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泰山风物”直接关注
注重原创作品 * 宣传地方风物
弘扬基层文化 * 共建美好家园
按照上级的意图,是让我们这些离岗的年富力强的公务员“下海”经商,去给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做个榜样。于是,镇上的一位原党委副书记就在离岗后开起了“酱菜店”,在商业街上卖咸菜;一位原来的副镇长招聘医生,开起了“药店”;不会经商的两位副镇长和同事则承包了村里的山岭薄地栽果树,营造果林;还有的同志开起“彩票”实体店······他们响应号召,二次创业,勤劳经营,都不愿意待在家里虚度光阴。 经人介绍,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经过参加县、市系统培训和考核,我很快就取得了寿险营销资格证书,在宁阳县人寿公司磁窑部当了一名业务员。我仔细研究了各个险种的特点和商品的主要类型,根据农村实际状况,有选择性的推销保险品种。一边积极开展业务,一边还为公司发展新的成员。其间,我结识了县公司讲师许虎、刘娟,磁窑部经理徐美、我的高中同学彭秀玲等一批部门领导和寿险营销骨干,深深为这些活跃在保险事业上的精英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2002年十二月底,我参加了宁阳县人寿公司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公司邀请上海市人寿公司精英讲师团林良、付问宇给我们授课。培训班结束那天下午,公司让我代表参加培训的业务员发言,畅谈学到的知识和业务方面的提高。文稿如下: 敬爱的公司各位领导、参加培训的各位优秀的事业伙伴们: 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2003年元旦就要来临。羊年春节的脚步声已经走近,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时而传来。在这欢乐祥和的日子里,我们中国人寿宁阳支公司的三百同仁,齐聚在县城,聆听上海精英讲师团精彩的授课。在这年末岁尾,公司工作千头万绪、公司领导日理万机,却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在这里,我代表公司三百名参训的同仁,对公司领导对我们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窗外雪花飞舞,室内温暖如春。林良、付问宇二位讲师精彩的授课,使我们像旱了一冬的禾苗,尽情地吮吸着天降瑞雪的滋润。我们浑身舒展开来,精神畅旺起来,技能伸张起来。我们看到了更加辉煌灿烂的春天,坚定了做好寿险营销的信心。让我们参加培训班的三百多名伙伴们,对二位讲师的精心授课,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我们三百名同仁中,有着一批营销能手,但也不泛刚刚走入营销队伍的新兵。虽然我们在各级领导和主管们的帮助下掌握了一定的业务技能,但大都在寿险市场上还不能得心应手,老将、新兵都期待着提高,期待着提升。讲师的太极营销的策略和话术,拨开了我们心头的迷雾,驱散了我们眼前的阴云。可以说,我们一下子豁亮起来,一下子聪悟起来。急于求成而不成,心态归零。我们知道了成功的十大法则,明白了财布施获得财富之果报,法布施获得尊贵之果报,无畏布施获得健康之果报。价值转乾坤,由原来的只会卖保险,转向帮助客户买保险。原先只会给客户以说教,现在明白了要给客户赞美和肯定。太极沟通的原理,使我们学会了如何内外透彻,进退自如。如何以柔克刚,借力使力。认同法,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客户的距离,由生硬的推销变成循循善诱的洽谈。一步成受法,五个步骤教会了我们轻轻松松做业务。