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大江西派,女丹功诀略说!

文化   2025-01-31 08:00   山东  



1


刘一明(1734-1821)在《会心外集·女丹法》中论述:“大道不分男与女,阴阳五行都一般。只有下手真口诀,彼此运用隔天渊。太阳炼气男子理,太阴炼形女蹄筌。女子更比男子易,三年五载便成仙。吾今若不说破窍,教人何处上法船。起手先把赤龙斩,斩断赤龙没灾骞。天壬地癸相见面,海底阴气上下旋。三尸六贼要盗宝,七情五蕴反丹田。提起莫耶锋芒剑,要在污泥种出莲。夺来造化真一气,收拾精神上下弦。浊血化归无有地,两乳缩胸卦倒颠。虽然女像男子体,基址坚固没变迁。从此直入阳关道,选择灵地了大还。太虚空里立鼎器,乾坤合处炼真铅。”。

清末民国间体真山人汪东亭(1839—1917)及海印子徐颂尧承大江西派之法脉,倡导“超等天元丹法”,主张丹道功夫从“身外虚空”下手,以“心息相依,神定虚空”为基本法诀,认为西派“心息相依”丹诀同样适合于女性修士,与乾道男性丹法完全相同,仅在丹道修炼中所产生的生理反应略有不同而已,并且反对乳溪按摩等后天执形的丹法。

徐颂尧在《天乐集·卷六·玄修抉微·太阴与太阳》》中阐述:刘悟元《女丹诀》云:太阳炼气男子理,太阴炼形女筌蹄。师尝谓此两句,辟破千古疑窦,有功女丹诀不少。


古来每以男子是炼气,女子是炼形,起首不同,遂致旁门外道,引以为口实,别创太阳炼气法,与太阴炼形法。岂知此乃指后天而言,先天大道,男女下手,固无分别也。


师曰:所谓太阳炼气者,心息在外面相依,心即空。心空则心火自降,下面坎水即化气上升,坎离既济之谓也。犹如日光下照,海水即化气上升。太阳炼气,亦不过一个理而已矣。至太阴炼形一语,因日居离位翻为女,内阴而外阳。内阴是真,外阳是假。


总之,太阴即心之喻也;形者,身也。古谓之形神,又曰身心,总不出阴阳二字。身者,气也。以心炼气,实际即是心息相依,与上句相同,不过文字不同而已,悟元子看透此理,故曰是筌蹄。


筌蹄者,非真有其事也,而有此象也。一言道破,非得真传者不能也,以上汪师剖示,极为精确,丹法全重身外虚空行持,男女实无有别。第因后天生理不同,故色身效验,随之而异。


2


汪东亭在《道统大成女丹诀》也讲:夫性命之学,男女皆同,并无分别……凡初入门,最要紧第一着,亦不外乎炼己。务要知炼己,则是心息相依。相依者,心依于息,息亦依于心也,但其中最重一和字……


究到实际,总是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则是心不离息,息不离心也。夫神者,性也。气者,命也……


必要知两者,合一方成造化,盖两者合一,则是两仪复还一太极,此之谓性命双修也。性命双修,只是教人心息相依,不可须臾离也……每日下功,务要将心抱住息,将息抱住心,片刻之久,一到均匀,自然大定,直入于窈窈冥冥,恍恍惚惚,无天无地,忘物忘形……以上炼己筑基,采取先天大药,男女修炼,无不皆同。


故曰:大道不分男与女,阴阳五行总一般……盖必要炼己纯熟,方有主宰。又必要日日盗天地之阳,时时薰蒸沐浴,方有效验。或一二月,或三四月,日数多少,此在学人用工深浅耳。或于正行功时,自觉窍中有炁突出……自此以后,工夫又与男子同也。

西派丹法最核心口诀就是“心息相依,神定虚空”。人体是一部卷舒自如的活机器,按动开关就可以运转起来,所以下手一窍无人谈及,西派丹法的“开关”在于何处?


李涵虚《修行人,上等的,要从无中生有下手》云:“我家丹法出瀛洲,提个虚无便起头。不怕全然无影响,要从无里问根由。”


在《收心法题词》中所谓:“不分善恶与贤愚,总要收心坐虚无,入得杳冥方见道,最初一着好功夫。”自始至终以“虚空一窍”为“玄关”、为“玄牝”、为妙用,又被标之为“中”。

李涵虚在《道窍谈》中讲,“中境妙自养己凝神,入室还丹,以至脱胎神化,无不在是。故初入道者,即要识得这中,乃有登进之路。”


张紫阳在《金丹四百自序》中也说:“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结丹亦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

李涵虚又谓:“丹家于虚无境内养出根荄,先天后天皆自无中生有。”“我劝人先在虚空中团炼,静之又静,定之又定,无人无我,无无亦无,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从至阴中生出至阳矣。”


“行之容易得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求安鼎处,个中境界比天宽。好之容易乐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寻生药处,壶中原是列仙坛。得之容易守之难,除了虚空不结丹。举世若寻立命处,起头煞尾一团团。”


