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诈骗花样百出新奇
同学们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
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
让我们的大学生活远离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嫌疑人通过拨打事主电话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或关系单位熟人,谎称来出差办事,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通过银行汇款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骗子利用受骗人“想挣钱”的心理,以打工族、学生、全职妈妈为主要目标,以高额佣金为诱饵吸引事主上钩,要求事主先行垫付保证金、培训费;或者要求事主刷单,声称会返还本金及佣金。
犯罪嫌疑人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嫌疑人在互联网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手续费”则要求先垫付“预付金”“ 托运费”等,并通过银行ATM机骗得钱财。
犯罪嫌疑人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嫌疑人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QQ号码使用人视频播放给其好友观看,以骗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向其好友借钱,从而诈骗钱款。
嫌疑人利用事主投机致富的侥幸心理,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嫌疑人冒充通信公司工作人员拨打事主家中电话,声称其家中电话欠费,将事主电话转接给所谓的公安局,让事主核实,假冒公安人员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号已被人利用进行犯罪,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账户保护,并将电话转给某银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账号上,并让事主到ATM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电商平台客服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诱导受害人加入群聊。以“返还投资理财损失,高额利息回报”等为诱饵,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实施网络诈骗。
1.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请同学们积极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源头上防止被骗。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
2.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我们在网络世界中的重要资产,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账户信息至关重要。
3.增强反诈骗意识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4.绝不出租出售“两卡”
出租出售 “两卡” 的危害极大,所谓的 “两卡” 一般是指电话卡、银行卡以及第三方支付账户等。非法买卖 “两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生大量 “实名不实人” 的银行卡、电话卡,不但会被犯罪分子用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还会被用于网络贩毒、网络赌博等犯罪中,这些犯罪现象对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5.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为了加强银行账户等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避免使用常见的单词、生日或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到的信息。
6.不相信任何链接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不要轻易点击那些声称有惊喜的链接。
这些链接很可能是病毒或诈骗链接,一旦点击,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即便是熟人发送的链接,也不能完全相信,要谨慎核实后再决定是否点击。
7.冷静面对诈骗问题。
万一上当受骗,请立即拨打96110或110,并保存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