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炼必知:凝神于虚“钻杳冥”,开关展窍“得玄关”!

文化   2025-01-20 08:04   山东  



1


凝神和调息,二者是丹道修炼中相互依存的一种共生关系,用二者的相互影响,由深入的凝神,依仗心平,才能气和的进阶,去实现快速的入静、入境。


我们一直强调说,丹道的玄关是修出来的,只有明白了丹道玄关的具体修法,以后理解玄关的含义,才不会出现现代丹道文化千奇百怪的玄关论点。


祖师在《道言浅近说》中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


只此八字,便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于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


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蹻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之中也。


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


这一段话是祖师对内丹功修出玄关的精妙之论,是祖师身体力行的修真体悟,是祖师告诉我们怎样用具体的修炼方法,一步步修出“真息”,修出“玄关”的下手方法。


我们时常告诫学子们,要想修命、修真,最好先把这段话背诵下来,以便在打坐的时候,一边默诵,一边修真,会有很好的诱导作用,有闭门捉贼的效果,不至于犯“除却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总是差”的毛病。


这是祖师用道的至理,在教导我们修真的基本规则,它比习练丹功的那种心中默诵“空”、“静”等字句的暗示效果要好得多。



2


祖师告诉我们,“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凝神和调息,是内丹术用二者的相互依存的一种共生关系,用二者的相互影响,由深入的凝神,依仗心平,才能气和的进阶,去实现快速的入静、入境。


这是一个符合人类生命规律的下手方法的打坐,能够让一个修炼者循径而入,不至于想入非非,不至于走向修真过程的我执和枯寂的一事无成。


故祖师说修真,这个“平”字最妙,内心安宁平静,人的呼吸就匀细深长,而呼吸匀细深长了,心念会更加地平静、安静,逐渐进入“钻杳冥”的玄关境地。而实现这一步的要点,祖师说凝神和调息,是要“分层次而不断乃可”的。


祖师讲凝神的具体步骤是:“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


祖师讲调息的具体步骤是:“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蹻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之中也。”


调息是自然的一种状态,重真息结果,不重呼吸的技巧方法。故祖师说:“调息者,调度阴蹻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之中也。”这句“调度”是渐进而入的过程,“阴蹻之息”是真息的息乎其息的状态。



3


关于丹道学“阴蹻”的含义,丹书人云亦云、互为非是现象比较严重,难以有统一的答案。


我们从祖师的这一段话中,完全可以理解阴蹻的寓意,它不是有人揣测的中医会阴穴的部位,也不是李时珍说的“内景隧道,唯往返者能照察之”的执相,而是一种修真过程,实际的修真进阶。


祖师在这里告诉我们,内丹学的修真过程,还有一个逐步“钻杳冥”的过程。按照这个钻杳冥的原则,对于一个修真者,首先要对心念进行调控,就是祖师说的“未修大药且修心”的调整。这个过程要做到“凝神于虚”的“入境”,才能帮助我们实现快速入静。


祖师告诉我们修真的时候,要“心止气归”,要“勿忘勿助”,要“以默以柔”,要保证呼吸的活泼和心的自在。只有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再逐步去“钻杳冥”,去入境,会不知不觉出现“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的情状。


这种“不觉恍然阳生”是一种什么境界呢?紧接着祖师有一句振聩发聋的话:“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一语惊醒梦中人。


果然内丹学的玄关,就是这样的一种情状,靠“钻杳冥”修出来的“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


·END·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道教丹道订阅号

微信号:daojiaoh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道教丹道
传播道教丹道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