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起回顧這一年發生的那些事

文摘   2024-12-31 18:01   中国澳门  

點撃上方“工聯議員”關注哦



這一年即將過去,帶大家回顧一下2024年發生的那些事。


1

冀加大民生資源投入

調升養老金,完善社保機制

立法會於12月中通過《2025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明年度政府繼續實施一系列惠民措施,包括延續現金分享計劃等,估計涉及總金額為257.82億元。

然而,現時本澳的教育、民間受資助的醫療機構及社服人員,肩負起協助特區向居民提供各類社會服務,穩定社會發展的重任;然而,其薪酬在現屆政府僅微調了一次,而服務名額和資源亦值得關注。我們建議政府加大對這些領域的資源投入,優化資助制度,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改善薪資福利,以穩定人員隊伍,確保服務質量。

此外,基於本澳的養老金已五年未調整,建議政府明年能夠調升金額,以減輕長者的生活壓力;並完善社保給付調整機制,更好地支持長者晚年生活。

延伸閱讀



2

冀提振社會經濟⁠

改善民生支持本地中小企發展

本澳處於消費模式、產業結構轉型的階段,不少的企業和居民在經濟新常態下面臨新環境、新挑戰。我們於9月倡議政府推出振興經濟措施,關顧民生需求,建議政府考慮將“消費大獎賞”延續並擴展至其他社區。及後,政府於9月底推出“全城消費大獎賞”活動,全力促進社區經濟。

不少居民及商戶對於政府推行促進消費和減輕居民生活壓力的措施表示認同,認為起到積極作用;建議當局分析及檢視計劃對鼓勵留澳消費、支援中小企發展和減輕居民生活壓力方面的成效,包括居民未能使用優惠的原因等,明年(2025年)能適當加推和優化經濟補助措施。

延伸閱讀



3

加強溝通持續改善民生

同心實現幸福澳門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岑浩輝於10月13日舉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中獲394票當選,並於12月20日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舉行的就職典禮上宣誓就職。

我們認同行政長官岑浩輝提出的施政方向,例如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政策工具,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規劃,化解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於著力改善民生和優化公共行政和法律制度,建立勤政、廉潔、高效、公正的法治政府、現代服務型政府等。期望新一屆政府能與民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深耕社區、聆聽民意、強化施政,同心實現幸福澳門的目標。

延伸閱讀



4

持續關注居民就業待遇

促增年假、強制性假期、產假

我們持續關注本地居民就業待遇情況,尤其是推動薪酬水平穩步提升、僱員希望有更多向上流動空間,以及提高勞動權益保障等,促請當局持續關注及推動勞資雙方優化就業環境,適時檢視現行勞動法律制度並予以完善,為僱員創造更加公平、和諧的勞動條件。


本澳既要持續促進就業“量的合理增長”,亦要“質的有效提升”,優化勞動保障和就業政策,包括增加年假日數、強制性假期,以及有薪產假增至九十日,並出台就業政策,解決青年、中高齡人士就業困難的現象。亦須因應“1+4”產業發展,積極推動職業培訓、教育、就業對接等輔助措施,協助僱員能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重提升。

延伸閱讀



5

立法會表決通過《工會法》法案

冀加強勞資政溝通促社會和諧穩定

經過社會多年討論的《工會法》於4月12日在立法會大會獲細則性表決通過。是落實《澳門基本法》憲制要求,履行在澳門生效多年的國際公約規定,填補法律空白,推動澳門法治建設的重要舉措。

我們認為,在不斷完善勞動法律法規的同時,必須強調社協是重要的三方協商對話平台,在處理勞資矛盾、協調勞資關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及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都應該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希望政府能夠加強社協建設,透過勞資政三方溝通合作,減少或避免社會矛盾、衝突,維護本澳僱員勞動權益、勞資合力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工會法》在本澳是一個全新的制度,建議政府未來加強法案的宣傳講解,加深社會及勞資雙方對法案的認識和瞭解,推動法案順利實施。

延伸閱讀



6

促重視培養本地人才

引領青年投身“1+4”產業

2024年作為實施“1+4”規劃的開局之年,人才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認為必須有具體計劃做好本地人才培養、資格認證及本地人才回流等工作,從而更好支持本地人發展,保障本地居民就業和發展,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儲備人才團隊。


此外,現時勞動市場與新興產業接軌仍有進一步改善空間,亦有不少本地大學生未能全面了解「1+4」整體產業發展和走向,期望政府進一步加強就業輔助措施,推動產學合力引領本地青年主動了解和參與新興產業發展,提升競爭力和創造力,助力本地居民向上流動,在“1+4”新興產業當中發揮所長、貢獻力量。

