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东风,在学科边界之外开拓天地

2024-06-27 18:00   上海  


乘东风,在学科边界之外开拓天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成立周年记


谈及建立刚一年有余的科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季彤主任表示:


“口腔颌面外科还是个小婴儿,但借着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这股东风成立,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这样一个综合实力强劲的平台上扎根、发展,这个‘婴儿’的成长速度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2023年4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区正式开诊。这是以季彤教授为首的口腔颌面外科团队乘风振翅的开始,也是让更多患者重新绽放笑容的启元。



乘风而启,让微笑长久闪耀


潮起乘风,中山口腔颌面外科的成立,站在了我国决意打造卫生领域的“国之重器”——国家医学中心的战略风口。


2022年8月31日,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2023年4月,中山口腔颌面外科肩负着建设一流口腔医学学科,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医院”助力的任务,应时而生。


在大众认知中,口腔颌面外科主要解决“拔牙、矫正”等问题,更多是为了美而存在。而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要解决的则是更为复杂的疾病及恶性肿瘤问题。科室成立首年,口腔颌面外科牵头成立了复旦中山医院的口腔癌/口咽癌MDT(多学科会诊)门诊,联合多学科协作诊治,推进了诊断、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全病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口腔癌诊治疗效,提升专业化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化、个性化的综合诊疗方案。


季彤教授为患者解答疑问


生长于以“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的中山医院土壤之中,口腔颌面外科提出了帮助更多患者,合力让微笑更闪耀的目标。科室成立首年,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在颈段食道癌根治及游离空肠移植再造、高位副神经节瘤/颈动脉体瘤的治疗上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同时,联合院内其他科室,给局晚期头颈肿瘤患者及老年(合并基础病)的口腔口咽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诊疗机会和手术可能。



合力而动,在学科边界之外开拓天地


如果按照解剖部位来划分的话,我们口腔颌面外科的工作范围向上就是到颅底,向下到锁骨及颈根部。工作范围的界定,也意味着很容易触碰到学科的边界。但在中山医院,这种边界因为MDT(多学科会诊)诊疗模式而被突破了。

季彤教授而言,选择带领团队加入中山医院一年多来,这无疑是最大的惊喜。


肿瘤常常不是单兵作战,尤其是来到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病人,局晚期病人和老年患者居多,因此大多数都可能有合并症或者肿瘤转移。要与之战斗,医生自然也不能只是“单打独斗”。作为目前中山医院最年轻的科室,口腔颌面外科在创立的一年多里,迅速与多个科室联合开展了MDT(多学科会诊)工作。



对于手术麻醉难度大、风险高的患者,麻醉科几乎都能完美兜底;对于有夹杂症或内分泌疾病的老年患者,口腔颌面外科与肿瘤内科、放疗科联合制定了全病程的诊疗方案,为手术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累及颅底的肿瘤也有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科同道的支持。还有更多科室间的合作,也在陆续展开……


提起中山医院的MDT(多学科会诊)诊疗模式,今年2月刚刚加入中山口腔颌面外科团队的朱云医生不无兴奋地说道:


在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室和手术室所在的楼栋,同时也是耳鼻喉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大多数外科科室的阵地。所以无论是术前方案的研讨,还是术中需要多科室联合处理,相关的科室都会极快地响应。这意味着,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背后都有一整个专家团队。这在其他综合医院是很难想象的!


单一学科或许有边界,但在绝对实力和强强联合的能力面前,新的天地永远在被创造。


随着医疗资源高效布局,越来越多的新型MDT团队在中山医院出现。目前,医院依托73个业务科室、2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共打造了79个MDT团队。



向新而行,做领路者而非跟随者


对于中山口腔颌面外科而言,一年的时间不长,新科室、新面貌、新面孔、新规划,科室发展的前路才刚刚启航。但对于中山医院和口腔颌面外科事业而言,更多地参与并引领世界医学发展是更为重要的使命和目标。


中山口腔颌面外科成立的第一年,在临床工作上受到了患者和院内的一致认可,扎扎实实打下了科室立足的第一步。但在季彤教授看来,这只是一个开始:“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口腔颌面外科,只做好临床是远远不够的,医、教、研都不能落下。”


中山口腔颌面外科的王洋医生正同团队一起积极突破临床工作的更多边界:


我们正在向神经外科、普外科学习他们的内镜技术,计划今年内开展颌面部肿瘤的内镜手术。同时也会继续积极的跟其他科室开展多学科的合作,打破头颈肿瘤原有的手术边界,扩展我们的手术范围。

随着临床工作的展开,下半年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也会有更多独立的空间,去开展更多的业务,努力为更多患者解决病痛问题。


林承重医生为患者检查术后恢复情况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在学科人才培养上一直承担着重要角色。今年,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一届本科生即将进入临床实习。作为复旦口腔医学院的口腔颌面外科学系的系主任,季彤教授十分重视他们的实习教学与培养:“他们和硕博生一样,都是是口腔颌面学科的新鲜血液,是学科的未来所在。”


行业要发展,学科要进步,就要不断加入新鲜血液。今年,中山口腔颌面外科团队也增加了2名新成员。目前团队一共有7名正式医生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今年1月份加入的章臻医生拥有口腔颌面外科各个领域的完整经验,尤其擅长颌骨疾病,包括骨髓炎、药物性相关骨髓炎等治疗。2月加入的朱云医生则是从业十多年的高年资主治医生,从业来一直专注于唾液腺肿瘤方面的研究。



“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只能帮助我们把现有的路走顺。但想要走的更远更宽,做科研,尤其是真正能用起来的科研,才是最重要的!”季彤教授坦言,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这样的平台中,常常被“卷着”前进:“我们中山医院的院长樊嘉院士及团队去年底刚在肝癌研究领域再获新突破,实现了国际首次绘制肝癌转移的时空多组学演化图谱,创造了肝癌转移领域的重大突破。还有很多优秀的同事们,也在不同的领域中推动着世界医学的发展。这对口腔颌面外科发展是很有鼓舞意义的。”


事实上,中山口腔颌面外科也在更多地影响着行业和学科的的发展。2023年,季彤教授受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委托,牵头制定了【颌骨骨肉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标准号:T/CHSA005-2023),目前已经发布。2024年,受中国抗癌协会委托制定的【CACA头颈肿瘤整合诊疗指南】正在撰写之中。


未来,季彤教授希望中国口腔颌面外科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指南的编写中去:


我们应当更多地提出我们自己的见解,去做世界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的引领者,而不是永远被动跟随国际上的脚步。正如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不仅要成为中国名列前茅的医院,更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医院。这也是我们要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2023年,基于国家医学中心发展规划,顺应口腔医疗发展、专科细分趋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式成立。


依托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强大的内外科临床体系,在口腔颌面肿瘤领域与相关科室协同开展MDT诊疗,不断挑战手术禁区,拓展手术边界,进一步提升头颈肿瘤治疗水平,建立并完善针对病人的全病程管理流程,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复旦中山口腔颌面头颈肿瘤
复旦中山口腔颌面外科牵头成立口腔癌/口咽癌MDT门诊,联合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放射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核医学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协作诊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