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海川有容壁仞无欲”问的问题:如何做好一个公开的演讲。
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把做好一个公开演讲的方法总结成几需要特别关注的点:目的、内容、形式。
第一步,你做这个公开演讲的目的是什么,你要讲给谁听,你想他们听到你的哪些东西,他们听完以后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后面的所有内容和形式,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比如你今天就是去讲个脱口秀逗大家开心一下,那你就奔着什么东西好笑去就行了,你也并不指望听你的人哈哈一笑以后能够记住什么东西得到什么启发(但是有些好的脱口秀演员讲完笑完以后你就是能记住一些东西,比如黑灯)。但是往往公开演讲是带有其他目的的,比如一个保险经纪人在台上慷慨激昂,正常情况下不管讲什么,你都能想象得到说他一定会在某一个点上拐回来讲他的保险怎么怎么好,如果你不想听这个,你就不该去,而不是说去了以后然后跟演讲者说你为什么要讲保险。不然呢?他一个保险经纪人在台上给你讲母猪的产后护理么?那同理,当你做公开演讲,台下坐了人的时候,他们对你也一定是带着期望来的,他们希望你能讲明白他想要听的那些东西,你所有准备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围绕你的目的展开的。并且,你的目的不应该是说服所有人。有点像美国的总统大选,红州的永远是红州,蓝州的永远是蓝州,你非要去德克萨斯去宣传民主党的政策,不是说不行也该去,但是显然没有什么鸟用,因为一个人不想听你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狡辩,因为前提假设根本就不一样,你得到的可能不见得是欢呼也有可能是一颗子弹。你的演讲的目的一定是讲给那些真正带着疑惑来的人,而不是杠精。没有必要说服杠精,也没有必要一定说要教育人家,人家爹妈教育了几十年都没教育成跟你一样的人,你指望你十分钟就能教育成跟你一样的人?想啥呢?沟通要是这么容易中美贸易战也就不用打了不是。
第二步:你要给人家讲什么。小学我们写作文,老师讲要凤头猪肚豹尾,我记住了并且也用上了,高考语文成绩相当不错。但现在想来其实这是一种功利的应试教育的偏颇,把重点都放在了凤头和豹尾上,以图让阅卷老师能够给你多一点分,我估计可能我们很多的小镇做题家后来也就按照这个方式去准备自己的演讲或者自己的文章。但是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一位阅卷老师,所有的听众都是你的阅卷老师,你的凤头只能让他们惊艳五秒钟,然后如果后面内容糟糕,就像是一个华美的磁盘里面装了一盘卤大肠,还是没洗干净的那种,不管你这个容器如何漂亮,这都是一顿很难让人能够下咽的大餐。至于在内容上,根据你演讲目的和主题的不同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可以喜欢一个人也可以讨厌一个人,这都是选择而无关乎对错。但是还是有我特别要提醒的就是俞敏洪老师讲的,真诚是最好的必杀技。你最好讲你真正想说的,不要装X,就把你的目的真实的放在台面上,然后跟听众去分析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你会这么想,换成你站在听众的角度上你会不会还是这样想?如果答案是是的,那你在共情你的听众,你的听众才能共情你。否则变成了你讲你想讲的,但是你讲的不是听众想听的,变成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口号,那这种演讲一定不会深入人心,也就不会被听众所共鸣和记住。
第三:演讲的形式。我个人喜欢偏对话式的演讲,因为这种形式会在整个演讲过程中一直提醒我我讲的对面是活生生的人,我不是来念稿子的。我花了时间准备我花了时间来讲,我的听众花了时间来听的,我不想浪费我自己的时间我更没有权利浪费我听众的时间。PPT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分不同的对象。做PPT的好处是你会给听众一个提纲,他走个神回个微信思绪回来依然能跟上你的节奏。不做PPT的好处是要让听众一定要跟着你讲的节奏走,他才能跟上,但是这种对演讲者的要求就特别高,如果你不做PPT还只念稿子,一分钟后就有一堆人神游去了,而且神游回来他已经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听不下去了。一般情况下,偏专业一点的培训,有大量逻辑性极强的数据和图表的时候一定要做PPT,单纯的讨论分析和观点介绍可以不用做PPT。
2005年我刚毕业工作的时候,每一次有重要的介绍我都会偷偷在我的兜里装录音笔,晚上回去就自己听,听完之后觉得哪一段听众反馈不行我就想怎么改。有一段时间紧张到会对着镜子去练自己如果面对一个命题应该怎么讲。后来工作时间长了,讲的多了也就习惯了就不再拿录音笔录了。但是如果被人问到一些我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我还是会在睡前躺那儿去想想这个东西下次遇到了我应该怎么说,复个盘。否则还是那句话:人家问了,人家没拿到能听得懂的答案,不是浪费人家时间浪费自己时间么?事先的准备和事后的复盘是提高演讲能力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没有什么捷径和技巧。
如果你真的对演讲感兴趣并且真的希望提高自己的能力,可以对照着以上几点,多练习就好了。
最后,有些人说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反应快,其实我不是反应快,遇到逻辑性很强的问题,你反应再快也不可能在几十秒里面把清晰的逻辑理出来。情绪的表达极快,但是整理一件事情的逻辑一定是非常耗时间的。
我一直觉得人的情绪是一件非常主观易变的事情是靠不住的,今天你情绪好同样一件事情你觉得该这样,明天情绪不好依靠同样一件事情你的选择就变成了那样,你自己都变来变去那你的受众怎么能跟得上呢?他们不可能能够实时跟上你情绪的变化这么主观的事情啊。我也倾向于极少在演讲时采用情绪性的表达方式,因为这样听众往往容易记住你的情绪而不是你演讲的内容,演讲完情绪过了,你的内容也就失效了,下次遇到这些人,可能又要从头来过。而只有依靠数据和逻辑的表达,通过归纳和演绎得出的结论和方案,才应该是一个人面对世界时候最真实可以依靠的,才是演讲人和听众能够真正建立长期信任关系的基础。带着情绪的观点表达很容易,我只需要把我的情绪表达出来就可以了,管他对不对管他听得人懂不懂呢?但是有逻辑的表达很难,因为你要正反两个方面验证,穷举各种可能性,甚至世界是开放的,你要给各种可能性赋权给概率,而不能上来就下断言说这个事情一定是这样的,这种结论一般都是武断且不负责任的。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能够对一个逻辑性需求极强的问题,特别是大问题,做出瞬时反馈的时候,不要怀疑,这个人一定在演讲前,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已经做完了全部的工作,现在他只是把他已经做好的工作展示给你看而已,这个时候他的结论不管对错,才是真正有参考价值的,那些空洞的喊口号的答案,当个欢乐脱口秀听听就算了就不必当真了。
以上,不保证自己的观点一定对,仅仅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