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廉洁金句微网课入选
教育部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
“一校一金句”网络微课遴选名单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结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师生团队打造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廉洁金句微网课作品,入选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一校一金句”网络微课遴选名单,并将在央视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教育发布等平台进行展播。
此次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由教育部办公厅主办,以“廉洁铸魂强根本,挺膺奋进建新功”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我校入选作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宋慧、陶洁精心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曾启航主讲,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刘倩倩、彭可涵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许志斌拍摄与制作。经学校审核推荐,湖北省教育厅筛选,教育部组织专家遴选后成功入选,充分展现了首义师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从内容来看,作品紧紧围绕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等中的廉洁金句的主题展开,生动讲述了廉洁理念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实践。为了突破教室边界、校园边界,实现廉洁教育从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拓展,师生团队特别前往武昌廉政文化公园进行实地拍摄,成功将理论知识延伸至实践生活。他们巧妙借助公园内的廉政雕塑、廉洁标语等元素,生动还原并再现了历史中的廉洁教育场景,使观众对廉洁文化故事“感同身受”,对廉洁文化人物“肃然起敬”,从而达到廉洁文化理念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
此次“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廉洁金句微网课的成功入选,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廉洁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得到了教育部办公厅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我校在传承与创新廉洁文化、培养新时代廉洁人才方面的坚定决心与显著成效。通过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的展开,我们不仅传递了廉洁文化的深刻内涵,更激发了广大师生对于廉洁价值的认同与追求,激励着更多首义师生投身到廉洁文化的传播与创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清廉风尚贡献教育力量。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将继续在学校指引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廉洁教育的内涵建设,创新廉洁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拓宽廉洁文化实践的广度与深度。
我校获批5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近日,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湖北本科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鄂教高函〔2025〕1号),我校《“产教融合+AIGC”赋能机器人工程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等5项目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同类院校第一。
学校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践行“强内涵、显特色、成品牌”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强化教学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次5项目获批立项,正是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在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功夫,把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我校环境污染治理及同步资源化
团队科研获新进展
近日,城市建设学院以郑莹教授为核心的环境污染治理及同步资源化团队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分离与纯化技术》)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Selective Leaching and Direct Regeneration of Spent Ni-Rich Cathodes via Advanced Oxidation”的文章。该期刊是ESI化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顶级期刊,属于中科院一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8.1。
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开发了一种基于高级氧化技术的选择性浸出废旧镍钴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并同步再生新电极材料的回收工艺。该研究为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短流程、全量回收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校志愿服务队获团中央表彰
近日,团中央公布了2024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团队名单,我校阳光爱心协会稻田服务队凭借出色表现获评优秀团队。
“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是由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实施的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项目,旨在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儿童带去知识与欢乐。今年,共有1167所高校、6334支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参与该活动,经过严格评选,最终200支团队脱颖而出获表彰。
今年6月,阳光爱心协会稻田志愿服务队积极申报团中央2024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并成功入选。7月,稻田志愿服务队赴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15天的志愿服务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创新实施分班教学,为乡村振兴播撒希望的种子。课程设计上,不仅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还特别增设了“趣味历史探索”与“传统文化体验”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此外,团队精心策划了“西沟之声”音乐节、“法治小卫士”普法讲堂以及“心灵奇旅”冒险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特色项目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自我,为青少年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校团委将以此次获评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的广度和深度,搭建更多元、更广阔的实践平台,积极引领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中绽放绚丽之花,以助力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新法院“青春筑梦”乡村振兴实践队
获评全国优秀团队
近日,团中央公布了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团队名单,新闻与文法学院“青春筑梦”乡村振兴实践队凭借出色表现,获评优秀团队。
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是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联合200个县共同实施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投身于乡村振兴一线的志愿服务项目,旨在组织动员大学生志愿者投身于乡村振兴一线,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开展各类助力乡村振兴的志愿服务。共有748所高校的1000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参与,经过严格评选,最终100支团队脱颖而出获表彰。
“青春筑梦”乡村振兴实践队由新法学院六个专业的十名学子组成,于2024年暑期前往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开展了为期15天的志愿服务。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多角度展开服务。开展了六场理论知识宣讲,联合大石布依族乡公安局开展普法宣传,前往全国“法治示范村”青山村开展法治调研,为红星村留守儿童带去了“小小心愿”等系列活动以及前往红色调研基地、阳明文化园开展了文化寻访等活动,足迹遍布修文县6个乡镇9个乡村。实践队志愿服务成果显著,获得广泛关注,被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在线、极目新闻等多家媒体和修文县团委官网报道。
实践队返校后,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继续夯实品牌效益,扩大辐射影响面,认真完成结项验收。先后前往嘉鱼教学改革基地、武昌校区各晚点名现场、通惠社区等场域进行交流分享,展示实践育人成效,传递无私奉献热情,吸纳更多同学投身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一直以来,新闻与文法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第二课堂”,致力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在实干中受教育、长才干、强担当。
图、文 | 新闻中心
排版 | 缪萌琳
编辑 | 代杨