延伸閱讀



7

多管齊下完善養老應需求

本澳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2023年老年人口數目首度超越少年兒童人口,本澳面臨著長者人口比例上升的挑戰,包括醫療、社會服務、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需求值得關注。


政府因應長者需要,制定了包括新增長者院舍及擴建在內的各類長期照顧服務的發展規劃,未來亦在新城A區興建約900個宿位的長者院舍。


我們關注下階段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並建議當局通過推進政策的完善和提升服務質量,加快推進大灣區跨境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讓居民基於個人情況可作出跨境養老選擇,例如加強與大灣區境內外的服務團體及服務點的協作,包括優化緊急救援機制,以及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以更好地回應居民的養老需求。

延伸閱讀



8

促完善照顧者支援

近年,領取殘疾評估登記證人士持續攀升。今年第3季,本澳持有效殘疾評估登記證人數上升至接近2萬人,比2015年上升超過1倍。我認為,無論在社會服務資源、照顧者支援、支持殘疾人士就業發展等方面都需要持續加強。

當局應適時檢討照顧者津貼的成效和支援力度。建議當局降低發放照顧者津貼門檻,逐步擴大及放寬受惠者範圍;並檢視殘疾金及養老金等水平;加強照顧者心理健康和喘息服務;以及持續完善本澳無障礙環境和設施。

延伸閱讀



9

引入新元素促進街市和小販持續發展

街市是本澳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如何推動街市轉型發展成為政府及業界正面對的問題。目前公共街市有不少空置攤位,當中包括疫情期間有市販選擇退出,大部分空置攤位仍未安排重新競投,攤檔減少既影響客流,亦降低居民購物的便利性,其他攤檔經營更困難。

我們認同政府近年為改善街市和小販區經營環境作出不少努力,但小販及街市攤檔面對經營困難、空置檔位增加和人流減少等問題,以及經營類別受規劃佈局和准照限制而難以多元等,當局有必要因應街市位處不同區域及分析客源,鼓勵引入新的購物和服務元素。例如位處旅遊區的營地街市及周邊小販區,除了提供鮮活食品服務居民,亦具條件對其重新規劃並善用,增添文創或美食等產品和服務。長遠而言,當局應針對全澳街市及小販未來發展方向展開研究,促進街市及小販可持續發展,提升服務功能。

延伸閱讀



10

促推措施助漁業文化可持續發展

漁業曾是澳門的支柱產業,但近年受到魚捕減少、售價下滑、缺乏新人入行等種種因素令行業面臨各種的困難。目前漁業已成為本地所餘無幾的第一產業,根據業界估計,目前本澳約有一百多艘漁船,養活不少的家庭。

8月,我們陪同漁業界訪海事局,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能夠關注本澳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2023年新修訂的《漁業發展及援助基金》增加了“批准開展特別資助”等條件,建議本澳出台鼓勵性措施,提供有助轉型升級的培訓,在安全範疇內支持本地漁業轉型升級,藉國家及大灣區發展推出遠洋漁船政策,並可為漁業未來項目加入文旅元素及休閒旅遊路線設計,如六大片區合作,結合文旅元素推動社區經濟,拓展休閒漁業業務,多措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作出貢獻。

延伸閱讀



11

優化配套提升本澳旅遊接待力

持續推動本地業界可持續發展

《旅行社業務及導遊職業法》法案現正在立法會進行修法。我們於4月陪同導遊業界團體代表,約見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就業界尤其關注的保障本地導遊就業、培養小語種導遊、非法或過界導遊以及罰則過高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為進一步聆聽業界聲音,我們於11月舉辦座談會,邀請導遊業界團體就導遊的權利與義務、強化對非法或過界導遊的打擊措施等議題互相交流意見,共同推動旅遊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延伸閱讀



12

促落實經屋恆常化申請

及允一人申請兩房單位

第五屆特區政府提出了構建“五房屋階梯”的施政理念,並在這個理念的指引下,五年裡有效落實並推動相關房屋政策,回應不同居民的住屋訴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居民對房屋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希望新屆政府能根據社會需求和現有資源情況,進行深入思考和調整,令五房屋階梯增加更多流動性,讓每個澳門居民都能擁有一個更加稱心如意的居所,從而真正實現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景。

因此,當局應積極研究經屋恆常性申請的可行,完善規定例如允許個人申請人能申請兩房廳或以上的單位,使政府的房屋政策能真正讓居民安居樂業,體現政府鼓勵家庭發展的施政理念。

延伸閱讀











關注

工聯議員

工聯議員
工聯議員辦事處是議員和市民溝通的重要橋樑,當市民遇到民生問題,可以向議員反映求助, 我們會提供諮詢和協助個案處理服務,為市民排難解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