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文化   2024-12-08 21:12   北京  

点击上方🎧听文章/点击右上角""分享

点击上方名片立即关注,不再错过经典美文!



作家苏岑说过: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我们的社交圈不需要太多的人进入,能够真心相待就够了。


每个人的一生大概会遇到2920万人,但能够真正留在你身边的人却少之又少。


毕竟每个人的三观、兴趣各有不同,强行与之交往只会累人累己。


 01

认清一个人,7步辨分明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一个是非观明确的人,是可以信任的。


如果他的是非观很模糊,那么他必然是个立场不定,原则不明的人,很容易成为墙头草,难以成大事。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想考察一个人有没有承担重要任务的能力,可以试着看他应对困境的方式,将他逼到词穷的地步,看他怎么转机。


如果他能够灵活变通,可以最大化的解决问题,那么就是可以托付重要任务的人。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要考察一个人的见识,可以看他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的解决的办法,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他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反过来,你通过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推测出他的见识,从而得知他的能力。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遇事时,大多数人都会是沉默的一方,但没有勇气的人,一切成就都无从谈起。


只有在遇事仍能挺身而出,勇于面对的,才是真正的勇敢。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在社会上生存,大多数人都带着面具,隐藏自己最真实的本性,但是一旦喝醉了酒,面具也随之被揭下。


如果一个人喝醉酒之后,性情与平常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说明他日常生活中是常戴着面具的。


如果酒后行为与平日里与人交往的表现相差不多,说明这个人平时就是真实的生活着的。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在利益面前,人们通常表现出两种态度,一种是见利忘义,另一种是仍旧守一个“义”字。


要看这个人是以上哪种人,看他面对小恩小惠的态度就好了。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看一个人守不守信用,可以拜托他帮忙做一件事。如果他答应也做到了,那么这个人就是值得信任的人。


如果他嘴上答应,但在行动过程中,确实因为种种其他原因未能如期把事情办成,且提出补救的方法,并且积极配合完成,也是可信的人。


相反,如果他不但没完成,还为自己找理由开脱,就是不可信的人。


 02

人生的层次,取决于独处的能力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


  •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周国平曾说: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

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 独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选择。

虽不热闹,但是充满智慧。

不去迎合外界的标准,只为心中的目标出发,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爽。

只有独处的时候,我们才能完全取悦自己,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 独处,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成年人的社交,本质上不过是一场等价交换。只有独处,提升自己,才能获得社交的重要筹谋。

否则,便将活成了惯于取悦他人的乌合之众,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琐碎中,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

才知道,独处之所以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因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 独处,是精神上的狂欢

独处是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也是与世界相处的能力。

巴尔扎克说: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在人类的进化史中,我们需要精神上的共鸣远胜于虚无的热闹。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一个特别喜欢独处的人。

他每天都会独自在书房里待6个小时,除此之外还会围绕家附近的小树林散步。

在书房和小树林里的独处时光,诞生了很多达尔文对于世界的思考。

基于这些思考,他完成了伟大的《物种起源》。

可见孤独感和有质量的独处差别在于:

精神是否饱满的集中在自己身上或者要处理的事情上。

  • 独处,是一种境界

杨绛先生,曾被钱先生称赞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淡然于世的态度,不与外界相争。

她安安静静做自己,读书写字。

她与钱钟书先生,常常同居一屋却各自读着自己的书,研究自己的学问。

在她看来,只有不断的在独处中找到自己,才是人生中的大事。

她说:人这一生,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的改造自己。

独处对于她来说是一种与世界交手的形式。

叔本华先生说: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独处是选择,是自发认识自己最好的途径。

我们能做的就是独处的时间,踏踏实实的做好当下该做的。

不迷失过去,也不惊恐于将来。在独处中滋养生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 End -

记得点赞、分享、收藏,点个在看,万事顺顺


顺手关注↓↓ 经典内容,尽在:有声夜读网

有声夜读网
夜读,触碰心灵的文字与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