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看那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让昨日脸上的泪痕,随记忆风乾了。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候鸟出现牠的影迹,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依然存在的消息;玉山白雪飘零,燃烧少年的心,使真情溶化成音符,倾诉遥远的祝福……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这首曾经陪伴无数人成长,充满青春励志的歌词和优美动容的抒情旋律,被誉为华语流行歌坛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单曲,每当这熟悉的歌声响起,不知道你是否能清晰分辨每个演唱者的声音,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只要这熟悉的音符堆积在耳畔,一定能够让你回忆起那个曾经美好的纯真年代。但令很多朋友意外的是这首让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竟是罗大佑在“受骗上当”的背景下完成的,还牵涉出一段与国民党选情有关的事件,甚至还惊动了当时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蒋经国,而它又是如何逃脱政治上的壁垒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经典公益单曲呢?
创作于1985年的《明天会更好》,是由罗大佑作曲,陈志远编曲,罗大佑、张大春、许乃胜、李寿全、邱复生、张艾嘉、詹宏志等人作词,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最为成功的公益合唱单曲,并冠以“反盗版”运动,期许明天会更好的寓意在当时的唱片业界形成强烈共鸣。在此之后,众多群星合唱的作品层出不穷,但相较《明天会更好》无论是在规模、创新度、制作,乃至口碑、影响力方面都无可比拟,已成为公益单曲里难以企及的经典之作。
而说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源自1984年(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台湾地区称“衣索匹亚”)发生饥荒,英国歌手菲尔·科林斯和鲍勃·格尔多夫召集了十余位歌手录制了歌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为非洲饥民筹集了许多善款。英国歌坛的此项壮举,在美国乐坛引发关注,并在哈里·贝拉方特呼吁和迈克尔杰克逊以此为基调的号召下,动员45位歌手联袂灌录了这首《We Are The World》(天下一家),由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作曲、迈克尔·杰克逊作词。歌曲发行后,反响热烈,并在全球各地掀起效仿之势,最终为非洲筹集了至少6000万美元的慈善捐款,并获得多项格莱美大奖肯定。
此时的台湾,国民党正面临着在台湾地区执政以来最大的困局,为了改变自己在选举中的颓势,打算以振奋人心的文宣口号辅以歌曲来进行突破,而竞选口号就是“要一个更好的明天”,而在歌曲的表现形式上则是效仿美国的《We Are The World》来做延伸,并且要找最佳的合适人选来推动这项计划,为了突破以往传统的做法,筹制组找到了张艾嘉并联络上了罗大佑,但如果直接和罗大佑摊牌让他为年底竞选活动写歌,显然是不会同意的,所以筹制组几经思考和磋商,决定以适逢台湾光复40周年,隔年是“世界和平年”、“群星为公益而唱”的形式,呼应世界和平年的主题,并纪念台湾光复四十周年,而创作《明天会更好》。
当时正在美国的罗大佑接到这个消息,原本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很快就知道国民党年底选举的主题就是“要一个更好的明天”,所以这种感觉就像是“受骗上当”了一样。罗大佑后来在接受《印刻文学生活志》采访时也证实了这一点“《明天会更好》本来就是场骗局。那人跟我说为了庆祝台湾光复四十年,我说,我已经离开台湾一段时间,所以只负责谱曲,请另外找人填词。我还记得,当时四十个艺人已经在录音室准备,前一晚我和邱复生在饭店弄歌词搞得人仰马翻,当时,我刚知道原来国民党年底竞选口号就是“要一个更好的明天”,当我发现上当时,所有人都已经来不及撤出了。但是好在我保留了一句“胭脂沾染了灰”,这句差点被删掉,内部斗争了好久。我说,人生如果只有光明没有黑暗,你永远见不到光明面。所以,保留了这几句,让我觉得人生还是对得起自己。”
《明天会更好》罗大佑手写初稿
上图是罗大佑手写的《明天会更好》初稿歌词,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初稿和最终发行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歌词相较于后来流通的版本太过于阴暗和批判,最后经过多位创作人润色修改后,才变成后来我们熟悉的样子,这也是这首合唱曲有那么多创作人参与作词的原因所在,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准确查考每一句歌词出自谁的笔下,好在最终经过润色后充满励志向上的歌词和优美质朴的旋律,让它成为公益歌曲中的经典传唱之作。
