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其历史之悠久、实物遗存之丰富,均堪称世界之最。纸币萌芽于唐末,开始于宋朝,盛行于金元,发展于明清。中国货币以其底蕴深厚的钱币文化,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在本期文博课堂活动中,我们聚焦于本院所珍藏的宋元明清时期的宝钞,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共同发掘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宋代宝钞——最早的纸币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行纸币的朝代。北宋时期,由于铜钱的流通缓慢且不便携带,加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纸币应运而生。“交子”不只是我国最早的纸币形式,它同样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对后世货币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实施了两税法,税收制度由征收实物转变为货币形式,这一经济结构的转变促进了民间对货币需求的增长。同时宋朝的海外贸易极为兴盛,虽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也导致了铜钱的大量外流。此外,由于铸造铜钱成本高昂且利润微薄,导致铜币的生产量显著下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铜钱供应的短缺。而此时纸币的出现正是为满足货币化需求和弥补金属货币不足的替代品。这一需求与中央集权紧密相关,因此纸币的产生不仅是商业发展的结果,更与财政需求有关。随着大量白银流入,金属货币短缺问题得到缓解,纸币交子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宋代交子)
(宋代交子印版)
元朝宝钞——最早的纸币实物
宋代虽出现了纸币“交子”,但正真让纸币大放光彩的则是元朝时代,元朝的纸币制度是我国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顶峰,代表了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成熟阶段的最高水平。宋代交子虽为最早的纸币,但未有钞票实物遗存下来,而元代宝钞作为有实物遗存的古代纸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元代实现了南北的大统一,商业极为繁荣。世界各国商贾云集,珍奇荟萃,商业的发达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元世祖完成建国伟业以后,便开始大力推行钞法,并明确设置相关管理体系,把纸币的发行权完全收归中央,不允许私自生产。金钱、铜钱不能再流入社会。并设立平准库,用于存储大量现银,以作为准备金来使用。
元代发行的纸币,计有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和至正中统交钞四种。其中“至元通行宝钞”使用时间最长,是流通中最主要的货币。无锡博物院藏“至元通行宝钞”材质皆为桑皮纸质,韧性很好。在宝钞下方左右各有一行八思巴文,意为“至元宝钞,诸路通行”。元朝纸币不仅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通,而且也可在周边邻国流通。这不仅在中国是个开创之举,对世界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
至元通行宝钞贰佰文
无锡博物院藏
至元通行宝钞贰佰文
无锡博物院藏
“至元通行宝钞”从发行到结束,使用时间长达81年之久,是元代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在元代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权威和信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创造过灿烂的历史。
大明宝钞——最大的纸币
明朝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货币制度上的混乱,又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洪武七年,朱元璋下令,设立宝钞提举司,洪武八年立钞法,发行纸币,即所谓“大明通行宝钞”。大明宝钞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票幅面最大的纸币,其流通时间虽短,但也在中国经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明通行宝钞基本沿袭元代钞制,票面设计简洁,文字精练,刻工细腻,具有独特的风格。钞体为竖式长方形,纵约31.7厘米,横约19厘米,是中国历史上票面尺寸最大的纸币。纸币使用灰褐色桑皮纸印刷,上面横书钞名“大明通行宝钞”,铭文下为龙纹花栏,上端正中书“某贯(或某文)”字样,表示面额,面额下为串钱图。两旁为九叠篆文,右为“大明宝钞”,左为“天下通行”。下部告谕为楷书:“户部(或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随着小钞也开始用于民间日常的零星贸易中,宝钞得以逐步取代铜钱,成为大明的唯一法定货币。
大明通行宝钞壹贯 无锡博物院藏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宝钞的印制和发行始终是集中于中央政府。由于明钞的发行,推行只出不进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于正德年间废止。
清朝宝钞——流通时间最短的纸币
清咸丰年间,因支付鸦片战争赔款、围剿太平军、治理黄河水患等,清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发行纸币。同年十一月,户部奏拟《制钞应办事宜章程》18 条;同年十二月,开始发行以制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在清代,习惯上称大清宝钞为“钞票”,从此“钞票”一词成为纸币的代名词,并一直沿用至今。
宝钞为硬质竖式长方形,有内文外框设计,框外留白。框内顶端有“大清宝钞”和云纹,下方有“天下通行”和“均平出入”字样。面额位于中央,右侧为冠号和票号,左侧为发行年。底部小字说明钞票用途和兑换比率。四周有双龙戏珠、云纹和波浪纹装饰。面额上盖有方形红色满汉文印章和长方形篆书墨印,右侧有圆形红色骑缝章,再用棕笔刷丝于其上,笔迹的疏密浓淡各不相同,用于防伪。部分宝钞左下角也有红色满汉文骑缝章。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流通过的大清宝钞,在票面上边空白处均有一破孔。此处并非残破,可用绳线穿扎,便于计数缴库。
清咸丰四年大清宝钞壹仟文 无锡博物院藏
各种乱象层出不穷,官府拒收、民众拒用,民间甚至出现以物易物的情况。为此,清政府在同治元年(1862)停用大清宝钞。发行使用了近十年的大清宝钞,至此以失败而告终。
纸币就像是一本历史书,每一张都承载着过去的故事,讲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它们见证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变迁,也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正是这种底蕴深厚的钱币文化,使得中国货币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了人类货币文明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
参考文献:
《北宋交子的发展演变过程探究》李博昆
《浅析明朝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何宇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大清宝钞》 尹航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陈慧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1.本公众号的采编或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并请注明出处。未经同意擅自转载或引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本公众号所发布的文/图/音视频等,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原创,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仅作公益分享。
3.本公众号所转载内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不愿意在此刊登,请及时通知本院职能部门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