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逆流,何处是岸?——从《逆流人生》看AI时代的个人出路

文摘   2024-09-25 18:03   新加坡  

最近,徐峥导演的新作《逆流人生》在新加坡上映了。这部聚焦中年危机的现实主义电影,以一位中产阶级男性"跌落"成为外卖骑手的经历,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的诸多痛点。

中产返贫只需一次裁员或一场大病,城市中产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表面光鲜,实则负债累累,现金流一断直接崩溃,纺锤形社会终究是镜花水月。

上周,知名商业顾问刘润也发表了《我在上海送外卖》的亲身体验文章。

这两个来自不同视角的"送外卖"故事,引发我们深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年人该如何寻找人生的支点?

电影《逆流人生》:中年人的生存困境

电影讲述了 46 岁程序员高志垒(徐峥饰)被裁员后,投递上千份简历却毫无音讯,最终为维持家计而成为外卖骑手的故事。通过男主的视角,我们直观感受到外卖骑手的进阶过程,见证了人与算法赛跑的过程。

电影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其对现实的真实呈现。高志垒身上背负着典型的中产阶级包袱:高额房贷、太太是全职主妇、孩子上国际学校。这些曾经彰显生活品质的标签,如今却成了无法承受之重。当失业阴霾笼罩,光鲜外衣瞬间褪色。

更令人深思的是,即便高志垒拼尽全力成为"单王",赢得了额外的奖金,却仍然无法挽救家庭的经济困境。影片结尾,一家人不得不搬离心爱的大房子,蜗居在一个老旧小区。这个结局充满了讽刺意味:我们拼命追求的,到底是生活本身,还是生活的外在标签?

电影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就是影片后半段那条跳进河里的鱼。高志垒因低血糖晕倒在桥上,新鲜的鱼从塑料袋中掉出,疯狂蹦跶,恰如生活压力下挣扎的高志垒。最终,那条鱼意外跃入河中,获得一线生机。这一幕隐喻深远,令人深思。

刘润的亲身体验:送外卖并非易事

我们常轻描淡写地说:"大不了就去送外卖",仿佛这是一份无需思考、只需体力的工作。但刘润老师的亲身体验,却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份看似简单的职业。

文中有段对话发人深省:

"海龙说,我给你算个账。算一个,你要想一个月挣一万块,每小时要送多少单的账。
假设你比较勤奋,一天工作 9-10 小时(午高峰和晚高峰),一周工作 6 天(每月 26 天),即一个月 260 小时。再假设你是专送骑手,等级较高,每单平均 7 元配送费。简单计算可知,想每月挣 1 万元,你每小时需要接 5.5 单。
10000 元 / 260 小时 / 7 元 ≈ 5.5 单
5.5 单。我一小时接 2 单(不到)。"

刘润将送外卖比作"另一次创业",这个比喻恰如其分。送外卖不仅考验体力,更需要智慧和心理素质的支撑。读罢刘润老师的外卖之旅,我不禁自问:我真的能胜任吗?答案显然是:不敢尝试。

外卖员的现状:努力与困境并存

美团数据显示,745 万有接单收入的骑手中,全年接单 260 天以上的仅占 11%,约 81.95 万人。近半数骑手全年接单不足 30 天。

这组数据揭示了外卖行业的两面性:它为大量人口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但想要稳定获得可观收入并非易事。

2024 年 6 月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骑手月收入可达 7354 元以上,三线及以下城市则为 5556 元以上。这个收入水平,对许多家庭来说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对背负高额房贷的中年人而言,仅靠送外卖很难维持原有生活水准。

2020 年的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提到:

"金壮壮做过三年的美团配送站站长,他清晰记得,
2016 年到 2019 年间,他曾三次收到美团平台加速的通知:
2016 年,3 公里送餐距离的最长时限是 1 小时,
2017 年,变成了 45 分钟,
2018 年,又缩短了 7 分钟,定格在 38 分钟——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9 年,中国全行业外卖订单单均配送时长比 3 年前减少了 10 分钟。"

逆行人生》片尾,于和伟吃包子的样子酷似吃人血馒头的资本家。高志磊开发的路路通算法小程序,或许会让外卖骑手被更有效地压榨。这一幕令人深思。

中年人的困境:不敢躺平,何处发力?

徐峥的电影和刘润的体验都在传达一个讯息:我们已经够努力了,理应获得更好的生活。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特别是对中年人而言,他们既不敢躺平,也没有资格躺平。家庭责任和社会压力迫使他们必须不断向前。

中国老百姓是最能吃苦,也是最容易满足的人。但凡还能有口饭吃,他们就能苦中作乐,咬牙活下去。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却也让人心痛。

那么,出路在哪里?也许我们需要转换思路,不再局限于传统就业模式。在 AI 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正在浮现的机会是:借助 AI 成为"超级个体"。

AI 赋能的超级个体:新的可能性

随着 AI 技术进步,很多过去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单凭个人借助 AI 就能胜任。这为个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例如,在SaaS(软件即服务)领域,AI 的加入使得个人开发者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正如范凯老师所言,过去一个最小规模的SaaS公司也需要 20 个开发人员、30 个销售和 5 个售后支持。

而现在,借助 AI,一个人就可能服务多个客户,年收入达到相当可观的水平。

另一个励志例子是Pieter Levels。这位"一人公司"创始人,通过开发多个项目,实现了惊人的月被动收入 15 万美元。他的成功之道包括:先完成再完美、注重利润、边做边学、打造优质信息茧房等。这些策略在 AI 时代同样适用,甚至可能产生更大效果。

结语:未来已来,静待花开

面对中年危机,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困境,更要看到机遇。AI 时代的到来,为每个人提供了重新定义自我价值的可能。未来比拼的,不仅是你的技能,更是你的想法、审美和认知。

或许,打造自己的"一人公司",成为 AI 加持下的超级个体,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蓝海"。在拼搏的同时,要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加强精力管理,以良好状态应对不断变化的大环境。


蔡荔谈AI
AI科普 AI培训 超级个体 创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