制作人李寿全和参与合唱的歌手
据制作人李寿全老师回忆“当时大佑人在美国,应该是滚石三毛联系的,当时并没有看过那张手稿,那些词句不够严谨,以大佑的功力,不可能交出这样的歌词,猜想应该是大佑平时记下的一些文字灵感,当时拿到大佑的词曲时,已经90%接近制作后的版本了。制作完成后,大家觉得这活动可以募到的,相较于英美的募款金额,差距可能极其难看,于是决定将募到的款项,捐给刚成立的“消费者文教基金会”因为他们的宗旨是为了大家的明天……”
为了让大家了解《明天会更好》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本号刊发并引用选自台湾地区《中国时报》的新闻资料:
督战全台意气飞扬,风生水起战绩彪炳
《明天会更好》惊动蒋经国,空前绝后的情境文宣
1985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台湾,时年45岁的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委关中,正为年底的县市长大选而发愁伤神着。1985这一年,对于长期执政、内外交逼的国民党来说,绝对是多灾多难的一年,震惊海内外的江南案,才在去年的十月发生,这一年二月,撼动政经结构的十信案跟着爆发;其他包括毒玉米、馊水油、水灾、矿灾等民生事件的冲击,一连串的经济犯罪也在这一年来凑热闹,搞得国民党一个头十个大,在天怒人怨的绝对颓势下,面临年底县市长选举的挑战。
不只如此,1985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也是戒严时期最后一次的地方大选,距离民进党创党还有一年、解严尚有两年,政治大氛围是浮躁夹杂着希望,苦闷交织着兴奋。这种种讯号,都让国民党感受到“这年底的选战怎麽打啊”的危机意识。
“选举在宣传主题上的造势,必须知己知彼、先发制人,国民党过去在选举文宣上一向处于被动挨打,这次一定要创造出一个活动,让人民深刻有感,对未来恢复信心,效果要有连动性,造势要一波波有节奏感,持续到选前达到高潮。”关中决定延续1983年在台北市的“七喜”胜绩,让文宣的效果与气势继续在这次的县市长选举发光发热。
这个计划交给了省党部的台北办公室,位于福华饭店旁的“仁爱小组”负责规划执行,小组成员有赵少康、郁慕明、李胜峰、邵玉铭、林登飞、刘炳森、吴之敬等人,负责联系的是关中主委的祕书许天祥。经由关中和小组成员讨论后,确立了“今天也许不好,但明天会更好”,要带给民众希望,足以振奋人心的文宣基调,而竞选口号就是“要一个更好的明天”,表现手法则是仿效《We Are The World》推动《明天会更好》这首歌曲的计划。
仁爱小组几经讨论,也决定打破党部传统保守的成规,合作对象以当时最具批判性的乐坛新锐罗大佑为上上人选,因此,仁爱小组找上了当时罗大佑的女友张艾嘉,请她担任这个活动的总召集人。
当然,不可能以竞选歌曲的理由来说服罗大佑创作这首歌,经过多次的磋商讨论,最后决定以1985年适逢台湾光复四十周年,隔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群星为公益而唱”的形式,呼应世界和平年的主题,并纪念台湾光复四十周年,而创作《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汇集了台湾华语流行乐坛近六十位一流顶尖的音乐人通力合作,其中不乏许多实力与销量兼具的当红歌手,光是能将当时滚石三大天后陈淑桦、齐豫、潘越云,飞碟四大天后苏芮、蔡琴、黄莺莺、王芷蕾“乔”在一起合唱,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其他知名的男歌手还包括余天、李宗盛、李建复、洪荣宏、王梦麟、费玉清、齐秦、童安格等人。
根据罗大佑本人所说,这首歌是他在美国完成作曲,至于歌词部分根据当时参与的创作人回忆,因为罗大佑原来的歌词版本被认为“主题意识过于灰色消极”,不能全盘采用。录唱前夕,主办单位邀集罗大佑、张大春、许乃胜、李寿全、邱复生、张艾嘉、詹宏志等人共同作词,以罗大佑的版本为主,逐句修润,才共同改成最后的歌词定稿,赶上送进群星大合唱的录音间完成。
专辑制作单位以“明天基金会筹备会”的名义,邀集台湾当时最知名的包括飞碟、喜玛拉雅、新格、歌林、滚石、乡城、宝丽金、丽歌等唱片公司参与这张专辑,并由各家唱片公司竞标发行权,最后由“蓝与白”唱片公司获得发行。
省党部在歌曲录制完成之后,拟具宣传计划,交给当时担任中华民国广播电视事业协会理事长的蒋孝武,请他协助推广,这个计划才辗转交到中央文工会的手中,时任文工会主任的宋楚瑜,显然对这首歌曲颇有意见,以歌词写实地描写社会灰暗面,认为不适合用作选举形象歌曲,大大地挫了省党部的锐气。
不仅如此,对关中如此重视文宣造势,当时的党中央秘书长马树礼也不以爲然,他找来关中说:“你搞这个干什么,日本国会议员选举一张海报就可以了,选举还是靠地方基础、派系动员有用。”长官如此看法,关中心里真是有苦说不出,心想国民党就是这样才一步步衰退下去,因此向马力陈,今后如果不能掌握社会脉动,打动民心,选举会很吃力、很难选赢。马树礼听不进去,又对关中说:“听说你在搞一个歌曲?选举好好选,又不是搞什么演艺事业,不要哗众取宠,学党外搞那些花招。”
