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在限速120公里/小时的高速上开车,开125公里/小时和开60公里/小时,哪个更危险?在高速的限定下,并不是你开的越慢越安全,因为相较于很多在正常行驶的110-120公里/小时之间的车,前者你的相对速度是10-20公里/小时,但是后者则是50-60公里/小时的相对速度,如果真有大车走神了,恐怕针对慢车的反应时间冗余还要再短一点——所谓高速上的“移动路障”最可怕。当然,开快车的就一定安全吗?也未必。虽然相对其他车的速度是下来了,但是相对静止物体的速度依然是高速,撞上了依然是车毁人亡的结果。所以,在高速上慢车未必比快车更安全这个反直觉的结论,反而是对的,最好的做法是你跟车流保持基本一致的行进速度。2. 2005年我打魔兽世界,刚工作,跟几个朋友合租,恰巧DWD和FAZI分别是ZIXIA公会的会长和一团主力MT,在我刚开始下MC俩人分别认真跟我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虽然你这个59级术士级别不够装备也差不太像是能OT的,但是一定记住,如果OT了第一反应不能是躲,而是赶紧直接冲着BOSS过去送死。你死了我们有的是办法,比如小德战斗复活把你弄起来,但你要是躲来躲去把阵型搞乱了,一个大招团灭了,可就都得拖尸体重来了。这件事情我记得非常清楚并且在我后面的游戏生涯中一直贯穿着这个习惯。因为你来下副本的目标是整个团队打过去,而不是自己一个人活的最久,原有战术和阵型的完整性,要比自己一个人的努力要重要的多,所以OT就赶紧送死而不是保命这个特别反直觉的做法,反而是团队整体胜利的法宝。(虽然作为一个术士,我很快就明白了,没有人会去战斗复活一个术士的,术士的作用就是给MT绑好灵魂石,然后带好小鬼加血就可以了,是一个所谓的石头和狗都比本人重要的角色)。
3. 现在所在的私募有几个特别好的委托人小姐姐。为什么说特别好,是因为只要一聊就知道,是属于特别聪明、特别通透的那种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感情和睦,很多事情想的清楚,要不然这些事儿不可能都打理的井井有条。我可是一贯相信,一个优秀的人只要下决心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多半都能够做的相当不错的。但即便是这么优秀的委托人,产品很久不涨了或者跌多了也会焦虑,好的一点是,在这个时点上往往我会接到一个电话会议需求,要聊一会儿,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贪婪就追加、恐惧就跑。我一直想说的就是,小姐姐你这个认知在全市场所有投资者里面已经是TOP 5%了,如果连你都开始焦虑,多半全市场其他人已经焦虑到早就都拍屁股跑路了,那这个时候该卖的都卖光了,行情多半要开始反向了啊,你恐惧的时候应该是追加的好时候而不是赎回的时候啊。当你确认你的认知和忍耐力比别人要靠前的时候,你直觉告诉你该追加的时候其实你不该追加,你的直觉告诉你该赎回的时候其实往往这个时候你才该追加。听起来反直觉么?但是反直觉的方法它反而可能是对的。
正确和有价值的事情,往往就是反人性反直觉的。吃糖能够促使你分泌多巴胺带给你快感,但是长期来看,对你的身体一定是有害的;运动健身每次都会让你觉得难受到再也不想来了,但是长期来看能提升你身体的基础代谢,让你处于一个更健康的状态当中;熬夜刷个视频看个抖音当时是很快乐的,但是熬夜带来的疲惫和生活节奏的打乱使得你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恢复状态,反而对时间是个巨大的浪费。投资也一样,如果每个人,都顺着自己的第一感觉,大家都买我也买一点,大家都恐慌了那我也卖。已知大多数人在这个市场里面都是赚不到钱的,而你的行为又和大多数人都一样,那你凭什么能够赚到钱呢?回到今天的主题,为什么财政政策才是下一个阶段观察的重点和核心,其实观察的点也很简单,就是有没有明确财政刺激政策,信号最强的我认为是减税。如果金融政策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那资本市场过去几年遇到的问题早就都解决了。“如果印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那么大量印文凭就可以消灭文盲了”。也有人说当前财政很紧张,在财政收支有巨大缺口的情况下,还采取减税政策,这不是增加了财政收支缺口么?正如上面几个小故事讲到的,正确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反直觉的。经济增速这几年为什么面临这么大的压力?除了我们经常讲的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战等等外部因素之外,恐怕是我们内部的投资信心、消费信心也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正常,大家对未来的预期越不明确,对自己手头确定性的资产看的就更重,行为就越发的趋于保守,而越发趋于保守的行为就会带动周围人和上下游逐步都进入到越来越保守的行为区间当中去。特别是过去几年,对于企业家和资本扩张的一些言论,和一些在财政收支领域出现的怪现象,肯定会让一些企业家和有钱人心有余悸。这种环境下,我到底还该不该花钱、敢不敢花钱呢?我再花钱会不会让其他人认为我特别有钱,而成为重点关注、重点“收支平衡”的对象呢? 捞鱼,要去有鱼的地方捞。你要去小区会所里面的游泳池里捞鱼,就算每天996去捞,不会有人认为你这个人捞鱼捞的真的很努力,你的勤奋也不会有效果,因为这种勤奋属于彻头彻尾的假勤奋。同理,花钱要让有钱的人花,他把钱无论通过投资形式还是消费形式花出去了,就有很多为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人手头有钱,整个货币循环就能转起来了。你不刺激有钱人花钱,或者说不让他们买一些“值超所物”的东西,每天就光靠穿点优衣库、吃点麦当劳,钱都在账上趴着不动,这个循环能建立的起来么?另外一个角度,投资就仅仅是投资吗?投资就不能变成消费吗?有钱的人一个投资成功了,就是一个成功的投资;有钱的人一个投资失败了,他好歹能变成其他人的消费。投资和消费,恐怕也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已。所以,怎么把过去三十年赚到钱的这些人,特别是能贡献就业、贡献税收的人积极性带动起来,才是核心和重点。你真刺激那些平常日子过的已经很辛苦的人,多给他两万块钱,恐怕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这两万块钱赶紧去还点房贷吧。
所以,为什么下一阶段观察的财政政策核心应该是减税,减多少不重要,但是减税一定是一个最强有力的政策信号:即便在财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也把保企业、保就业放在了更高的优先级上面。如果优先级最高的依然是收支平衡,那就很难避免许多地方的有权机构用明里暗里的各种方式,去提升实际税负水平,竭泽而渔,甚至“远洋捕捞”。毕竟,捞别人池子里的鱼,肯定要比自己从鱼苗开始养起来,要容易的多、也快的多。一个明确的减税政策可以给市场和所有人传递一个信号: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也能用行为,实实在在告诉还有能力投资和消费的企业家们,你们的确是自己人,不是外人。虽然能力不一定有多大,但是会把你的事儿当成我的事儿,我们一起共渡难关,而不是我靠你来渡过难关。
至于减的是什么税、减多少,其实不重要。一次减不够,可以再减一次,一直到够为止。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来赚钱。就像女朋友过生日,你兜里实在没多少钱,买个小蛋糕点个蜡烛也行,关键要有这个态度:生日你是记得的。你觉得那88块钱的蛋糕吃不吃重要么?谁还吃不起个88块钱的奶油蛋糕不成?真在一起渡过了难关,这88块钱的奶油蛋糕就会成为一个记忆,同甘共苦的永恒图腾。有这个蛋糕,有这句生日快乐,你就是自己人。没有这块蛋糕,这句生日快乐,你就始终还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