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三季度的企业利润数据

2024-10-28 16:19   上海  

  三季度的工业数据出来了,挺差的。有多差不用描述了,反正就是挺差的。

  以前一出来数据朋友圈里一篇又一篇的研究报告刷屏,现在基本都看不到了,我感觉是都在大家的预期之内了。只有少数人还要叽歪两句:想到差,但是没想到这么差。

  意外么?我觉得不意外。

  你想要什么,你就激励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从陆家嘴出门想去浦东机场,不管走那条路,你出门得向东开,你才有可能到浦东机场。

  你嘴上说你想去浦东机场,但是你一出门就向西过隧道到浦西,那你多半还是想去虹桥。你跟我说你想去浦东机场我肯定不信你啊!

  所以今天的数据只是过去很多年内外部环境和行为集合的结果而已,它既然已经发生了,多半也就已经包含在价格里面了。重要不重要?也许重要,但是已经只能描述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了。

  更重要的是马上要发生的要指导未来的事情。

  贸易战是你想打的么?不是。但是人家要打你拦得住么?拦不住。这种事情就像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儿,得两个人都愿意才行,一个人还想谈一个人铁了心要分手,提了一个完全没法接受的条件,想谈的一方再想谈也没用。

  能让地产行业在2021年那个背景下继续膨胀下去么?不能。所有人都知道,再膨胀下去就相当于把全社会都绑上那个战车。但是谁都知道树不能长到天上去,但是谁也没想到为了让树长的慢一点,上去你一脚我一脚居然把树踹倒了,谁也没想到树这么快就倒下来砸死人啊?

  但是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对一些重要事项的分歧,比如“发展到底还是不是硬道理”?“发展”和“安全”之间到底该如何平衡?稳定是不是还是“压倒一切”?

  内耗是一种特别无谓的损耗。你看见一个武林高手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头顶冒出丝丝白气,你以为他在练绝世神功。过了一会儿高手累瘫在地上,然后说“我的五脏和六腑拼了一场内力,最后五脏拼赢了”。这时候你的仇家怎么想?会说我靠高手好厉害,自己跟自己左右互搏都能打这么激烈?还是赶紧趁着你这个时候上来捅你两刀子?

  西安事变的时候国共两党在价值观和理念上也有分歧,但是后来想清楚了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就可以不用“攘外必先安内”而“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那我们同样面临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候,内部的一些矛盾是不是可以如几十年前一样先放一放一致对外?

  我一直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有信心,是因为我们牌并不差,通缩也并不可怕。

  我们是面临着某些西方国家有意的切割,竞争大于合作,一个十几亿人的成熟市场在萎缩,但是我们也能看到2016年南海以后我们对东盟十国七亿人口的影响在迅速增强,我们对中东五亿人口的影响也在迅速增强。所谓“失之桑榆得之东隅”,少了十几亿人不是还有十几亿人么?这十几亿人消费能力是比发达国家十几亿人差一点,但是他们的基建和消费水平也很初级啊,这就是一片新兴的市场啊,“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我们是面临着地产周期的下行,这是持续了几十年的人口政策带来的新生人口持续下滑决定的。基本需求基数就摆在那里,而人均居住面积又不可能无限往上提,人口周期的逆转又是一个极其艰难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超长期大工程。就算今天晚上年轻人开始准备生娃,真正形成有效需求也要等到十几二十年以后了。但是,我们同样也还记得我们当年对超高房价的担忧“我们真的能用房子去档人家的导弹么?”“地产大国就意味着我们是强国么?”“这么高的房价真的不会推高各行各业的经营成本么?”,这些担忧现在可能要慢慢解除并且可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形成常态了,更低的固定资产成本会不会催生出更多的对资本投入敏感的其他行业,“一鲸落万物生”呢?

  所以这些外部的困难在我看来,重要但是也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底牌依然在于全球最大的工业产能,这点像极了二战以前的美国。

  关键还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呼吁的一样,这个时间节点上要防止各地因为财政压力而持续的开展对企业的清查甚至“远洋捕捞”,要给承担了就业和税收最大压力的企业经营主体以更大的喘息空间。如果说这是一次全新形态的战争,那么企业手里的每一分钱都是可以射出去的子弹,要让一线的战士们“弹药充足”。

  要让企业的投资、个人的消费流转起来。这个点上还有钱投资的企业,还有钱消费的个人是可贵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1962年陈云也用“伊拉克蜜枣”回收过货币缓解过通胀,有钱就卖也不用凭票供应,小小几颗蜜枣也没有动摇过我们的根基改变过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有钱人花点他们钱才能促进货币循环,让有理想的人为理想奋斗,让现实的人为现实奋斗,才能最大程度的团结更多可以团结的力量,让更多人直接或者间接的加入这更伟大的征途当中。只要他的钱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赚来的,花钱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

  更关键的是,这需要全社会从上而下形成共识。

  好的一点是,这些正在从上而下形成共识。而且应该不是写在书本和纸面上的共识,而是痛定思痛以后形成的共识。

  所有后续的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政策的不断推出,都应该是基于这个共识而展开的。因为有这个共识在,才有5000亿不够就再来5000亿”。只要有这个共识在,短期的数据就不重要,短期市场的涨跌也不重要,短期政策的力度够还是不够也不重要。

  关键是一直在做。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有一些莫名其妙不该有的担忧才对。“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上下同欲者胜”,这才应该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反正肯定不该是三根阳线。


唐僧的碎碎念
施主,且听我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