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石榴

民生   2024-10-20 20:04   山东  


点击上方蓝字泰山风物直接关注

注重原创作品   *   宣传地方风物 

弘扬基层文化   *   共建美好家园




摘石榴


文/图   晨曦




一大早,老家的邻居----禾禾他妈给妻子打来电话"你家的石榴炸裂了,再不收就坏了″。妻子高兴的应和着,又聊了会家长里短。


本打算这个周六回老家看看的。挂断电话,妻子便催促我开车回老家。


半小时的车程,两脚油门便道。下了钜平大街,行驶在进村的路上,两侧的果园、麦田、来来往往的人群,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一切都是旧时的模样、亲切的味道。


离开老家已是4年有余,工作繁忙之余就想呆家歇歇,住在楼上,除了看书,就是睡觉,很少到外边走走,更是懒得回老家看看,难得有这次机会。



一进村,放慢车速,摇下车窗,婶子、大娘的和老人们打着招呼。老人们先是一愣,马上认出我时,也是热情的回应着,仿佛时光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村里的街道上多了几丝绿意。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树木,家家户户的外门前都要栽几棵树,槐树、椿树、梧桐树,院子里,栽的多是枣树,整个村子绿意盎然。夏天,处处都是绿荫,老人们在树下摇着蒲扇乘凉,给小孩子讲故事。至今,村子里还保留着2棵300多年的老槐树。


后来随着村庄规划的推进,经过二十年的不断调整,村庄方正了很多,整排一致的房屋,宽敞明亮的街道,的确方便了很多,但绿意的缺失总让人有些遗憾。好在近几年,上下都意识到了这点,大搞美化绿化,勤劳的村民又在自家的院墙外自发栽起了果树,个头不大,但很是衬景。


我家的院墙外,原先栽了两棵石榴树,一酸一甜,南侧的那颗甜石榴,后来有障规划被砍掉了,妻子便在酸的那株西侧又栽了两棵,西边的邻居们也都大大小小的栽了几棵,为这条街平添了几抹绿意,看上去舒服了很多。



停下车,妻子便提着补品看望禾禾奶奶,按照街坊,妻子称呼禾禾奶奶为嫂子,老嫂子今年87岁,有病卧床多年,主要禾禾妈侍俸。左右邻居看过,便开始收摘石榴,热心的禾禾妈过来帮忙。


石榴树枝杈横生盘曲,躯干抱团向上旺长,枝繁叶茂,在诺小的街道上显得甚有风景。说来也是,今年的石榴好像是逢着大年,结的分外多而大,压的枝条弯弯下坠,有的甚至伸到街巷中央,影响人们走路。前一阵子,回老家人情,在四姐夫的帮忙下将下坠的枝头用布条做成的绳子拉起来,挂到高墙上,像小姑娘的发髻,经过重新梳理,样子好看很多,最起码方便行人来往。


经过整理的石榴树,相对来讲,其上有序挂着的石榴好摘的多。我踩着合梯登到高处,小心翼翼的用剪子剪取。树上长的小刺稍不留意就会咬你一口,划道小口或者扎一小下。我不停地扭动着身子,伸长胳膊,尽力够着藏在高处又大又好的火红的石榴。一个没捏准,剪下的石榴便落在地上。听妻子说,只要落在地上就会摔坏,放不住,我便愈发的谨慎小心,乃至于我的手上、胳膊上划了大大小小几道伤口,扎了多处"针眼″,不过,不用太在意,小伤口几天就会自动愈合,也不会留下伤疤。


树下面的石榴,够得着的地方大多被路人摘了。在我们这边有个风俗,只要是院子外的吃头,被路人顺走,这都不叫偷。西侧的那棵甜石榴树,仅剩下3个,只要有人吃,也就算实现了它的价值吧。


经过个半小时战斗,成果丰硕,足足收了30多斤。妻子用方便袋分成数份,给邻居们送的送,发的发,又给我两个弟弟送去两袋,最后剩下的仅有十斤左右。带回开发区,又给这边的邻居们分了分,剩下的也就十多个。个数不多,可吃起来,感觉比往年甜了很多。


生活就是这样,就像这石榴树,用繁枝绿叶映衬环境,用它的酸甜调和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品质,社会的温度。







---------------------------------------------------------------------------------------------------------


投稿须知


1. 来稿必须为原创,拒绝抄袭,文责自负。平台尽量尊重原创,但对选用稿件具有删改权。

2.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联系电话、微信号。

3. 来稿体裁不限,以体现乡土气息,赞美家乡风物,歌颂亲情友情爱情乡情为主,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4.文章所有赞赏归作者所有,十日内到账。

5.投稿即视为接受本平台规则,泰山风物对所录用稿件有最终解释权。

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





编辑:月牙

核版:小洁

插图:毛驴



长按二维码关注!

记着在右下角点个赞及在看转发亲朋就是最好的支持!听语音可点右上角,后点左下角朗读即可!


泰山风物
注重原创作品,宣传地方风物,弘扬基层文化,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