3


元·李道纯《中和集》谓之:“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虚里做工夫……道体虚空妙莫穷,乾坤虚运气圆融,阴阳造化虚推荡,人若潜虚尽变通。还丹妙在虚无谷,下手致虚守静笃,虚极又虚元气凝,静中又静阳来复,虚心实腹道之基,不昧虚灵采药时,虚己应机真日用,太虚同体丈夫儿,采铅虚静无作为,进火以虚为橐籥,抽添加减总出虚,粉碎虚空成大觉。”

李涵虚在《无根树注解》中又说:“人身百脉皆生于气,气生于虚无之境,故曰无根。丹家于虚无境内养出根荄,先天后天,皆自无中生有,是无根乃有根之原也。炼后天者,须要入无求有,然后以有投无;炼先天者,又要以有入无,然后自无返有。修炼根因,如是而已。”


又曰:“夫花生于树,树生于根,根生于无,是无根却有根也。无根之根,即生天、生地、生人之根,此根乃虚无一窍,故称为三才窍。此窍为交精之所,故曰‘三才窍,二五精’。二五者,天五为一五,地十又一五,二五即二土也,二土合而刀圭成焉。泥丸云:玄关一窍无人识,此是刀圭甚奇绝……大修行人,于此虚无一窍,知其为交媾之所,必能使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交之为用大矣哉!”

西派丹法,必须“总要收心坐虚无”,之后“入得杳冥方见道”,所谓“最初一着好功夫”也。


海印子在《外身易形》谓之:外身易形之道的是玄宗所修,外身者,明身外虚空一着,如运瓮者必立在瓮外,方能运转自如。易形之道亦然,必先舍此色身,到外边虚无中来,凝神调息,方能无中生有,尽七返九还之妙。是故玄宗丹法,最初从身外虚空下手,最后亦在身外虚空了手,自始至终,步步不离虚空,尽在外边运用。


而一切法验,则尽在色身上显得,如易发、易齿、易血、易瞳,乃至易粗重色身为微妙色身、根身世界,一一密转密移。洎乎脱胎神化,则飞升冲举,神通自在,故能外其身,即能易其形矣……此乃玄宗修炼之正轨,天人合发之功效也……仙宗从身外心息相依起首,借彼先天一炁锻炼凡躯,身心渐化渐纯,累积长久,化形为仙,是所谓从外而外身易形也。


4


究其实际就是从“虚无境内养出根荄”,将心息相依交并于虚空之中,是在“虚空一窍”内“起头煞尾一团团”的修炼之法。


故云:“金丹之道,纯系虚空中事业,从身外虚空下手,在身外虚空了手,古人所谓‘虚玄大道’也。”


又云:“玄宗修证,从虚空下手,其间炼精、炼气、炼神,一一皆在身外虚空中行持,直至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总以虚空为道场,故云‘虚玄大道’。……最初下手,在身外心息相依,使神凝息住,与太虚混而为一,即为空此身心之妙方便,柱下入道正宗也。”


云:“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绪余也。”

汪东亭在《三教一贯·总说》中云:“总之金丹大道,自起首炼己筑基,以及进火退符,大小周天,逐节事条,逐节火候,逐节变化,尽是身外虚空一著,倘有一毫意见着在后天色身,即是‘差毫发,不成丹’。或曰:逐节效验,如何得见?曰:尽是在后天色身得见,倘有一毫意见着在后天色身,即是差毫发,不能成丹。若是身外一着了毕,则色身成童体矣。盖此是修法身,兼修色身,故曰‘性命双修’。再行真空炼形,则是白日飞升矣。”


诚如张义尚先生(1910-2000)在《仙道漫谈》中评之:“西派别传超等天元丹法,于鼻外径寸色法两身交界点中安神调息。有息则在鼻外虚空中相依,无息则在鼻外虚空中入定。以此功始,即以此功圆。”

《体真山人丹诀语录》云:工夫尽在法身(身外虚空)上做,效验尽在色身边见。外面是命功,由勉强而做到自然,则色身上自然而然有变化效验,谓之性理。性理者,不容你去管他,无作无为之自然也。外面所以称命者,一切法度,如起火止火,调药配合,尽在外面施行,乃有作有为之自然也。故曰性命兼修。


盖修外面命功,性理已兼修矣。又两重天地、四个阴阳,即是性命双修之旨。外面是法身,虚空之位,是先天,是乾坤。里面是色身,已经破体,故为后天,为坎为离。以我之神气放在外面之虚空中,则坎离乾坤四者合而为一,自有造化。


我之神气放到外面虚空中去合一,故施为尽在外面,而效验尽在色身上发现,斯方谓之性命双修。


又云:“火候由心息相依做出来的。”


“丹法始终,不外‘心息相依’四字;有逐节火候,即是逐节‘心息相依’中之变化。”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丹道修炼中的种种效验,都是在身外“心息相依,神定虚空”所获得的色身效验,其效验虽然奇异炫目、引人入胜,然而其机关却在“身外虚空一着”也,即所谓:“工夫尽在法身(身外虚空)上做,效验尽在色身边见。外面是命功,由勉强而做到自然,则色身上自然而然有变化效验,谓之性理。”是为性命双修之大秘密也。


本文作者:盛克奇老师


·END·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道教丹道订阅号

微信号:daojiaoh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道教丹道
传播道教丹道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