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
先说一下当前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
中华总工会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人数为4.02亿人,其中从事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就业形态的群体已达到8400万人。
一直以来,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都被当成就业人群最后的退路,没有什么门槛,没有什么年龄限制,只要肯吃苦就能赚钱,但现在的情况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今年以来,因网约车司机数量猛增,订单锐减,深圳、济南、东莞、温州等地接连发布预警,提醒从业者“理性做出从业选择”,另外长沙和三亚已宣布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
前些天新闻媒体亦报道称,“广州外卖骑手已经招满了,历史上第一次,想当外卖骑手还得托关系。外卖已经成为知识密集型行业,广州外卖骑手本科率接近30%”。
当外卖、快递、网约车这三个就业市场的最后退路都被卷成“血海”,而且还要马上面临无人驾驶网约车、无人快递配送车、无人机送餐对这些就业机会的大规模挤压,最近频繁上演的跳桥、跳楼事件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再回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在底层大多数人只能解决基本生存需求的情况下,尤其是在经济下行、中小微企业破产倒闭潮加速的当下,或许更多人会基于自保而不愿创业,而且更担心的是冒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去创业而导致失去一切。至于创新,就现在一级(创投)市场的表现来看,连资本都在大规模地用脚投票,想培育独角兽企业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为什么在中国出不了马斯克一样的人物,这或许是值得所有高层反思的问题。
可能很多人认为以“新三样”(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能逐步承接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这个国家支柱产业崩塌后的就业需求,但现实的情况是,即便从出口的角度来说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从国内需求的角度来看就是产能过剩,不然新能源车也不可能卷到老板天天在台前吆喝的程度。
如果将拼多多当前市值的持续走高(也即客户定位背后的消费降级现象)、互联网大厂最近又一轮大规模的裁员,以及欧美日韩目前对中国科技、贸易、金融的持续绞杀连在一起来考虑,至少对中短期的经济和市场预期不能太过乐观。
“517新政”后,上海、广州、深圳前几天也迎来了限购限贷政策的实质性松绑,但新政后楼市的真实成交情况却还是很不乐观,尤其是二手房的挂牌量还在持续走高。
为何那么低的首付比例,那么低的房贷利息,那么多想买房、想换房的人都还是无动于衷,本质上还是就业和收入预期的问题。如果连以后的工作和吃饭问题都无法保障,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负担得起以后的月供。
我们目前在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的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项目的投资方面,当地政府和城投平台基本都会要求我们在投入资金的同时帮他们解决产业的引入问题,说通俗一点就是通过产业的落地解决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问题,为此我们亦享受到了地方政府招商部门以往从未给过的礼遇。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我们在公司内部会议上经常会讨论信息茧房的问题,我们感觉自己所处的金融和地产行业目前很悲惨,但比如消费电子的出口、机器人以及其他细分领域产品、服务的跨境业务却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些行业的企业家眼里也都有“光”,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整体经济形势的不好以及地产金融行业目前的惨状而忽略细分市场、细分领域的蓬勃向上,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行业方向,包括去关注这些方向的就业空间。
媒体报道称,中国将由“土地经济”转向“数字经济”,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高峰时期整体占GDP的比重约为20%,而目前广义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则超过了40%。根据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目前数字经济为中国净创造就业约2.4亿,到2030年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4.49亿。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高质量就业”为主题的高层集体学习会上,总书记也有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让我们比较意外的是,市场方面目前对“数字经济”可以起到的就业托底作用并不看好,比如AI数字人出现后,一大批直播卖货的电商主播面临下岗失业问题,这让就业市场的形势雪上加霜;再比如现在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冲着“考公考编”和“当网红”去的占了绝大多数,新质生产力方向能新增多少就业机会也让人暂时无法看清。至于现在社会上大面积存在的“躺平”思潮,以及在年轻人群体中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的普遍性想法,背后依然是就业、收入等生存压力所致,更难的则是阶层跨越问题。
我们认为7月份的三中全会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想给普通人带来希望,想给国家和民族更光明的未来,中央只能选择破釜沉舟,将改革深入骨髓。至于到底该怎么改革,就业市场何时才能复苏,大家可以再静静等待一下,至少我们认为中国的决策层已充分认清问题并在筹划系统的解决方案。
近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建议金融和地产行业的同行不要过于悲观,就像我们先前提到的,深圳等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经在制定和落实针对当地困难房企的一揽子救助方案,包括指导销售和协助提供流动性支持(比如银团贷款新增、存量贷款展期降息)等。与以往针对项目为主的纾困和“保交楼”计划不同,这一次的动作就是为了救行业、救房企,更是为了救经济、救民生。准确地说,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以前可以容纳的就业群体和就业体量,在中短期内根本找不到其他行业来替代。
市场方面还有一个普遍的共识,不管是现在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房地产都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因为它牵涉极广,可拉动的产业极多,而且本身具有投资属性,因而也极具财富效应。因此,不用怀疑,中央和地方政府这一轮的政策发力肯定要持续到救起房地产为止。
渝地云运营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