几天的收获,不是在这里一会儿就表述完的。讲师手把手的授课,心贴心的关爱,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将努力运用到实践中去,相信自己,在中国人寿营销队伍里。我们个个都会成为精英。 明天,我们将奔赴宁阳大地。我们决心回去以后,细心领会太极行销的知识和技能,和实践结合,刻意的去创造,用自己的创意,创造独特的展业技巧。“太极行销”不是一块金子,我们不能把它藏在保险柜里,太极行销是点金术,我们要运用着点金术去获得更丰富的宝藏。我向参训的三百同仁倡议: 1,从明天开始,运用“太极行销”展业技巧,每天坚持八访,高手们每天出单,新手们三天一单。 2,利用春节前打工族返乡这一机会,每人争取佣金三千元; 3,2003年,每人每天坚持六访,每人每月争取获得佣金三千元。 虽然时值隆冬,我心自有热火一团。伙伴们,踏上征途,努力拼搏,用我们辛勤的劳动,去换取大额的保费,多多的收入,来回报公司的关爱和讲师的教导。让我们以火一般的工作热情,去化开征途上的冰雪,去迎接羊年金色灿烂,妩媚多姿的春天吧! 给公司领导、讲师们拜个早年,给各位同仁拜个早年。祝大家羊年开泰,鸿运当头,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说是说,做是做。真正的做一个优秀的寿险营销员真的不容易。我看到自己第一次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渐渐发现我周围的人们,尤其是农民群众,手里没有钱买保险,这是其一;真正适合人们购买的险种也不多,这是其二;公司逐步规范化,要求业务员每天八点到业务部签到开会,我从南驿到磁窑十几里路,刮风下雨也要坚持,比我上班时还要辛勤劳苦,这是其三。于是,我自由自在的习性再次暴露出来,在寿险营销队伍里,我掉队了,我离开了我喜欢的大集体。这也算是我二次创业的一点尝试吧。 我从来都是满足于现状,超然物外。及其喜爱家乡的山水,早就迷恋上家乡山水的山水田园美好风光和气氛,那美丽的自然风光让我每每醉心不已。现在离开了工作岗位,真的让我如鱼得水。二00二年我购买了一辆济南产瓦蓝色的轻便摩托车“潇洒木兰”,我便一有时间就骑乘木兰悠然来往,一是回家看望我那年逾七十的父母亲,二是去爬凤凰山,九仙山、石门山。满足我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凤凰山,是在宁阳县境内东西向连绵的群山,在地图上标注“凤凰山”。如果把它往南伸展的部分也算上,那就是群众称呼已久的“南九山”,在曲阜县的地图上标注为“九山”。九八年前后,一些文人墨客牵强附会,打造景区,宁阳县给凤凰山起了一个新名字“神童山”,曲阜县给九山起了一个新名字“九仙山”,这座方圆百里的群山自此冠上“神”、“仙”的名称。 从村子里上凤凰山,东路漫长,途径馍山头、(因这座山上出石磨,又称磨山头)大石塔,松树林,神仙脚花子,城东门,到达凤凰城顶。 从西路上山,是从村西弹弓山开始,首先登上第一个山头“范家寨”,往西经过“双山顶子”,扭头往南就是南北走向的“跑马岭”。跑马岭南北长约三里路,宽约五十米,呈南高北低的地势。岭中间靠西有一大型石雕乌龟,靠东边有一大型石雕大象,两座石雕应该是呼延庆占山为王时遣人所制。跑马岭即是呼延庆训马、练兵的场所。在岭的南边尽头,走过城西门,便是几千平方米的凤凰山山顶和凤凰城。 清乾隆史料记载“吴王城在九山之巅,或云吴起所筑也。”吴起喜兵法,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大将。鲁国军授吴起为将帅,与齐国的军队大战获胜,相传当年就是在凤凰山筑城屯兵抵御齐国的军队的。又一传说是大宋名将呼延庆在此占山为王时所筑。关于“呼家将”的评书和小说没有提到呼延庆占山为王一事,只提到他的叔父在大宋京城(开封)去幽州(北京)的路上占有一山名叫“齐坪山”,其实在地图上查不到,估计凤凰山既是“齐坪山”。 凤凰山山顶被人们称作“凤凰城”,城顺山势而建,有“城东门”、城西门,至今还有城墙跟的痕迹。