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包英志拜金石微雕大师朱云青先生为师,擅长在石、象牙、竹、金、银上微雕,金石微雕创始人吴南愚第四代传人,书法得康庄先生指导。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协会员,巴林石雕刻艺术协会副秘书长,缥缃馆美术社经理。
包英志现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七届、第八届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遗产项目(玉石微雕)代表性传承人。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展出,获第三届首都艺术博览会金奖,第二十二届万国邮联大会艺术品征集一等奖,第二届巴林石节微雕作品类第一名,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展特别金奖,多件作品作为珍贵礼品馈赠国家政要和国际友人。
巴林冻石《前赤壁赋》章 包英志
2004年,包英志先生被巴林石协会评为“巴林石微雕艺术大师”。
2005年,被评为内蒙古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内蒙古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7年1月,荣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1年,中国巴林石网对他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度报道。
1986年,从小就对书法、篆刻感兴趣的包英志考入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四年的大学生活,对包英志来说,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在书法、绘画、微刻、篆刻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工作后,包英志从未间断过对微刻艺术的探索和创作。但是苦于无名师指导,他的艺术水平一直保持在量的发展阶段。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包英志看到了一件微雕作品,他的感觉是“雍容华贵,刀法多变,浑厚有力,极富金石韵味”。包英志立刻产生了“一见钟情”的感觉,并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就是他苦苦寻找的老师。执着的他费尽周折,终于到他苦苦寻找的老师朱云青先生。
朱先生在看到包英志的作品之后,立刻给他做了回复。首先,他对作品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5点建议,甚至还指出了“作品中刻漏了一个字”。朱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令包英志感动不已。很快,包英志成为朱云青先生的弟子。
在恩师的教诲下,包英志的作品有了质的飞跃,多次获全国大奖。
2000年7月,朱云青先生来到赤峰,把传承了百年的“缥缃馆美术社”的匾额传给了包英志,并谆谆教导他“要不辱使命,把金石微雕的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包英志加强了微雕以外的艺术门类学习,以求融会贯通。2003年,他参加了中央民族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班”的学习,使自己对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更清醒地看到了中国民间文化面临的严重危机。
2007年1月11日,包英志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此次160多位获此殊荣的大师中最年轻的一位。
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之后,有人问包英志:“你现在是‘国家级大师’了,那么你的老师是什么级别?”包英志不假思索地说:“我的老师是一代宗师。”
个人荣誉
雕刻作品曾荣获“山花奖”“天工奖”“萨日纳奖”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奖励。
•1999年8月23日召开的北京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上,包英志的一套巴林石微雕作品《孙子兵法》获得了民间工艺类惟一的一等奖。
•澳门回归前,包英志在巴林石印章上刻了一部《澳门基本法》。
•作品先后荣获第5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首届内蒙古民间文化“阿尔丁”奖等奖项,他本人也获得了“内蒙古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称号。
•包英志创作的巴林石微雕作品《伟人诗词》获中国第五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银奖;
玉雕特色与理念
从艺三十多年,雕刻题材广泛,擅长将圆雕、浮雕、微雕、篆刻、绘画、书法等多种雕刻技法和艺术形式相结合,在和田玉、巴林石、猛犸象牙、陶瓷、水晶等材质上进行雕刻创作。其艺术特点表现在以特制的工具将传统书画微缩雕刻在石、玉、牙、陶瓷等材质上,以刀痕再现笔墨意趣,神韵超出方寸之外。针对不同的材料,研创出不同的雕刻工具,创出不同的雕刻技法,总结出“调息、眼功、指功、刀具磨制”等心法。
作品赏析
材质:青玉,尺寸:48x9x68mm
雕刻内容为王羲之《快雪时晴贴》、李白诗《王右军》及梁楷画王羲之像。所用技法为微刻缩临法,工具为玉雕金刚砂磨头及自制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