后来连蒋经国都把关中找来问,一开始先客气谈些别的,然后就问听说你最近在搞一首叫《明天会更好》的竞选歌曲,“好像抱怨现在很不好,这样妥当吗?”向来直言不讳的关中,也毫不退缩地回说:“报告主席,最近发生一连串的水灾、矿灾、十信案、江南案、毒玉米、馊水油……百姓会觉得现在好吗?”蒋经国并未吭声看着关中,关中又理直气壮地强调文宣、造势的重要性,以及必须要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在党外批判攻击政府与国民党时,及时扭转局势,适时重建信心。“我们承认今天不好,可解释是很多因素造成,但是透过大家的努力奋斗,爲的就是更好的明天,今天也许不好,但明天会更好。”
蒋经国听完后,只是点点头说:“好吧,我知道了。”对关中来说,蒋虽没肯定说好,但也并未阻止他,这就等于默许了。剩下的就是和马树礼如何妥协的问题,“马还是非常坚持不准搞,但我也很有韧性,伦理上我尊敬他,就事论事、适可而止,不会搞得难看,每次就不了了之。”,最后关中只好折衷妥协:“现在如果要停,有些可停,有些不行,比方光复节办盛大公开记者会,这是我们办的,现在还有一个多月,这个可停;但发行唱片、电视上打歌宣传已签了约,没法撤回……”最后妥协各退一步,记者会不公开办,但其他照旧,因此宣传也相对变小了。
由于马树礼和文工会的反对,致使原订十月二十五日推出纪念台湾光复四十週年的计划落空,而其他电视广播配合的计划也大都延宕。但省党部以已经跟唱片公司签订发行合约,无法收回为由,而转由民间单位自行推广,没想到一推出后即大受欢迎,专辑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在台湾、香港等地售出二十五万张以上,成爲公益歌曲的典范。
《明天会更好》自此广为传唱,从公益活动、娱乐表演到一般人的KTV点唱,都是极受欢迎的热门歌曲,当然也包括了在许多竞选活动中的合唱播放或背景音乐使用。
可能因为上述的幕后曲折复杂的发展曲线,知名乐评人马世芳认为“这才是导致对这首歌的出处缘由,后来各说各话,其实,从关中的角度来看,国民党负责辅选行销,就是因爲为国民党觉得形象不够好,所以出钱出力,制作激励人心凝聚社会正能量的竞选歌曲,有何不可?但就艺术家、音乐人而言,因为不愿沾染政治色彩,因此极力撇清,也无可厚非!阴错阳差的是,这首歌发布时如果是由国民党挂名制作,或是过度强调竞选意味,能否有后来的受欢迎度与影响力,恐怕就未必了;正因《明天会更好》的词曲全无任何政治或选举的指涉,所以才能在自然自在的情况下受到大众的喜爱,不仅在当年的选战时,无形中成为“情境文宣”的经典之作,带给那时代台湾人希望与信心,也始终温暖每一个世代年轻人的心!”
番外篇:
当《明天会更好》在宝岛乃至华人世界乍然回响的同时,身处大陆的音乐人郭峰、陈哲协同刘小林、王健、孙铭联袂参与创作并制作了《让世界充满爱》,以三部曲的形式献礼国际和平年。1998年大陆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郭峰用原先三部曲里的第二部分,号召群星再度合唱,并发表了《让世界充满爱》的首支音乐录影带(MV)。《让世界充满爱》也开创了内地歌坛群星合唱形式的先河,是继《明天会更好》之后又一首华语歌坛经典的公益单曲。
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星演唱会
1998年新版《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录影带
《让世界充满爱》也同时催生了百名歌星演唱会的诞生,这对于内地流行歌坛来说,是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于大陆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崔健也正是在这场演唱会上演唱了自己的成名曲《一无所有》,不仅让摇滚乐在内地歌坛绽放光芒,也让音乐产业相对成熟的台湾地区有了更多新的期待,海峡两岸流行文化的交流史即将就此展开,1989年崔健《一无所有》被可登唱片引进至台湾地区发行,同年《潮,来自台湾的歌声》在中央电视台《旋转舞台》栏目播出,1990年滚石发行内地原创金曲合辑《大陆1990》,不久之后成立“魔岩文化”以“中国火”子品牌在内地持续挖掘摇滚新声力量......这桩桩件件皆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也为华语歌坛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时过境迁,当我们回头再来审视《明天会更好》这首歌曲时,或许我们已经并不在意最初的创作背景,因为它所流淌出来的旋律已经刻画在我们的心底,成为我们记忆里面共有的那份炙热情感,这不正是音乐所要传递出的价值核心和创作者所要展现的创作初衷吗?因此不管你眼前的路有多崎岖坎坷,请一定相信自己的明天会更好!
一首动人的歌,
一个不灭的梦想!
————————————————
图片来源 | 网易云音乐 | 滚石唱片
文案资料 | 滚石唱片 文字 | 统筹:小磊
版式设计 | 小磊工作室 编辑 | 出品:小磊乐话
视频号
重点推荐
Key recommendation
of video number
重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