最让我喜欢的是那座“观星台”,它离凤凰城城顶南不足一里路的地方,虽然不是凤凰山的最高处,但站在观星台上,往南看去,如大象群一般的群山和广袤无际的田野一览无余。在大山之间,村庄的茅舍和新盖的瓦房相映成趣,水库好像点缀在青山绿水中的银光闪闪的珍珠,群山连绵不断的伸展开去。山的那边,蜿蜒的公路纵横交错,京福高速、“一0四”国道上的汽车南来北往。从宁阳葛石到姚村、吴村的县际公路东西贯穿,大车小辆在奔向农村小康的大道上飞快的奔驰着。 脚下,观星台的东、南两边是五六十米高的悬崖,崖的下面,一条沟壑伸向密林深处。观星台北面和西面,虽然离地面不足五米,却是陡峭难爬的石壁,只有几块大石叠摞在石峰之间,人们只有小心翼翼的才可以攀登上去。台的顶部有两块稍微平展的石片,传说是呼延庆占山为王时,他的军师夜观天象,并且可以在上面休憩的地方。我虽然在学习古代汉语和中国历代文学史时非常喜欢天文,但也没有着迷到夜宿凤凰城、登台观天象的程度。但每次登凤凰山顶,都要在观星台逗留歇息。从那样高处,可以看到人的渺小,也可以鄙视一些人丑恶行为的卑鄙,高山清风把我胸中的尘世俗念一扫而光,只留下满腔的人格自豪和书生意气。 离观星台不远的西南方向,有一神泉,叫“饮马泉”。清澈的泉水伸手可及。早年间我带孩子爬山,在凤凰山城顶看山的宋怀兴四爷爷就用泉水沏茶,那甘甜的茶水让我足以久久回味,以至于再去时会带一斤名茶给四爷爷。四爷爷种的西红柿沙楞楞的甜,黄瓜清脆而又有清香味,金瓜重的有几十斤,煮熟像烤红薯一样又面又甜。四爷爷会让我尽力拿一些山顶上的菜蔬。有一次我和晨光拿不动最大的金瓜,只好扛着一个十多斤的下山。后来四爷爷去世,他的儿子宋如镇又担当起看山护林的重担。我上山有时见不到如镇叔,就开开他的房门,用他烧水的器具和他堆积在房子外边的木柴在他的屋里或屋外烧水沏茶。可再也吃不到那味道鲜美的山顶蔬菜了。 城顶的北边是异常陡峭的山崖,叫“城后篓”,很少有人从此上凤凰城顶的,陡峭的山崖下面往北是一条山谷,因早年间人们在此挖出很多青铜质箭头和人骨,有的骨头上带有箭头和匕首,证明此地确为古时候兵家所争之地,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战役。人们就把这条山谷叫“骨头剑沟”。城后篓有传说中的“剥人台”,是关押犯人的地方。 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山川》以及一九九三年出版的《宁阳县地名志》在记载凤凰山时,只提“凤凰山”而不提“凤凰城”,只提“宁家寨”而不提“范家寨”,说明清时期交通不便,宁阳的史学家们没有真正到过凤凰山的凤凰城考究过。一九七一年春,宁阳县文化馆的馆长张在渊、负责文物的马广前、负责文化艺术创作的孙振焕、李现淮几位同志从县城坐公共汽车到南驿,又步行十二华里到枣庄,(刚刚运行的班车不随便停车,只在柳沟、泗望,南驿有停车点。)然后到达凤凰城山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文物古迹,所以后来对凤凰城也就没有提及。 在凤凰城东边,是一条“石马沟”。山沟东边有座高山,属于凤凰山山脉,人们叫它“南山”。南山北边有座小山叫“黑山头”,山的名字虽不好听,但小山颇有一些仙山灵气,山的西边有一“老道士沟”,山底有一大石叫“八卦石”,据说好天气在泰山顶上就可以望见这块“八卦石”。虽然没有僧先居住的传说,但足以看出也曾有名人高僧在此居住或者逗留过。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气息,让我自幼喜爱这座大山。不工作了,我就经常登攀凤凰山,还和爱人叫上她的闺蜜王霞老师,以及王老师的爱人、六中的副校长马辉经常爬山,一起游玩观光。马校长的姑奶奶家就在枣庄大后街住,他的姑老爷范洪奎爷爷和我祖父年轻时是经商的好搭档,两家也是近邻。洪奎爷爷的二儿子怀昌叔和我父亲关系比亲兄弟还亲,和马校长的姑奶奶家的几代友谊,让我和马校长也成为知己。