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数学竞赛组委会终于对备受关注的"天才少女"姜萍事件作出回应,确认姜萍与指导老师王润秋在预赛中存在违规行为。
虽然结果在意料之中,但事件背后仍有诸多值得探讨的方面,包括诚信问题、教育的现实困境以及组织管理的短板。
姜萍的数学水平之谜:部分真相的背后
组委会的通报虽然确认了作弊行为,但仅提到"王润秋在预赛中对姜萍提供了帮助",这一表述相当模糊:是简单指点,还是完全代答?姜萍本人的数学能力到底如何?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尚无明确答案。
在此前流传的视频中,姜萍在板书中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将"数学分析"误写为"数学方面",又或者将"ƶ̇=b"抄成"主=6"。这些错误是否足以全盘否定她的数学能力?她是完全不懂数学,还是在一定基础上存在漏洞?或者她确有数学天赋,但在压力下被误导参与了作弊?
这些问题的答案,对理解整个事件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一个17岁少女的公平评判,也涉及我们如何改善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机制。
赛制是否有问题?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不少人认为,阿里数学竞赛的赛制存在根本性缺陷,但这样的观点值得商榷。实际上,开放式竞赛在国际上并不罕见。十年前我也参与组织过类似的竞赛,当时的公司DemandTec面向全美国高中生的数学建模竞赛,采用的就是相似的赛制,但却未曾发生类似的问题,为什么?
个人觉得关键差异在于社会环境和诚信体系的成熟度。在诚信体系较为完善的社会中,开放式竞赛能够很好地激发参赛者的创造力和独立思维。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下,赛制确实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次竞赛中,很多成绩相近的选手来自同一学校,这或许表明在预赛阶段"讨论"现象十分普遍。如果严格审查,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参赛者失去资格。
这也提醒我们,在引入国际先进赛制时,必须充分考虑本土实际情况,对规则和监督方式进行必要调整。例如,预赛可以侧重选拔而非排名,并在决赛阶段进行更加严格的现场测试。
组织能力的断崖式下滑
令人遗憾的是,阿里竞赛组委会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的严重组织能力问题。在马云时代,阿里巴巴曾把阿里巴巴数学竞赛推向了世界,但如今的组织表现却难以让人满意。
首先,面对一个17岁中专生在全球性竞赛中获得第12名的反常情况,组委会急于推出"励志典型",而不是先核实真实性。
其次,在派出采访组实地拍摄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对姜萍的数学能力提出质疑或进行基本验证。
最后,面对外界的质疑,组委会采取拖延战术,迟迟不公布结果。
当然最后一步,是一般大公司的通病,到了这一步,牌交到了大领导的手里,估计他们的头也是非常大的。硅谷Paul Graham提出创始人模式,也许这样的事情都要创始人亲自过问,下面的基本上都是相信专业的人会去做专业的事,结果就是没人在认真做事,闹出一个大笑话。
这些表现暴露了组织方在专业性、责任心和危机处理能力上的严重不足。只要有一位懂数学的人参与审核,或有人愿意进行细致调查,这场闹剧很可能被及时制止。印卧涛,作为这次数学竞赛的发起人之一,有时间到方舟子的推上跟人解释,却没有时间亲自跑一趟,证实一下姜萍数学水平的高低。
更让人困惑的是,在最新的通报中,组织方似乎仍未深刻反省,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明年的竞赛是否还会采用同样的方式?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这些关键问题都没有答案。
结语
姜萍事件不仅是一个竞赛作弊的问题,更折射出教育公平、组织管理和社会诚信等方面的短板。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了各种欺诈、利益和道德绑架,姜萍作为未成年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还是要保护她。同时也希望阿里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在保持开放创新精神的同时,建立更严谨的组织体系。
社会也应给予像姜萍这样的年轻人更多的理解与包容,帮助他们在挫折中成长。“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又被一班看透了社会的人证实了社会的黑暗面,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分享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并转发,下次找起来更方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