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宝藏|吴越铸剑三绝之锡博青铜剑

旅行   2024-12-19 17:22   江苏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兵器的优劣直接关乎战争的胜负以至国家的存亡,再加上当时王公贵族大兴配剑之风,促使兵器铸造技术迅速提升,其中吴越铸剑水平冠绝一时。《战国策·赵策》记载“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可见吴越青铜剑之锋利。《庄子·刻意》中记载“夫干越之剑,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干越”即“吴越”,可见在当时吴越的青铜剑已被视为至宝。

吴越青铜剑

春秋伊始,骑兵兴起,车兵衰落,加上吴越地区水网纵横,以水战,步兵近战为主,巨大沉重的战车和长戈反而不利于发挥作用。轻便锋利的剑,可劈可砍,十分适合步兵贴身近战。剑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吴越地区。因此,吴越高超的铸剑技术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缔造了那个时代的铸造神话,传说中的干将、莫邪,湛卢、太阿、龙渊、鱼肠、纯钧等名剑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想象。

典型的吴越式青铜剑是春秋中晚期以后各国普遍流行的厚格有箍有首或薄格圆茎有首青铜剑。还有一种是春秋晚期以前吴越地区茎上带扉耳的青铜剑也属于吴越式青铜剑。

吴越式青铜剑各部位名称示意图

(来自:毛波.吴越系铜剑研究.考古学报,2016(04))



吴越铸剑技艺高超,特别是复合剑技术、剑首同心圆技术和菱形暗格纹技术堪称吴越铸剑三绝。下面从院藏三把吴越青铜剑来看看这三大绝活。


其一绝:复合剑技术

图1 春秋吴越青铜复合剑

这是一把典型的吴越式青铜剑,宽格,圆茎,茎上凸箍2道,喇叭形剑首。剑长55.2厘米,宽4.5厘米,厚3.8厘米,重800克。这把剑采用了三绝之一的复合剑技术。

众所周知,青铜剑是铜、锡、铅的合金,铅在合金中占比很小,合金的柔韧性和硬度由铜与锡的配比决定。《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这把剑在铸造时先用锡含量低的青铜合金铸造剑脊,剑脊两边留有榫头,再把铸好的剑脊放入剑范中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合金铸造剑刃。这样剑脊柔韧性强,不易折断,剑刃硬度高,锋利无比,具有外刚内韧,刚柔相济的优点。

复合剑截面示意图


其二绝:剑首同心圆技术



图2 东周青铜剑

                                                     

 图3 越王句践剑剑首(《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

这把剑的形制与图1类似,剑长43厘米,宽3.4厘米,厚1.5厘米,剑身锈蚀残断,这是修复后的样子,金属流失较多,因此重量较轻,重400克。这把剑采用了三绝之剑首同心圆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佩剑之风盛行,王公贵族争奇斗艳,佩剑上高超的技巧和华美的装饰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别看这把剑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说不定当年可是佩剑里的“明星”。

这把剑的剑首由多圈高同心度、高凸起、薄壁凸棱组成,在凸棱之间可见明显的细密绳纹。这种厚度仅0.3-0.8毫米,间距0.3-2.2毫米,且有的凸棱上部略向内凹,槽底还分布着细密的绳纹,即使以现代机械加工也有一定难度,何况在2500年前并没有现代车削工艺。越王勾践剑同心圆更是多达11圈。

经现代研究者们考察发现此类剑首为单独铸造成型,后与剑茎铸接成一体,通过ct扫描也证实了这一点。至于如何制作的剑首同心圆,研究者们通过无数次的试验测试,终于通过模板轮制法车出剑首内范成功复制了剑首同心圆。这需要调整范料配方并需要配合十分高超的技艺,古人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已不得而知。

其三绝:菱形暗格纹技术

图4 春秋菱格纹青铜剑

这把剑长48.2厘米,宽5.5厘米,厚2.5厘米,窄格,圆茎,圆首,重780克。剑身布满菱格纹装饰——由双线交叉构成菱形,在交叉处饰有或椭圆图案,线条规整匀称,经氧化后纹饰呈暗黑色。。

菱格纹是吴越青铜兵器所特有的装饰,上世纪70年代,这一装饰成为一项重要国家课题,但各家检测结果以及推测的形成工艺完全不同,没有一家按照推测复制出来。直到2000年,上海博物馆谭德睿团队通过金属膏剂涂层工艺成功复制出这一特有的装饰效果。

虽然目前通过科技手段确认纹饰是由高锡合金形成,但如何制作或者二次加工纹饰学界仍有争议——如用膏涂法,古人如何在高温下控制富含锡的膏液流向,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有学者认为古人采用的并非金属膏涂,而是铸槽填锡法,但这一猜想没有实验,仍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毛波:吴越系铜剑研究,《考古学报》2016(04)。

2、程义:吴越铸剑三绝研究新进展,《大众考古》2020(12)。

3、谭德睿、廉海萍:东周时期吴越精湛的青铜技术,《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2009(00)。


悠悠古韵,如诗如画。解读无锡博物院,千年底蕴的吴地文明如画展开,能工巧匠的千年风华穿越时光,书画精品尽收眼底古色古香……锡博馆藏之《每周宝藏》,带你阅尽锡博精品,赏读千古珍藏,一览吴地风华。
更多精彩请关注:



撰稿丨典藏部  张帆

审核丨荣骏炎  蔡卫东  盛诗澜

1.本公众号的采编或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并请注明出处。未经同意擅自转载或引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本公众号所发布的文/图/音视频等,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原创,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仅作公益分享。
3.本公众号所转载内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不愿意在此刊登,请及时通知本院职能部门予以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