他爱人王霞老师和怀青都教生物,在一个办公室,后来都去了实验室,两人非常亲密,也就成了经常在一起聊天和旅游的好伙伴。 二00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农历的三月十八,约马校长王霞老师去枣庄爬凤凰山。这一天我们在山上见到了不知哪个朝代人们用大石块雕成的“龟石”、“象石”。在凤凰城护林房那里,我们自己烧水饮茶,然后回到跑马岭。欣赏眼前美景时,我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大石极像一头大象。我们几个仔细观赏,马校长说:“这一定是前人们用大石粗略的雕刻出来的。”王霞老师说:“你看那身子,鼻子,眼睛,耳朵,无一处不是大象的样子,真好像是大象的化石。”怀青则走进大像石,转来转去,说“就是在大石的西北方看,才是一个大象,换个角度就不是了。” 我们在象石跟前,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惊喜不已。放眼望去,大象石西北五、六十米处,有一个乌龟正在“爬行”。不得了,那是一个惟妙惟肖的“龟石”。我们几人赶紧向龟石跑去,大家都惊叹着,这龟比大象还要雕刻的更加形象,就是一爬行的乌龟。我们四人爬到大龟石上面,坐在大龟身上,沉浸在吸纳天地之灵气的喜悦之中。怀青说:“可惜大象身子太高,我们上不去。" 问起乡亲们,都说只看到跑马岭上有两个大石头,没有注意像什么大象、乌龟。我便把这一发现告诉给老大队会计王士兴二叔,他经常上山采集奇石和别致的树根,用来制作盆景。后来,他告诉我,找到了大象石、龟石,并和侯平礼二叔一起去写了字。我想,这大概是传说中的吴起或呼延庆遣人在跑马岭雕刻了象石,寓意“吉祥如意”;雕刻了龟石,寓意“延年益寿”。或者说是呼延庆所为,更为贴切,因为他占山为王,想永享为王之福祿寿康。 我和马校长两家也非常喜欢去石门山。我们四人办了“石门山(九仙山)登山会员证”,可持证随意去石门山、九仙山游玩,我们一有空就去那里享受天然氧吧。 石门山是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二”部队医院所在地,方便了远离省城的宁阳、曲阜,泗水三县人民群众的看病医疗,改革开放后撤离。年少时曾因患病几次到过石门山、石门寺。八五年我带领宁阳六中石门山文学社的学生去石门山时,第一次着意漫游欣赏了石门山的美丽迷人的风景。九十年代以后有了道长和道士。我空闲时便和道长闲聊,他们远离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影响了我以后的人生志向。 二00九年立冬的第二天,我和怀青以及马校长、王霞老师去了石门山,秋末冬初的石门山绿叶尚翠,枫叶更红,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我们四人散步在山间,漫游在潺潺流水旁,中午下山后在小餐馆午餐,然后趁着酒兴又登上山上的一个名叫黄山的小山麗。冬阳斜照,和风习习,我微醺朦胧,于醉意之中萌发诗兴。吟诵出《登石门山》。流水亭中思李杜,
含珠台上念僧仙。
青山环抱寺尘洗,
小径萦回佛手牵。
醉卧黄山斜日下,
不须尚任扇来扇。
注:李白、杜甫曾在石门山留下诗篇,石门寺旁的流水亭是他俩话别的地方。孔尚任曾隐居石门山写出著名的戏剧《桃花扇》;黄山是石门山下面的一个山麗。 九山,(九仙山)是凤凰山的俗称。当地老百姓把凤凰山以及南部的群山称之为九山。近年渐渐的把九山和凤凰山分别开来,宁阳县境内的为凤凰山,曲阜县境内的为九山。九山顶峰位于凤凰城南的群山之中,海拔458米,比凤凰山海拔458·1米稍低。山顶前怀建有“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祠原在山下,康熙年间移建于现在位置。二00九年十月二十六日重阳节,我和马校长两家四人再次到九山游览并且登顶。我们自带佳肴美酒,在碧霞元君祠叩拜了碧霞元君以后,来到北边的山顶上,边遥望北边的凤凰山城顶,边饮酒赏景作诗。和谐社会天堪比?
