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婧琳,女,汉族,中共党员,教育科学研究院2021级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余小波教授。在研期间担任多项学生干部职务,学习成绩位居专业第二,连续两年获湖南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获湖南大学“朝阳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湖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湖南大学“优秀新媒体工作者”、湖南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曾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三等奖、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等诸多国家级、省级奖项。
01
在角色转换中勇立潮头
回想起研一初入学时,我问研三的廖敏学姐:如何能够做到平衡和取舍科研学习与学生工作?学姐的回答是:要承认人与生俱来的惰性,但更要相信人难以局限的潜力。时间挤挤总是有的,但如果不去尝试亲自挤挤看,它往往就会溜走在指缝之间——有些学生工作纵使你不去做,闲暇之余也未必就真会如理想状态般全身心投入科研。与其浪费时间内耗,倒不如主动创造更多不一样的可能性,突破自己在不同领域的阈值和成长空间。
于是,在三年间每一个犹豫“要不要试试看”、担心“我能不能做到”的时刻,我的脑海里都会想起这句话,然后决定“不要给自己留任何遗憾的可能,无论成功与否,想做就大胆去做。”从研一成功竞选党支部宣传委员、院研究生会主席团,加入湖南大学研究生新媒体中心、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到研二决定留任院研会执行主席和团总支副书记、申请学校机关办公室的助理辅导员,同时尝试党政机关和艺术馆的实习工作……我在各种不同的学生和社会角色中间反复横跳,接纳不同经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过程中有试错,有收获,更多的还是自我解剖与重建:我是个怎样的人?我喜欢什么?我擅长和适合什么?还有哪些不足?我未来想要从事什么职业?中间也曾怀疑过,担心自己是不是试了太多,就像麦田里拾稻穗的人,捡一样丢一样,最后也挑不出最大最金黄的那一株。可如今回过头再看——
作为校研究生新媒体中心微信部组长,我独立负责内容选题、文案撰写与排版上线,掌握新媒体内容和用户运营的相关技能,切身接触网络思政的育人实践。作为校发展规划办公室助理辅导员,我有机会参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评价的战略规划和学术委员会建设等高校组织管理的具体工作,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态前沿,并在其中找到研究兴趣、发现研究问题。作为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讲师,我通过党史宣讲扎根湖湘文化,通过高校联讲传播教育故事,代表湖南大学参加湖南省五四青年节活动,发出湖大声音。一切昨日看似“无用”但件件“算数”的经历,皆成今我。
因此,我已经能够回答自己:“人生从来没有无用的经历,它终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回馈你意义。”有时候做很多事并不需要那么多理由,功利性的结果也没想象中重要,仅仅只是我能够从中实现哪怕一点点自我价值,获得自我效能感,付出就已值得。
参与湖南省“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
教育教学研究院第二十届研究生会骨干合影
02
在志愿奉献中挺膺担当
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跟随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深入浏阳市马战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论宣讲创新研究”,有幸获评优秀实践团队、优秀品牌项目。作为义务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本科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融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艺术教育课标,为马战小学的学生设计“音乐党史”和“京剧美术”课程,希望以红色美育课堂唤醒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的情感共鸣。
参加湖南省浏阳市马站小学暑期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