脱俗的优雅风貌。我一直很欣赏新格唱片所赋予“金韵奖”的唱片文案,“由这一代年轻人的心声所谱成的——金韵奖”。首先是它对于纪念专辑的准确定位,另一方面是来自姚厚生强大的美学视角,无论是歌曲形态的设计和表现力,还是每位歌者的衣着打扮都做了精心的打磨,就是这样简单淳朴接近自然韵味的作品,很快的在校园里,在市井街头,在唱片通路上渐渐流行开来。


1980年代,伴随着校园民歌运动的逐步式微,由新一代知识分子组建的本土唱片公司开始浮上水面,从“滚石”、“飞碟”到“拍谱”、“可登”、“点将”......台湾流行音乐即将迈入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校园民歌运动还延烧到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地区,也都给各自地区原创音乐乃至人才发掘和培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提升作用。此后不久,台视开播了《大学城》节目,同时还共举办了十届的《大学城创作歌谣比赛》,也随即成为整个校园民歌运动史上的“末班车”。


一转眼半个世纪过去,无论是周遭的社会环境还是音乐载体的聆听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唯一不变的是,那些经由民歌时代打磨下的作品被流传了下来,成为华语流行音乐历史当中必不可少的经典之作。为了更好的还原整个华语流行音乐历史,尤其是台湾流行音乐产业发展进程,典选音乐与台北市文化局于十多年前开始启动了“台湾流行音乐备忘录影音制作暨资深音乐人口述历史影音记录”的相关计划。



这项计划主要访问台湾流行音乐产业相关从业者,并依据不同主题进行剪辑,重新加以编排,以纪录片的形态制作成可供参考依据的重要史料内容,继《百万销售水很深》、《新台语歌继续向前走》之后,主办方和执行单位已于昨日公开放送了该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唱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以即将到来的“民歌五十”为依托,邀请年轻世代音乐人代替观众,向走过民歌时代的资深音乐人提问与对谈,让我们一窥民歌如何从最初的创作抒发,一路累积能量,孕育无数幕前幕后音乐人,为台湾及东南亚流行音乐产业留下深远影响,并随着受访人的足迹,踏上台北市各个音乐场景,记录这座城市与台湾流行音乐的关系。



就如同该片企划总监李律在该片公映之前在媒体上发文所说的:“民歌时代不会再来,台湾社会也早已与50年前大不相同。说民歌的故事,不是要歌功颂德,也不必白发宫女话天宝。重述这些故事,最重要的核心一直都是那些恰好站在了风口浪间的年轻人,他们做了什么样的选择?他们怎么样透过创作,去诚实面对他们内心的焦虑: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焦虑、做什么都感觉被束缚的焦虑、觉得自己跟别人一模一样的焦虑、觉得自己跟别人格格不入的焦虑、交不到异性朋友的焦虑、觉得自己没人爱的焦虑⋯⋯扣除掉一些时代与大环境因素,其实那些年轻人在焦虑的主题,跟今天的年轻人也没有太大不同。

台湾流行音乐备忘录,宗旨一直都是「为盛世备忘、为当代备忘、为将来备忘」,这一次,我们把时间再往回拨,来到1970年代,聊聊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的焦虑、他们的轻狂,还有他们所触发的不可逆风潮,最终促成了台湾华语流行音乐产业的建立完备,一个时代限定的岛屿浪潮——校园民歌运动。”


无论过去了多久,

依旧还想再唱一段思想起...

————————————————

图片来源  |  网易云音乐 | 典选音乐

文案资料 | 小磊乐话    文字 | 统筹:小磊

版式设计 | 小磊工作室  编辑 | 出品:小磊乐话


视频号

重点推荐


Key recommendation 

of video number





                     

重点

推荐

KEY
recommend



小磊乐话
一个人的音乐独白是一群人的忠实陪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