九九登高康健来。
总是人间风月好,
菊茶米酒赛瑶台。
泰山更是我心驰神往的游览的胜地。二00九年十一月一日,我独自一人再次去了泰山,竟然不用买门票,原来那天正逢泰安市政府举办碧霞祠1000年庆典活动。看到满山香客和参加千年庆典的人们对着泰山神顶礼膜拜,我不禁感慨万千。下山后我写了一首《永遇乐》。 泰山碧霞祠起建于宋朝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距今1000年,今年十一月,泰安市政府举办泰山碧霞祠千年庆典活动,赋词以记之。
泰岱岩岩,
天门屹立,
千年神住。
玉阙辉煌,
琼宫壮丽,
掩映琼霄处。
滋生人类,
润萌万物,
保佑国安民富。
爱无疆,坤芳博厚,
洒淋万世仙露。烛烟云蒸,
香烟霞吐,
金锞堆满路。
钟声才闭,
鼓音又起,
绿女红男叩步。
盼归去,
功成利就, 在纵情于山水田园风光的同时,我喜欢上了茶道茶经。“器为茶之父”,我跑遍宁阳大街小巷,在建起不久的凌云商场购买到一款我非常喜欢的景德镇白釉鎏金茶具。我用它春夏之际来泡绿茶。友人送我一款宜兴紫砂壶,用它来秋冬季节喝红茶。 “水为茶之母”。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对水的品格一直十分推崇。老子说:“上善若水”。善饮茶者以为水为茶之母。好茶尚需好水冲。“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说明了好茶须用好水冲的道理。《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就有时任宰相的王安石让苏轼取瞿塘中峡的水带回京城用来冲茶的典故,“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我喜欢枣庄凤凰山上的山泉水,三五天就骑着木兰到凤凰山泉内汲水,回来就邀请好友一起饮茶。马校长、王霞老师自然是我和怀青的茶友。加上有儿子晨光专门给我买的“吐纳日月精华”的四川蒙顶山茶,使我们这些茶友真切的感到了至高的享受,最美的境界,正如茶圣陆羽所说“宁可终身不饮酒,不可三餐无饮茶”,又如白居易所道:“语里闻知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潜心于品茗,以茶会友,以茶明志,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从二00二年离岗到二0一0年之间,我有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了山水田园间。并且熟读《黄帝内经》、老、庄等道家经典,朝晒太阳,晚赏月亮,高山任我行,山泉尽我用。欲图吸纳日月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倾心道家的修身养性术。此外,我对佛教也喜欢有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倒背如流,《金刚经》里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一个时期简直成了我的座右铭。这时的我,显然是一方面寄情于山水间,一方面是在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虽还没有丧失信仰,可正在远离我的初心。不得不说,这也与当时宗教的又一次兴起有着一定的关系。
---------------------------------------------------------------------------------------------------------
投稿须知
1. 来稿必须为原创,拒绝抄袭,文责自负。平台尽量尊重原创,但对选用稿件具有删改权。
2.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联系电话、微信号。
3. 来稿体裁不限,以体现乡土气息,赞美家乡风物,歌颂亲情友情爱情乡情为主,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4.文章所有赞赏归作者所有,十日内到账。
5.投稿即视为接受本平台规则,泰山风物对所录用稿件有最终解释权。
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
编辑:月牙
核版:小洁
插图:毛驴
长按二维码关注!
记着在右下角点个赞及在看转发亲朋就是最好的支持!听语音可点右上角,后点左下角朗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